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来源:互联网 发布:微信投票系统 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09
       
今年十月一日,好友老刘在武汉结婚了。他本来准备搞一个同学聚会的,却是因为临行前许多同学的回答不是很明确,给聚会的筹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最后关头聚会不得不很令人深感遗憾的取消了。
虽然十年的同学聚会没有搞成,但是对于学校生活的难以忘怀,对于少年情怀的深切怀念,却是时时萦绕心头。
再有一个月就又到了一年的圣诞节了,每年的这个时候自己总是忍不住的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就是在一个"平安夜"结束的。而今年,却也是我们进校十周年的纪念。2000年的时候写就了一篇《愚人节的雨》来怀念自己的学生时代,当时就筹划着再写一篇更全面的,却总也找不到写作的冲动,没想一放就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再想提笔,却已是物是人非,心情不再。甚至连我们当时就读的学校也几经转手,现在已是不知叫什么名字了,这样的回忆录让我如何下笔呢?但是聊胜于无,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
  
还没有进学校,就有人对我说学校就是开始踏足社会了,要多认识、结交朋友。中专四年,认识的人不少,但能称得上朋友的实属凤毛麟角。我想这大概和我的性格有关,我看不惯学生会的市侩,舞会的无聊,所以也就没有机会进入校园"上流"。仅有一次大概是因为在学校辩论会初赛上的"出色"表现而让学生会学习部长主动打招呼,却是因为我的太过于居高临下而没了下文。对于男生,总是觉得要有气吞山河的胸怀,有远大的志向,才值得我去结交;而对于女生,总是希望能有"持重如金温润如玉"的品格。很是可惜到毕业我也没能认识理想中的朋友,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下面介绍的同学是不优秀的。呵呵!
                                                              1、彭 
这是一个我一直用"榜样"来形容的女孩,因为清高,我很少佩服人,尤其是女孩,但她是例外。中专四年,我一直把她当成学习的目标。学习扎实,文笔了得是她的特点。平时总看见她在看小说,但是每年都能拿到一等奖学金。当时我们学校正风行参加自考考试,她第一次报考两门就全过,《马哲》甚至考到了八十多分,当时在学校也是名噪一时,一时惊乎"才女"。我们班目的男生也在她的打压下几乎是抬不起头来。也正是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开始了漫长的自考,甚至现在考CPA也多少有一点是受她的影响。
毕业后断断续续也有一些联系,甚至在01年春还有一次见面。那时她在武大读英语,四级之后她国内考研未成转而考雅思,去澳洲攻读会计硕士。发到班级主页目的照片看到比起当年是更加漂亮,大有"知性美女"的势头。听说是07年会回国来,希望我们能早点见面,说不定还能合伙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她是ACCA,我是CPA,我们一起静静地站在高档写字楼里静静看着街上车流庆祝我们那个共同的会计梦。
                                                2、刘 
         如果说彭娜是我学习上的榜样,那么刘武就是做人做事的模范了。现在我们都称他为"老刘",因为他有同龄人身上少有的成熟和宽和。记得刚入校时的军训,一天因为教官临时请假而让另外一位教官代为训练,结果还没到时间这位教官就让我们解散。为了在军训结束之后的会操中有一个好的成绩,我们当时自发推举当时被我们称之为"刘帅"的老刘站出来当临时教官,虽然在会操时因为教官紧张,口令和平时的节奏喊得不一样而让我们并未拿到名次,但仍然可见老刘才入校就已经开始暂露头角了。在校时老刘是交际颇广,而且篮球、计算机无一不精。毕业后转身于IT业,现在是甲骨文ERP软件的高级实施人员,之后这小子甚至经过七年恋爱终于是把学校校花,我们班的小严娶回了家。我以前是绝不相信有事业爱情双丰收这回事的,但他让我相信了一个男人的成功是可以鱼和熊掌兼得的。
                                                       3、桂  
        她在我们班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身材特别娇小,被有些不懂怜香惜玉的男生称之为"土行孙",但对于这样一个明显有歧视意味的称呼他却也不恼,反倒是在班级活动上积极表现,后来还被同学们选为"学习委员"。她还有一个一般女生所不具有的特点:做事果断,有魄力。有一次考试之前,她让我演算一道数学题,我做好了正准备讲解给她听,没想她一把就把那页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撕去了,试卷发下来那道原封不动的印在纸上,甚至连参数都没有改。考试结束,她给我的是诡秘的一笑。
     可惜的是她没有学到毕业就投身于社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在苏州做会计,而且也在考会计职称,比起我们这些毕业却也没有机会做会计的同学来,也算是苦尽甘来。
                                                        4、周 
周靖其实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她是我的一个笔友,也是关于青春的回忆中和爱情最为接近的一次,青春中最鲜亮的一页,也是她让我感觉到一个男人被女人记住并关怀着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她和我对于爱情有着同样的观点,当爱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演变成一种责任。那时我们的信件往来甚至达到疯狂的地步,甚至我给她写出了到目前我所写出的最长的一封信,九页,以后大概再也不会有什么人什么事能让我有激情再现的写出这种长度了。
     九九年秋季自考的那天我收到她的一封信,信中夹了一张她的自画像,两片树叶。在一种异样的心情中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她的信,甚至误了去考试的时间,等我去到考点时别人都不让进了。而那次是我准备《高等数学》最充分的一次,后来到01年我又考了两次才考过。不过在年少的岁月里能够为了一个女人而做出些疯狂的事,也不枉少年,这样在老年的时候回忆自己的青春不至于只是大得惊人的饭量和力气。
在她生日那天我给她寄去了我的照片,照片中的我满脸少年的稚气。后来她在给我的一封信中附了一首席慕蓉的诗: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而我当时出于一种想得到又怕失去的想法,加之我对于感情天生的木讷,所以最终也没有迈出那一步。
多年以后,当我有一次在电台听到主持人朗诵到"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为了结一段尘缘,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时,我的心都碎了,真的。
       
