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好的大学--大学热带雨林论

来源:互联网 发布:如何选一只股票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3:14

//2014年6月3日

//2014年6月20日入“未完成”

因为自己上的是普通985,不是C9,故而总是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自己与名校出来的学生有没有差距,有的话,差距在哪儿。(特指学习上,学术>工程师>考试学霸)
然后我马上就放弃思考这一问题了,因为如果针对个体的话,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一批,最终总会归结于个人的能力与素质。
而我真正想问的是对于一个非精英,软弱的,随波逐流,只是学习不错的普通985大学生,名校与普通985有什么差别。
即是说在假设个体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探究大学对大学生的作用。
结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两篇文章: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804691/answer/25813873

http://lastorder.me/notes-of-journey-to-HUST.html

再加上我自己也是学院实验室的一员。

这两篇文章告诉了我答案: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是一个热带雨林。
首先,热带雨林是一种氛围,中国的大学差就差在氛围,这对普通大学生是致命的。因为软弱,随波逐流的他们往往因为身边同学的努力而跟着努力,因为身边同学的懈怠而跟着懈怠。
其次,氛围不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特指学生社团(包括教研室等等)。没有热带雨林,氛围只是潜移默化的大学气质,而我对所谓大学气质抱有怀疑。氛围的真正影响力在于他是通过高年级学长学姐传达下来的,是通过种种学生组织中人际关系纽带这个强有力的途径。

然后,好的学生组织就应该是热带雨林。正如文章中提到“大学中,学生团体的发展,与生物学中生态系统的发展有某种相似性(这话是我说的)—— 请让我用热带雨林来类比华科的学生技术团体们。

那么不是热带雨林的是不是好的学生组织呢?比如学校安排的优秀学生进教研室,安排导师辅导等等,这样起的效果不是更好么。的确,不否认这种安排成果丰硕,但受众面不够广。事实上,我一直有强调,那些大神级的人物
文章中提到“我觉得码农这个东西(注意说的是码农,太高端的不算),其实还是野生的多,并且通常搬砖效果也比较好。
热带雨林似的学生组织,形式灵活,内聚力强,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同学的偏好。文章中提到“就像热带雨林,物种越丰富,其包容性就越强,越多的人就会容易融入其中,码农野生好,雨林一样的环境就是码农的天堂,各种生存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能力得到锻炼,出去之后各种秒杀其他学校。

最后,热带雨林这个不仅适用于理工类大学,综合性大学同样适用,如该文章中“仲晨”的回答,我们可以从中一窥清华北大的热带雨林。窃以为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