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歧途杂谈第一部

来源:互联网 发布:设计签名的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0:07

   

 2014.7.14在一家公司实习,平时都在研究android中surfaceflinger部分,因为要写文档索性就写在CSDN上面,以前也接触过CSDN只不过不是很经常,这个暑假全方位接触,会留意首页的各种信息等等。陆续写了几篇学习过程分享在CSDN,期间参加了CSDN的一些活动,例如某某专访可以互动之类的,我很荣幸在互动中被大牛选中送了我一本android源代码的书。收到书真是吓到了,好厚的一本书,快1000页了,心中莫名的激动。这个阶段还看了一档“ 当青春遇上互联网,能否点燃你的创业梦”  当时看的时候,立刻就冲动了,去亚马逊买了这本书,然后自己一直研读,我发现我的确被点燃了,因为我从小就有这样的理想,长大后靠自己双手创业。

       当然人要有自知之明,毕竟是大三暑假实习,还有一年才毕业,大学生心中难免都说者想创业之类的,所以我前期做足了思想准备,因为现在我只能思想,还找不到可以施展的平台或者说实力还没达到。这个时候其实我对互联网上的一些新闻都很敏感,我还特地浏览了一些创业公司的创业过程,比如脸萌,阿里巴巴,汽车之家诸如此类的,我给自己定了方向,注定某些领域已经有人做的很成熟,我只能另辟他经。每天晚上我开始越来越兴奋,脑中的创业想法充斥着我,但是我还是保持清醒,一定要行动起来,不能光想,我自己告诫自己,你能想出来的别人肯定有想过,不同的是到底有没有去实施。而且我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想着,我现在还是一个大学生,一些领域毕竟都想的太局面,凡事不能太完美化。想创业,必须走app创业之路,因为其他的起点都太高,不仅仅只是靠创意就可以完成的了的。一切都还在学习中。

 2014.8.22 经一个朋友介绍,我跟一个研究新三板领域的中年人认识,据我理解他就是那种商场经验很丰富的人,对于什么上市,股票,股权等等我不知道的东西掌握的非常清楚。至于跟他认识是因为他想搞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之类的,需要大学生交流管理。第一次约见面时候,我跟着他去了搞趣网的公司总部见高层,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一个大学生跟着他们一群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一起喝茶聊天,不过大部分是我在听他们聊天,这次是我的一个眼界开拓,让我知道无论身处哪一个层次的人,他们都在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其中一个还拿我开玩笑说,你看这位小弟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准备要创业。其实我听了也有点不好意思,当时确实是脑子里有想法有冲劲。但我觉得我已经在这个事实的起跑线上了,至少比那些没有想法的人更进一步。

     见完面之后,他叫我去组织团队,等他下一步通知,其实这时候我还是没清楚他到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也没有多问。

2014.9.2   这是个多事之秋,大四开学,许多事情一涌而上。我试着回宿舍,跟舍友聊起了我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我想做一款应用,我要创业,宿舍另外三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唯独一个比较不怎么说话的舍友对我的想法感兴趣,愿意一试。这算是我拉入的第一个人。其实我也很失望,宿舍另外两个始终无动于衷。我们整个宿舍都是技术流,如果能好好合作是最好不过的了。当天我讲了两个可行的方案,他们对第一个方案感兴趣,觉得会有很多人喜欢,第二个方案太虚了,他们觉得不好搞。而我恰恰认为第一个方案目前我们的技术还不够,而且国内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完成。在这之前我是做足了市场其他类似产品的调查,吸取它们的优点,大家都做得不成熟,我要做的成熟必须在技术上创新,我有想到要运用什么技术,但是本科生的我们目前还没能力,只能慢慢学习。而对于第二个方案,是我感觉比较适合我们的,难度不大,只是要建立起来需要人力,时间,资源等。

 2014.9.3  我又拉了另外一个人进来,我创建了一个群,名字叫“颠覆”,自认为90后将是颠覆未来互联网的一代。群图标是KO,意为挑战一切权威。接下来我在不断的找人,我在找身上散发着那种激情的人,我相信这些人都是一个定时炸弹需要我去点燃,最后焕发光彩,且不说这比喻多烂。后来陆续我找两三个人,也联系了之前的高中同学,谈起我的激情我的想法,得到的答复是他还处于抉择未来方向阶段。也不知为什么,我现在跟别人约出去见面,总会有一种想拉对方入伙的感觉,这个阶段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2014.9.11我准备建一个网站,申请了域名还买了服务器。我总觉得要先高处一些基础设施来,先从虚拟开始。人我还在不断找着,心中的方案也在不断完善,新的方案也在出现,我总觉得只有90后才会了解90后最需要什么,我始终以一种尝试的姿态面对自己准备创业的状态,我不会浮躁。

 