我始终把她当梦,三年。
 
                                        
     毕业了,看着照片总会发现一些值得回忆的片段。曾经一次次的问自己,中专,到底是什么。或许一个答案说的很好__它是人的际遇,偶遇,分离,专注的寻求而又擦肩而过的失去。学习是这样,朋友和生活也如此。点点滴滴或许有一天会会让我一一想起,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情景。
                       
                                                             
      这是一个到现在想来都让人觉得无奈的话题。当年我们是满怀信心和希望走进省城的学校的,家中的父母也是满怀信心和希望的供我们读书的,甚至我们进校的当年还有"神龙汽车"来我们学校招聘,次年九四级毕业时也还有,但到九五级毕业时就情况变得不妙起来,而到我们九六级毕业,只有可怜的几家公司到学校来招人,就是"统一方便面"天天加班一个月八百块还让同学们趋之若骛,学校给我们介绍到广东做普工甚至还要收我们每个人五百八的介绍费,最后实在解决不了了,就在澳门回归后的第四天帖出通知,九六级于某一天离开学校。出离了我们的愤怒,但却又无可奈何!
      现在想来其实我们读中专根本就是一种错误,我们班,其实就学校里而言追求上进,富有才情的同学还是很多的,甚至还有人退学去上高中。历史总有它的局限性,九六年时候大学并未像现在这样扩招,上高中如果考不上大学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戏剧性的是就在九九年中国的大学开始扩招了,而我们如果上高中,就是那一年参加高考!《三国演义》里说"顺天者逸,逆天者劳",看看眼前的现实,说的真是没错!一步赶不上就步步赶不上。
      所以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很多都是为着文凭而奋斗过,我本人就是为了一纸大专而苦苦自修了七年。但大学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扩招,大学文凭的含金量早已不如从前了,所以我们面对如今的社会,总是充满了无奈!除了少数几个凭借自己的努力或是家庭的关系已经"突出重围"之外,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还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的挣扎着。
                                                           
      在武汉的那四年,我们走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少年时光。而这不可回头的青春岁月,在现在看来有着许多的闪光,也有着许多的遗憾。本来那些可以更加鲜亮的。
                                                 
