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百科系列之(三): 轮胎无小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edf调度算法源代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7:43
转载自董涛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636c450100gwut.html



   

    多少次,看到有些汽车的轮胎已经几乎磨平了花纹,或者严重胎压不足,或者鼓着大包小包,却照常在马路上飞驰。车的主人大概没有意识到,轮胎是最关乎行车安全的部件!

 

    也许有人会问: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有多少是由爆胎引起的?我希望提这个问题的人赶紧检查一下自己的汽车轮胎,因为这个比例非常高——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统计结论是85%,我国公安部发布的数据说是70%,而时速160公里以上发生爆胎的死亡率接近100%。

 

    爆胎通常是指轮胎的瞬间崩裂,使轮胎失去支撑力,导致车辆重心发生转移而失控,尤其前轮爆胎最为恐怖。大多数人都没有爆胎处置经验,可能会做出急刹车等错误的驾驶动作,最终导致无法挽救的车辆失控。毋庸置疑,汽车轮胎的安全隐患是高速公路上的头号杀手。换句话说,在高速公路上,爆胎不仅比刹车失灵概率更高、而且更可怕!还换句话说,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人的命运是由轮胎说了算的。

 



   

    对,接下来我们要弄清楚爆胎的根本原因,要找到祸根。现在绝大多数汽车采用了子午线无内胎轮胎。其构造是帘布层内的线以轮胎中心成辐射状排列,然后加上钢带层。这种结构的轮胎舒适性好、强度高、散热条件好,适应高速行驶,但它的最大弱点就是胎侧抗冲击能力弱。

 



    许多人经常让轮胎与马路牙子亲密接触,胎侧受到挤压严重变形都不以为然,以为轮胎表层看起来没被割伤就无所谓。其实胎侧的帘布层在撞击挤压中是很容易断裂的。一旦断裂,薄薄的橡胶层便会不堪重负,轻则像吹气球一样被高压鼓起一个包来,重则当场爆胎。鼓包的轮胎,最好不要到高速公路上试运气。

 

    更多人把轮胎气压不当回事,在严重缺气的情况下依然满载行驶。殊不知胎压不足时,除了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外,胎体内的钢丝与轮胎之间也会出现大幅变形摩擦生热,过热状态会加速钢丝与橡胶的老化、变形,直至内部出现断层,致使轮胎强度遭到破坏,埋下爆胎的祸根。甚至哪怕发生一次缺气行驶,也有可能破坏轮胎结构和强度。

 



    虽然汽车厂家早就非常关注轮胎安全问题,不断有防爆轮胎、胎压监测等新技术在新车型上得以应用,但轮胎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却是每一位车友应当切记切记的:

    1、最好每周检查一次轮胎是否有损伤,遇轧钉、割伤等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2、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胎压,保持标准胎压,过高或过低都不安全,要重点防止过低;

    3、每两万公里对角更换一次轮胎的安装位置,使每条轮胎都能均衡磨损;

    4、遇到前方有石块、坑洞等障碍物时应避让或缓慢通过;

    5、按规定载重量装载,并保持每个轮胎的承载量基本相同;

    6、不使用生锈、变形或焊接过的钢圈;

    7、避免在同轴上混装不同规格或质量的轮胎;

    8、使用与轮胎和轮圈配套的气门嘴,并保证气门嘴帽经常盖着,以免泥沙进入。

   

    天下无大事,轮胎无小事!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