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变形金刚4》

来源:互联网 发布:管家婆导入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9:52

        今天和伟强去看了3D《变形金刚4》,第一次去看了传说中的Dmax屏幕。感觉真是很爽,尤其是看变形金刚4这种爆米花电影,这是爽到爆,尤其是开始的时候,很有feel。对于变4很多人觉得没有剧情,其实我看这个就是看场面和体验震撼效果,给这部电影90分。

        顺便了解了一下Dmax:IMAX是增加了照片的像素,300W的到500W洗出来的照片,而DMAX就是300W的像素,本来洗1寸的,结果洗2寸的效果。普通的数字拷贝无需转制,直接使用DMAX设备播放,只能达到光学放大的效果,而清晰度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文章自己都说了35MM胶片和70MM胶片的差距,有此充分反应出2种格式的差距。IMAX是今后电影的必然趋势,但由于目前IMAX片源偏少,尤其是国内基本没人拍IMAX影片(成本高),国外影片又受进口片名额限制,造成了国人对于巨幕的追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产生了DMAX这种有点畸形的存在。作为过渡无可厚非,存在即合理。Dmax其实就是图片简单放大,没有经过图像处理导致图片不是十分清晰。其实DMAX并不是IMAX占领巨幕市场主流后的唯一一个跟风者,美国Regal院线的RPX和澳洲Villige院线的VMAX都是由院线自行研发的数字巨幕影厅。虽然被冠上“山寨”二字,DMAX借《蓝精灵》打的第一仗成果却很不错,UME影城提供的参数显示“中国巨幕采用高亮度双机放映,其银幕亮度高于IMAX亮度近20%",微博上不少网友均赞”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荧幕不暗了,眼镜也更优质了,镜片宽大,佩戴舒适不累”,“虽说比不上IMAX 3D,但是比数字3D给力多了”。  这是事实,眼镜确实轻了很多,普通3D眼镜真的很厚很重。即便是面对对IMAX巨幕尺寸有迷信的观众,DMAX的配置并不丢人,因为目前国内的商用IMAX影厅里,大部分尺寸并不达标,比如北京万达CBD、石景山店、上海万达国际电影城五角城店、江桥店、广东万达国际影城的IMAX巨幕和DMAX银幕大小相当,无锡大世界影城的IMAX巨幕甚至比DMAX厅更小。  
DMAX最难解决的,还是播放素材问题。DMAX目前使用的双机放映硬件再好,还是2K机,但真正的IMAX电影分辨率在6K以上,画质区别立竿见影。刘晖透露,明年影厅将更新换代使用分辨率更高的4K机。如何解决高帧率的门槛,会是DMAX成为主流、甚至战胜IMAX的关键。

   看电影的位置:网上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即,观看3D影片的最佳位置是观众的眼球与荧幕的正中水平的位置。该位置号称“帝王位。的确如此,因为该位置不仅距离合适,而且能使画面处在非常均匀的平面上,并且看到的屏幕效果是最全面的。这个位置就在离荧幕2/3的那排椅子 。比如有25排座位,那么16、17排的效果是最佳的。有20排 那么13、14排的效果最好。这个规律不受放映厅和荧幕的大小影响。另外尽量坐得离正中偏一点。除了正中光反射容易视觉疲劳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离中心偏一点,音响的效果就会更明显,自然3D效果和体验更佳了。小厅(如10-15排) 5 6排最佳;中厅(如16-20排) 7 8排最佳;大厅(如21-25排)9 10排位置最佳。原理是荧幕宽度的2-3倍,太靠前感觉荧幕会变形,且视角比较疲劳;太靠后光线有些暗,音响效果也会减弱。同时,中间两侧10个左右的位置均效果不错。但有些设计较好的影院 坐哪都差不多 比如座位下有独立音响的 双放映机甚至多放映机播放的 这时候凭爱好选择即可。DMAX号称IMAX的“山寨版” ,简单说就是巨幕。至于座位的选择,与2D厅基本一致。如果追求最佳效果可在2D厅的基础上延后两排即可。(摘自百度经验)

     3D成像原理:人体有两个眼球,他们的视觉范围并不一致,会略有差别,这被称为视觉位移。而大脑在对比视觉位移后,会让我们感觉到景深的差别,也就是物体与我们距离的远近。而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就是基于人体这种生理机能进行视觉欺骗,利用两幅略微不同的画面试大脑误以为我们看到的是具有一定景深的3D画面。根据实现方式的不同,三维显示技术又分为光谱分光,偏振分光以及时分遮光三种。光谱分光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技术,小时候经常有画册中带有用红绿两种颜 色印制的简单图象,通过带上左右眼颜色不同的眼镜就能看到一定立体图象,这就是光谱分光。这种技术成本低廉,不过由于颜色要被眼镜过滤遮挡一部分, 所以显示的画面色彩较差,仅适合书籍、报刊、杂志等要求不高的应用,不适合动态视频。 偏振分光比较复杂,我们知道光具有各向均匀性,也就是说个个方向光波具有相同振幅和周期。但是通过过滤,我们可以得到具有单向振幅的光波,这种3D 影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将两种略有差异的视频源分别用不同方向振幅的光波合成为视频。观看时,我们需要带上偏振眼镜,也就是说,左眼仅允许观看横向振 幅的视频,而右眼则只能观看纵向振幅的视频,大脑被欺骗,就会告诉我们看到的物体拥有的景深。这种技术后期处理比较麻烦,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直到现 在也只有3D电影院才会采用,与个人用户几乎无缘。而分时遮光技术(也叫主动快门技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技术,它利用显示器的按帧播放的特性,奇数帧显示左眼视频,而偶数帧则显示右眼视频,然后利 用一个液晶眼镜,在奇数帧屏蔽右眼,偶数帧屏蔽左眼,这样两只眼镜看到了不同图象,同样产生立体感。由于这种技术播放时不会损失色彩,画面具有较 高还原性,再加上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一直是个人三维图象技术的主要方式。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