2014.9.15 一个人做这些很累,况且平时都在公司实习,只有晚上搞这些。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学习andrew ng在网上的公开课 machine learning,目前已经学了四节课了,还在学习中,之前就对机器学习感兴趣,后来百度挖来andrew ng 我就一直在留意这方面的消息。IT界大佬们都在这方面下重手,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百度等等,未来会越来越智能,深度学习已经不是一个幻想呢。

 

2014.9.17 这些天在忙着服务器管理,还有网站备案的一些事,有些事太琐碎,无奈只能自己亲手去干,团队里的人大多数在学习,只有我有心去搞这件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我不怕最后的结果失败,最好是失败,我失败了至少我有失败这个被冠以创业的资格,想想都是令人激动的,我只能对自己说,少年继续努力,不管别人怎么看。好好努力即可。

-----------------------------------------------------------------------------

2015.9.20  1年过去了,目前我已经毕业,在一家大公司工作,职位是linux系统方面的。我始终没忘记我的梦想,工作只是因为顺其自然,接触社会。我所在的公司不是互联网公司,我在里面负责的事,也并非我当初所想,这个时候我没有选择屈服,当然我也不会跳槽,我才毕业三个月不到。不过时机成熟,我会选择去我可以发挥的平台上奋斗!既然工作不能让你学到你想学的技术,那么就私底下规划出时间去学习。一年的时间我成长很多,并不会想当初那么浮躁,冲动,更多的是我会静下心来思考:当你当前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就要静下心来学习,努力。目前计划是学习两方面的技术:KVM虚拟化技术和hadoop分布式系统。自学是一个很漫长而困难的事,但是我相信工作的我一定能克服,虽然不是出身名校,但是丝毫不觉得比别人弱,我会时刻保持着无敌的心态,低调地学习努力,谦虚的向各位大牛请教问题。这两部分技术对我来说比较新颖,都是时下比较难得技术,同时也是互联网公司不可或缺的技术。我还年轻,但是我要静下心来,确定自己未来想钻研的技术领域,很多前辈都告诫我越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将来才不会走太多弯路,这些金玉良言我都时刻记着。告诫自己,不要浮躁,不要急于一时,不要贪多!

2015.10.8

假期归来,想要回归状态,还需要调节。这段时间对KVM技术有所了解,然后确定这部分技术暂时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因为KVM虚拟化技术更多的是维护和管理一个虚拟化平台或系统,当然里面也有很复杂的code,其中的逻辑结构还是很值得学习的,但是我想我的重点应该是开发,所以这部分偏底层的代码我暂作了解,代码还是会看,底层的熟悉了,更上一层才会了解透彻,才会写出有效率的代码。好了,这阶段状态不怎么好,在调整,继续努力学习!


2016.05.24

工作快一年了,去年11.26到今年三月份这段时间,心里比较浮躁,平时上下班,晚上周末的时间也基本是打篮球玩游戏,彻底放松了状态,总而言之,不进反退。三月份至此,就一直在坚持学习了,之前想学的KVM较难,还是处于了解的层面。静下心来总结了一下,现阶段以学习为主,但是如何坚持学习,如何有效学习是最关键的。工作这么久,整个工作模式也已熟练,就生搬硬套在自己的学习中。一般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每周会列出当前这周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分配任务之后,项目管理员每天早晨理清每个问题的进展,必须说明进度为多少比如现今卡在哪里,这个问题如今有没有人在跟踪,每周三开次会议,每个人汇报当前进度和风险,需要延长时间说明具体原因,适当延长,由于非能力问题而耽搁的问题需要严肃批评,优先级最高处理等。

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我一个人,如何有效的学习,需要自己身兼多职。每周末给自己写下一份下周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要开始的任务,为每个任务都设定截止日期。每天晚上,22.20-1.30来跟进这些问题,每周六晚梳理问题完成度,没有完成的适当延期,由于时间不够的而没完成的任务延期的下周,任务清单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即使有些任务会延迟处理,但是任务始终在!由于所有任务都是跟学习技术相关,所以周六周末,花时间研究这些任务的难易度,有没有必要继续学习下去,比如KVM虚拟化技术,当前学习计划我已把它排除在外,这是任务的优先级处理。一直没有完成的任务,每延长一段时间就要加红优先级加高处理,保证问题不会就这么消失。

上述,都只是理论,重在实战,经过这么久的沉淀,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学习,走马观花,人非圣人,如果学习没有效率,不要怪自己坚持不了,意志不够,只是缺少了体系化的学习,一旦体系融合到生活中,养成习惯是件可怕的事。为了使学习不那么枯燥,一般是好几类知识一起并发执行,每类都有自己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只有先后关系不会三心二意。我已坚持了一两个月,效果挺不错,每天进度都长一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再说创业,想必工作不久的人,会对这个产生嗤之以鼻的想法。我确实认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困难,一方面是技术能力不足,一方面是为人处世,如何培养一种大局观,临危不惧,当下之最。话不多说,关于创业,时候尚早,但梦不会熄灭。脚踏实地的学习,仰望星空。




2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