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上)

来源:互联网 发布:双j恋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3:37

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上)

申请录取委员会(graduate admission committee)制度就是一个系里组织一帮老师,有时候也包括点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来审核发放提交的申请。委员会会有一个头,可能叫grad admission chair or coordinator,整个委员会决定录取结果,然后提交给研究生院正式审批,一般情况下,他们的评审结果不会被否则。

招生委员会是几乎每个系都有的,当然,在规模小的系,可能size=1,就是一个老师说了算。换句话说,你可以认为所有的录取都是一个委员会决定的,而不是你中意的professor自己拍板。套辞的时候,某个教授跟你说,他无权决定录取,这个说法的确是真的。当然,各个系也有自己的具体情况,Warald认为对于博士奖学金申请来说,可以粗略分为强委员会和弱委员会两种类型,同时,自费硕士的录取略有不同,这篇文章就针对这三种情况谈谈。

《一》强录取委员会

什么是强委员会?就是你的申请必须得到委员会所有成员的共同认可,才能被录取,如果委员会内部有人跳出来反对,一般情况下你就挂了。委员会一般是老师们按照年度轮流加入的,如果你联系的老师今年恰好不在委员会里,那他就靠边站去,录取过程跟他无关。

比如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计算机CS系,如果某个老师想要你,甚至愿意出钱招你当RA,没用,委员会里某个或者某几个老师如果不满意,照样可以拒掉你,让对你中意的老师有钱没处花。

比如berkeley EECS,一亩三分地论坛里有神牛出来爆料,说是先让在读的研究生几个人一起初选打分,他们审核过了,教授们才接着来评选。至少负责把门的,不是你的未来导师。

再比如MIT EECS,warald知道有人在美国拿了硕士学位,有哈佛大学教授推荐,被mit eecs老师当面面试过也非常想要,有科研有好论文,Warald感觉唯一的弱点就是当年本科期间gpa着实平庸,其他的,样样都是亮点,用一亩三分地论坛小农们描述憾地神牛们的话来说“华丽丽亮瞎我的狗眼”~~结果呢?rejection rejection rejection。

有些专业,比如统计、经济、生物统计、生物医学等等,基本上每个系,都是非常典型的强大委员会来决定。录取的过程,基本上是要把你和目标老师彻底割裂开,不会让个别老师影响委员会。你被录取了之后,第一年再自由选择导师。

好处是所谓的变态导师问题容易避免,你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打听initial advisor为人甚至跟他短期合作一下再决定是否跟他读博 – bio学科专门起个名字叫rotation。坏处嘛,就是导师也可以自由选择学生,你感兴趣的教授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要你,你明明想做某个领域,但是在学校里就是找不到老师带你。

最后,很大的系比如berkeley, mit, austin等,系里有多个领域,委员会是按照area来组成的,换句话说,申请网络的同学,和申请软件工程的同学,是被两组不同的人来审核的,毕竟,如果让做电路设计的老师来评估做image processing的申请人强弱,那就驴头不对马嘴了。有的时候,背景弱的被录取了,背景强点的反而被拒绝了,不同领域的老师评审标准不同是部分原因。

委员会老师内部之间是否会勾心斗角?小盆友,你也太不纯洁了,据说,老师们很和谐很团结~~不和谐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告诉你。

未完待续,《美国大学申请录取委员会制度是怎么回事(下)》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博客: http://www.1point3acres.com,微博:http://www.weibo.com/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