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煤矿轶事(一)花名册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exit code 139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9:51
茅山煤矿山轶事(一)花名册
前不久整理书橱时,已经发黄的“茅山煤矿四营(文教营)花名册”,从纸堆里滑落下来。这份由我亲手制作的花名册,在我每次整理书橱时,都舍不得处理掉,见到这份花名册,36年前在茅山煤矿的工作、生活情景又浮现脑海,就象昨天发生的一样历历在目。1970年初,正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当时的市革会在全市中小学(当时常州没有大学)中挑选了100名教师,这100名教师是老中青相结合的新老干部队伍,组成了茅山煤矿四营(文教营)第一连。当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当时没有高中生)市一中185人、市三中159人以及一中、三中带队的老师组成二连三连。文教营四百余人,全部按军事编制成立。营长:郦晓春(新四军老战士,时任电修厂革命会主任),教导员:沈法良(原戚电厂党委书记),副营长金鸣嗥(原西直街小学校长),副教导员王一成(原23中校长),沈维国、刘林生和我为营部工作人员,教师连长诸挺身(中学校长),指导员徐沛华(24中书记)。在这文教营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革命、老干部,也有像我这样的小字辈、青年教师,还有更多的是当年的初中生十六、七岁的黄毛丫头和毛头小伙子。
  在这份“花名册”上,每个人的姓名后面有一个号码,或38或40等等。那是每个人穿鞋的尺码。当时条件十分艰苦,每天要走很多山路,每人发一双解放胶鞋,这是唯一的装备。这双鞋不管晴天下雨,伴着我们走过了半年的艰苦劳动。晴天的山间土路,高低不平,除了石头就是土灰,到下雨天出去走一趟,泥泞的山路一步一滑,鞋上沾满厚厚的山泥越走越重。在树林或竹丛中要特别小心,不然尖尖竹茬或树茬就会戳穿鞋底刺到脚底。就这么一双解放鞋,经过我们半年的磨炼,已经破烂了。但劳动结束时,按规定每人都把鞋洗干净交回营部,由我保营留给下一批人员使用。记得我市的剧团也上山劳动,在我保管的旧鞋中,横挑竖拣,打了借条借去了几十双旧解放鞋。我们住在大茅峰下,从草丛的小路上山,很快就可以爬到茅山的顶峰。当时的茅山道观,在“破四旧”中全给砸了,空荡荡的房子里住着一个看山的山民。我们在山顶上极目四望,品味着“乘坐飞机”从上往下瞧的情景。“乘坐飞机”在当时是种高不可攀的幻想。
  当时的生活很艰苦,都是泥墙草房,一部份教师借住在老乡家中,学生住在解放军的简陋的营房中,(解放军外出拉练了)其余的就在原先养牛的牛棚或用毛竹、油毛毡、芦菲搭个简易的工棚遮风避雨,当时没有电是用煤油灯照明。除了教师的28斤定粮,因参加劳动每月还有补助粮。在“ 扭转北煤南运”的极左口号下,我们暂时远离了“你斗我揪”的阶级斗争,在风景优美的山上,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只要付出简单的体力劳动,就没有了烦脑,在当时残酷的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借此得以逃避了那时刻提心吊胆,心惊肉跳的斗争生活,得到了些暂时的片刻安宁和快乐。(待续) 附:希望原文教营的老战友联系范炎培,我们一起再到茅山去看看。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