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的不朽之感 赫兹里特

来源:互联网 发布:seo蜘蛛精破解版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4:37

生命是一股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身体内某个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

                                     ——托马斯·勃朗爵士


年轻人不相信自己会死。这是我哥哥说的话,可算得一句妙语。青年有一种永生之感——它是能弥补一切的。人在青年时代好像是一尊不朽的神明。诚然,生命的一半已经消逝,但蕴藏着不尽财富的另一半并没有明确的下限,因此,我们对它也就抱着无穷的希望和幻想。我们把未来的时代完全据为己有——

无限辽阔的远景在我们面前展现。

死亡、老年,不过是空话,毫无意义;我们听了,只当耳旁风,全不放在心上。那些事,别人也许经受过,或者将要经受,但是我们自己,“在灵符护佑下度日”,对于诸如此类脆弱的念头,统统付之轻蔑的一笑。像是刚刚走上一场愉快的旅程,我们兴高采烈,极目眺望——

向远方的美景欢呼致敬!

——此时,但觉好风光看之不尽,而且,前程更有美不胜收的新鲜景致。在这生活的开端,我们听任自己兴趣泛滥,放手给它们一切满足的机会。到此时为止,我们还没有碰上过什么障碍,也没有感觉到什么疲惫,因而觉得可以一直这样向前走去,直到永远。我们放眼四望,但见一派新天新地,生机盎然,变动不居,日新月异;我们觉得自己活力充盈,精神饱满,可与宇宙并驾齐驱,而且,眼前也无任何迹象可以表明,在大自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会落伍、衰老、进入坟墓。由于年轻人天真无知,想事情大大咧咧,我们把自己跟大自然划上等号,并且,由于经验少而感情盛,误认为自己也能和大自然一样垂之久远。我们一厢情愿,痴心妄想,竟把自己在世界上暂时栖身,当做是千古不变、万世长存的结合,好像一种永不冷淡、永不生分、永不离异的蜜月似的。像婴儿带着微笑入睡,我们躺在用自己任性的幻想所编织成的摇篮里,让大千世界的万籁之声催哄我们安然入梦;我们急切切、兴冲冲地畅饮生命之杯,不怕把它喝干——不但不会喝干,它好像永远是满淌淌的:森罗万象,纷至沓来,七情六欲,交集于心,使我们腾挪不出功夫去想死亡。我们正活得充实丰满,怎么会一下子化灰成尘?我们无法想象:“这幅聪明伶俐、热情洋溢的机体竟会变成一团泥块。”——在这场清醒的梦境中,我们被四周的辉煌景象弄得眼花缭乱,顾不得去看一眼坟墓中的黑暗。我们前不见生命的开端,后不见生命的结局:开端已被遗忘在一片空旷之中,结局也被那纷纷扰扰、蜂拥而至的世相所遮蔽。虽然那个不详的暗影偶或在地平线上游移,我们却命里注定无法把它赶上;再不然,它那最后一闪、幽光熹微的轮廓迫近苍穹,又把我们引向九天之上!而且,即使我们有意,那人生羁绊也不容许我们把心思用到与当前目标、身边事务无关的地方去。人正当年轻力壮,谁去想三灾六病;人正当雄姿英发,谁去想衰朽残年、奄然物化;人正当兴致勃勃、钻研学问,谁去想身后的浑浑茫茫?而且,拦住死神,不许它这么咄咄逼人,也自有一定的好处——让希望女生拿一层纱幕从中遮掩,免得让人看出自己念兹在兹的宏图远志终将一朝戛然中止。当我们青春年少、元气未亏,当“生命之酒尚未喝干”,我们就像酒意陶然或者热病昏昏,总不免被种种强烈感受所左右。只有当我们对于现实事物的感觉冷淡下去了,当心爱的事业受到了挫折,当至亲好友一个个弃我而去,当热情不能再支配自己的胸怀,这时,我们才一点一点地把尘缘割断,容许自己“朦朦胧胧地,像隔着一面镜子”,看一看那个要与世界永远分手的可能事实。他人的先例,经验的呼声,对我们是全然不起作用的。横祸则可以避免。至于那慢慢悠悠而来的老年,我们可以跟它玩“捉迷藏”——我们自恃身强力壮,步履轻捷,那个眼神不好的糟老头子休想抓住我们。我们就像斯泰恩书里说的那个傻呵呵的胖厨娘——她听说鲍贝老爷死了,唯一的感谢就是:“我可没有死。”这时候,死亡的概念不但不会动摇我们的信心,看来反而巩固了我们对生命的占有,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兴趣。在我们周围,不管有多少人像树叶似地落下,像花朵似的被时间老人拿大镰刀收割,在没有耳性、目空一切的青年看来,这些统统不过是一种词藻、一种比方、只有当我们自己眼睁睁看着爱情、希望和欢乐的鲜花在身边一朵朵地凋谢,我们的生之乐趣也被连根刈除,我们才会去认真想一想生死问题,把自己恣意狂妄的心胸稍稍加以收敛;这时,眼见得景物寥落,一片萧条,我们才勉强接受了坟墓中的寂静!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