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公司工作

来源:互联网 发布:火车头发布到数据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9:17

用引号引上一个“大”是希望能够概括更多的公司,既有微软,爱立信,诺西这样的外企,也有华为,中心,上贝这样的国内大型国企或者民企。

    最近有个帖子比较火“外企IT那点事”,写的的确非常贴切,文章后面可以看到有这么一群人的“颓废”,也可以用很多其它次来形容,比如“老油条”,“混日子”等等。事实归事实,总的来说文章写的有点消极。比起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教书的老师,守岗的交警,银行的客户经理......从职业发展,企业文化,同事关系,以及收入哪个比IT外企好,好又能好多少呢?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丁字形,小公司快速当领导的背后,是无数小公司关门陪葬,算算概率,这群人也是人中龙凤了。

    成功(或许微小的就比你身边的人职位就高一丁点)也有成功的理由,可能是进入的早,可能是机会好,也可能是有关系,忘记这些吧,多想无益,好比期望早出身5年买房子可以省100w,多关注一些靠自身能力站在金字塔的人吧。

    我记得在武汉读书的时候,当时考大学,身边很多同学抱怨,“要是在上海或者北京多,湖北考武大的水平,当地可以考个清华北大或者复旦了” 之类,不过有个同学说了句当时很多同龄人都说不出来的话,“每个地方top学校都是根据当地的标准,选择那个地方层次top的一群人” 后来我来了上海这么多年,真的发现,上海孩子的教育压力丝毫不差于湖北,比如湖北的人考试考的过上海人,但是英语说的过吗?这个同学后来高出复旦30分的水平从武汉考到复旦国际金融。

    我之前blog的一个“高管印象”主角也是另外一个成功的传奇,除了佩服没有什么好多说的。

    此外慢慢调整心态,中国经过了20年的快速发展,各类“大”国企经过了20年的快速扩张,以后,3,40岁甚至50岁的工程师会越来越多,如果每个人都以“30岁立业”(或者当领导)要求自己,只能说“大”企业真的不适合你了。

    踏踏实实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当机会眷顾你的时候,金子总会发光的,总有一天!

 

本文出自 “刘彬的思考” 博客。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