只要选择自考,就一定有说服自己自考的理由。我们的出身是中专,当然更高一层次的大专自然就成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班最早的自考者是彭娜,九七年下半年开始考试。后来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大概有近一半的同学都参加了,但可惜的是多数同学并未坚持下来,在那种学习条件下,要想把自考考完真的是太难了。九八年的时候一年考两次,到 01年的时候才一年考四次,我所报考的《会计》专业有十八门课。有一些考场的座位号都被我撕下来了,算作是青春的一种留恋吧。
我是九八年春季开始考试的,第一次考试在武汉亚贸附近的石牌岭考试的,第一堂是《政治经济学》。自那时起,一堂接一堂的考试就伴随我一直到2003年。甚至2000年身陷传销魔窟的时候也不曾放弃,而那次考试甚至还是成绩最好的,报了四门考过了三门,其中还有一门是本科课程的《中国革命史》。 2003年元月份的在湖北函授学院的考试是最后的两门,考前我有比较严重的感冒,甚至鼻腔里都有血丝。考试的时候不巧座位都靠窗户,一阵阵的寒风吹来,手都有些握不住笔了,只好呵一口气又接着答卷。
自从中国的大学开始一年接一年的扩招之后,就知道文凭会很快的贬值的,果然当我2004 年拿到为之考试了七年的大专之后,到人才市场上根本不堪一击。华为慧通的甚至一看是自考毕业证书就直接说"对不起,我们不接收自考的。"搞得那张文凭到现在也只是在深注协里CPA报名时用过一次,唯一被人承认的一次。人生有很多事情是很无奈的。
                                                        
如果真的要说遗憾,那么可能就是这个了。我并不是一个很能主动的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在感情方面过于被动,这是我性格的一大缺陷。把自己的爱恋坦露于纸上可能已是我的表达极限了,可是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即使将整颗心印刻下来有的时候也比不上一句面对面的口头承诺,而那又不是我所能给的。在黑夜里醒来常会有一种直入心底的痛楚,梦的美丽和现实的无奈让我惆怅。
经历了这么年以后,一度对爱情绝望过,但我相信,我相信有那么一种爱情,那么一种可以地老天荒的爱情。只是我现在没有信心,没有信心能得到它。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别人也没有信心。或许我转眼就变,或许是别人转眼就变。可是我还是想等,等一种不会再变的东西。我只是在等待,等待着有一天我能有这样的信心,有一个女孩能让我有这样的信心,有一个女孩轻轻地对我说:“我和你一起等!”
                                      结  
十年,改变了许多事,也改变了许多人。
1996年,凤凰卫视开播,十年后,有华人的地方就知道陈鲁豫曾子墨窦文涛陈晓楠
1996年,"人人乐"超市在深圳市南山区学府路上开了第一家店,十年后"人人乐"的足迹早过跨过黄河,年销售额也超过了六十个亿……
1996年,我也走出了家乡那个小村落,来到武汉开始自己的求学生涯。
现在转眼已是十年过去,现在想起十年前的生活,只有一个词可以大致概括我此刻的心情: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在中南政法大学的同学写的,那所学校碰巧在一九九六年的十月份我去过,而且还照了好多相,那时的我满脸稚气,意气风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文章最后的的铭文:"荆楚气象,盛世中兴,学堂石刻,角兽狰狞。报书蒙训,四岁曾经;朴心依旧,谨为斯铭。南湖水长碧,西窗月复盈;流光逝春梦,浮生聚果萍。千里功名著,不愧班生;六载沧桑换,重会良朋。当时八百学子,今日四方群英。别后往事,促膝倾听;珍重明日,执手叮咛。荀卿授法,非子推刑。感师之深重,难赋心情;喜桃李华,略报园丁。孔子文章作,瑞淑白鹤鸣。或曰: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
读起来很有味道,关于青春,关于理想,情感的渲泄都有,而有谁会知道,和中南相隔不远的我们曾演绎了别外一种人生?
关山,黄金山路一号的一切,包括所有的痛苦的和快乐的 ,注定和我的一生相联系, 因为我一生最好的四年都留在了那里。
谨以此文,献给过往的岁月和和我一样,感觉“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人心醉却不堪憔悴“的人们!
                                                                   雁渡寒潭
                                                           00六年十一月下笔
                                                           00七年七月十六日成文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