CCNA学习笔记Day5

来源:互联网 发布:rss阅读器java源代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1:26

1.常用的动态路由协议有RIP、EIGRP、OSPF等。

RIP使用UDP 520端口

RIP有3个版本V1,V2,NPV1是广播发送更新V2是组播发送更新V1有类协议(严格遵循A,B,C类规范,发送更新是不需要mask,根据ip可以知道),V2无类协议(发送更新时有mask,可以VLSM)。RIP是60年代的产品

2.管理距离 AD 用于路由器在拿到来自不同的路由的来源时如何处理直连0,静态1,OSPF=110,RIP=120,EIGRP=90不同的来源的路由都有一个个相同消息的时候,听(处理)AD小的那个路由器的消息,这可能与距离近的消息更加真实。

3.RIP工作原理:每台router将它自己ip table中C :**(直连)发给相邻的router。如果存在相同的ip,根据AD,保留AD小的,deleteAD大的那条。如R1的路由表中有 C10.10.10.108/24,,根据RIP获得相邻的router的 R 10.10.10.108/24,这时候R1会delete掉R的那条。通过多次chat。实现对方的router获得较多的ip table。

4.RIP中的router会多次向周围的网络的发送自己的ip route。

收敛:获得足够的ip能够干活。RIP收敛慢,需要n轮的IP发送,且占用带宽。但是工作简单,CPU,mem省。

5.RIP需要不断的发送IP给周围的router,一方面给相连的router更新ip;另一方面需要保持心跳,表面自己的存在。

6.RIP的计时器timer。收到开始计算,收到的一个消息一个timer。

1)  update 一个周期30s,发送自己的ip table

2)  如果6个周期R1没有说话,就将来自R1的ip标为实效,如果再过2个周期R1仍没有说话,就将R1的ip删掉。

3)  如果6个周期R1没有说话,就将来自R1的ip标为实效,结果R1在2个周期中恢复说话,这是用hold-downtimer(180s),如果期间R1一直说话,去掉标记。

7.不同的路由协议都需要选择路径,RIP选择路径根据度量值(计算跳数),不考虑带宽跳数越少越好,过一台router+1,度量值小的好,度量值小的放进ip route。RIP计算path简单,省CPU。当年的带宽类型少,所以,RIP设计的时候不考虑带宽。RIP最大15跳。,只能运行在不大的网络。

8.不同的路由协议需要防止环路。RIP有许多种处理loop,

1)  水平分割最常用,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我告诉你的ip,你就不要再告诉(回灌)我。

2)  促发更新如果我的路由表更新了,不用等到timer的一个周期,立即发送ip table给邻居。

3)  毒化强制让其他路由表中毒,发送16跳,删除某条ip table中item。毒化会翻转,一收到毒化消息立即返回毒化消息。

4)  Hop跳数无穷大(大于15)。如果形成环路,某条跳数大于15就不能存活。可以避免环路。

9.配置(config)#router rip(启用RIP协议)

(config-router)#network 1.1.1.0(宣告自己的网端1.1.1.0)

配置完成后show ip route

R 3.0.0.0/8  [120/8] **** 0:0:0:15 ******

其中120是RIP的AD,8是度量值,8表示8跳。

0:0:0:15是timer值。小于30s。为了避免多个router一起发送ip route占用带宽,

默认的device是R1.5(非官方),可以收V1,V2格式。发V1格式。

如果RIP用的V1,发V1,只能收V1

调整RIP版本

(config)#router rip

(config)#version 2(改成v2版本)

(config-router)#network 1.1.1.0

10.路由表汇总(default)功能,也就是说路由器自动默认吹牛B)

(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关闭路由表自动汇总功能,关闭后自动汇总只是修改发的内容,

 Demo

172.16.1.0/24

172.16.2.0/24

172.16.3.0/24

summary=172.16.0.0/16(172开头的是B类,mask=/16)

 

1.2.1.0/24

1.3.1.0/24

Summary=1.0.0.0/8(1开头的是A类,mask=/8)


11.EIGRP是Cisco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它是所用路由协议中收敛最快的。EIGRP五个包,

hello包可以知道邻居是谁,也可以报活,内容比RIP少得多,没有可以ip route;ACK包,确认;

更新包:告诉邻居ip route;

查询包和应答包。(查询包、应答包、更新包都需要ACK确认)

12.EIGRP的度量值是参考带宽、负载、延迟等多个指标,度量值是上万上万的值

13.

EIGRP的AD:邻居告诉我的FD

EIGRP的FD:我看到的到达某个网段的path距离。

EIGRP的可行后继:如果AD<FD,将AD作为可行后继,当FD失效后,AD几乎立刻启用(AD作为备胎,当FD链路端后。)

EIGRP支持非等值的负载均衡,即一条路和另一条的traffic可以3-7开,4-6开等。 

14.

邻居表:用于记录邻居的情况。

拓扑表:记录收到的路径,好的都是发到

路由表:每个路由协议(EIGRP、RIP、OSPF)都需要维护一个路由表

 15.配置

(config)#router eigrp 90(启用eigrp,90是AS号,处于相同AS号的route才能相互连通)

(config-router)#network 1.1.1.0 0.0.0.255(EIGRP除了和RIP宣告网路,需要加反掩码,1变0,0变 1)

(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EIGRP关闭自动汇总功能)

#showip eigrp topology(查看EIGRP的拓扑表)

#showip eigrp neighbors(查看EIGRP的邻居表)

EIGRP和RIP的度量值都是根据邻居的度量值计算出来的,类似导航软件。EIGRP和RIP属于矢量路由;OSPF的度量值则根据的“地图”自己算,地图指的是全部网络的拓扑。OSPF链路状态路由。

 16.RID是路由器的名字

 17.OSPF是针对稍大型的网络,OSPF会选一个这个网络的老大,叫DR(指定路由器,类似经理),BDR(备份指定路由器,副经理,用于给DR做备份)。优先级大的是DR,可以调整。一个广播域选一个DR和BDR。同一个路由器出在不同的网段,可以有两种角色,可以是员工,也可以是DR。

 18.OSPF是针对稍大型的网络,会对网络划分区域Area0是骨干区域,其他都是分区域。区域的边界一定是某台route。

工作原理:先发Hello(比Eigrp的hello稍复杂)互发目录,员工告诉经理自己知道的链路状态,经理汇总后告诉员工。通过发送目录告诉员工,这个目录叫DBD,

OSPF的5个包:DBD(数据库的目录),LSR(请求),LSU(对LSR回应更新),ACK和hello包。同样DBD和LSR,LSU收到的时候同样要ACK。

OSPF的“大地图”在存放拓扑表,另外也有邻居表和路由表。

 19.配置

(config)# router ospf 110(启用OSPF协议,110是进程号,一台路由器可以启用不同的OSPF)

(config)#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area 0表示0区域,NA全部使用0区域)

#show ip ospf neighbor(查看邻居表)

 20.一个典型企业内部的网络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