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会涨就会跌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闲鱼官网主页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2:07
8月23日,《人民日报》在第8版发表了一篇署名唐帅的“快评”文章,题目是《房价,会涨就会跌》。这篇只有501个字的小评论旋即登上人民日报当日排行榜榜首,各大报网传媒更是纷纷转载。因为文字比较短,这里就全文引用如下:
  任何一种商品,只要进入市场,价格就有涨跌,住房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等,房价已历经起起落落的多个周期,房价高企,有人欢喜;楼市低迷,有人叹息。
  而中国的买房者,无论投资炒楼的,还是自买自住的,仿佛都忘却了“房价会涨就会跌”的这一经济铁律。这也难怪,中国全面推行房改,尚不足10年。这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百姓生活迅速改善,楼市规模高速膨胀。我们的楼市,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低迷。甚至于,在楼市起伏的曲线图上,人们似乎还看不准第一轮上升区的顶点。
  但是,这决不代表房价涨跌的周期在中国是不存在的。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的房价不可能一直涨到天上去。当年海南、北海出现的房价暴跌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即便是在上升区间,也不是所有的楼盘都高枕无忧。楼市如股市,纵然大盘拉阳线,个股也有跌停时。
  经济规律是无情的,当我国的房价真出现拐点的时候,投资房产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资产不断贬值。即便出手也要承担不少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一个家庭难以承受的。
因此,有必要提醒楼市里的各类买家:房价有涨有跌才是常态,投资房产决不等于给收益上了保险,涨跌周期规律应时刻铭记于心。
与这篇文章形成一个版面组合的还有两篇文章,分别是《原来房价要有下跌的时候:一位炒房者的心路历程》和《我们也希望房价稳定:一位开发商的心声》。这个冠名《经济聚焦》的新闻专题当日刊出的是“关注楼市风险”的第二部分。
记者在报道中引用一位叫王彬的温州上海炒房团“带头大哥”所言,称“炒房?我早就不干了,真的!”说话间 “语气里透着坚定”。“现在投资房产的利润空间已越来越小了”王彬向记者坦露心声。他分析,任何市场都是供求关系确定的,而市场总是有起有落,以他的判断,这拨房地产的热度也该降了,因为投机的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了。这位职业炒手从2002年进军上海到2005年遭遇“国八条”滑铁卢,可谓真实地经历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饭的冰火两重天。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买房从长远来说还是划算的,但是,对于短线炒房而言现在的市场却不适合了。随着房产市场的越来越规范和理性,这种空间就更小了。投资要讲究时间成本,如果多少年后才获利,这个投资就没有价值了。”显然,王彬的“感悟”代表了一批炒房者的心态。他终于感觉到“原来房产也有下跌的时候”。
“开发商的心声”则离我们很近。记者援引光大地产副总经理陈洪志的话说:“有远见的开发商也希望房价稳定,希望房价暴涨的只是投机者。” 清晰记得,陈洪志说这话是在5月10日广州某房地产网站的一个论坛上,因为笔者就在现场。这位在业界言谈颇有技术含量的开发商代言人称,很多开发商,只要是想长期在房地产行业持续运营的,都非常希望行业持续平稳的发展,而不是像过山车一样,一下子冲到最高端,一下子掉到最低端。真正应该鞭笞的是那些以投机心态进入房地产领域的开发商。他还引用一句企业家的话说“利润永远比速度重要”但 “企业的生存永远比利润重要”。 “房地产问题只有1/3是行业自身问题,还有1/3涉及经济问题,1/3涉及政治问题”。是挺深刻。
再次回到上面那篇快评上。这篇快评文虽短,但架不住发表的时间非常巧合——半年来央行第四次加息的第二天,也是股市不理调控调空高开跨越5000点的第二天。确实耐人寻味。老股民对1996年12月16日的那篇人民日报社论肯定记忆犹新,甚至可以说终生难忘。这篇《正确认识当前的股市》的社论成为了牛熊市的重要分水岭。而现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党报的言论级别低了,也温和多了,但提醒与警示的功能并没有丝毫削减。
小文章讲出了一个非常朴素的大道理。这种道理甚至无须去引证强化他或者反驳他。对于房价来说,有人盼涨,有人盼跌,市场折射出来的却是叫涨者极端不自信与掩耳盗铃,患不跌者的茫茫然与无所适从,那么,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