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无能为力的领地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时钟同步系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2:45

为什么精确的程序在复杂的环境中总会失败?

          为什么生活中没有确定方法去指引我们成功的去做事?

          这是程序固有的缺点,其根源在于环境的复杂性,变化性。这是程序化思维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域。

          但问题本身又不能脱离其环境,它高度依赖于复杂的环境。

          那问题该怎样去处理呢?

          当程序间通信频繁,模块间作用复杂,当一堆相互交互的代码以其整体性呈现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叫它是程序,而称其为系统。程序之于系统,就像滴水之于汪洋,草木之于森林。

           在复杂环境中的复杂问题,要用系统方法去解决,因为系统本身也充满了复杂性。

           从微观上看,系统由无数微小的程序构成,其本质是大量的数据或者说是概念的产生,演变,消亡的过程。

           从宏观上看,是系统本身的产生,演变,消亡的过程。

           但系统生命周期是漫长的。

           系统是分层次的,系统概念集合分布于各个层次。

           从底层到上层,概念的生存时间是越来越长的,其属性是趋于稳定。

           在复杂环境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怎样的呢?

           构造系统。让系统在环境中生存,发展;而不是构造精准的程序。

           比如:你想将来拥有个比较不错的公司,或者店面,但是你却不屑于太不起眼的小作坊,总想着不断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积累原始资本,在某年某月的某个礼拜,一举创造该有的一切。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方法。因为变数之多远非精准程序所能控制。应该建立一个小作坊,哪怕再小,再不完善,但它确实根本方法的改变,是系统方法,系统诞生,便会不断的发展,以环境的反馈来调整系统结构,以实践干预方法实现系统发展方向的控制。

            比如:你想做一个共享软件,但有很多接口你根本没接触过,你很羡慕有人做成功了,想象其水平很高,惭愧自己的不足。果然是这样吗?实际上,我们总想着那种似乎可以达到的炉火纯青的编程技能,想象着随着工龄的增长,掌握的东西很多,想象着未来自己可以在键盘上运指如飞。但这一天似乎总是遥遥无期。

          未知的东西太多,阻止了很多人采取行动,因为这是人固有的性质,对未知恐惧,其根源是它让人感觉环境的不可预测性,理性脑的基本机制就是预测,一旦我们知道事情该如何发展,我们便有英雄般的胆量,但未知的事物,未知的将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变得胆小如鼠。

           似乎无能为力的现实,是作为人固有的属性出现的。

           这是不可逾越的吗?

           从出生以来的思维习惯,让我们总想成为明察秋毫,料事如神的能力,而这要求我们要以精确的虚拟计算来做到。而实际上,对于比较大的问题,我们从来都没有过看透看穿的思维经历。

           也可能你相信思维的锻炼,但是假如有人做到了,那么其他人为何做不到?并不是否定思维锻炼的做法。但比较同为人类,你的思维再练也快不到哪去。精确的思维模式在此处无法生存。

           有人胜出,绝非硬件差异。

           仅方法而已。

           当未知阻止了我们,当未知吓到了我们,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们没有认识到,系统的存在,系统规律的存在。人与环境,及目标,其三者所构成的系统。这是一个反馈系统,认知,与系统干预,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就是,目标的逐渐逼近。暂时的失败是逼近的过程中必经之态,但系统势的趋势是确定的,是系统的稳定态。

           通俗点说是:我们没有认识到人的学习能力,要达成这类问题的目标,必须不断从变化的环境中获取信息,不断的从目标中获取信息,从而制定干预策略。

           实时获取信息远胜于闭门造车。因为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速度有限,而环境的复杂性是无限的,我们脑中的模型总会是个简化的模型,而微小的差异会导致未来模型巨大的不同。睁开眼睛看世界吧!

           一个人的能力,只决定于他的选择能力。外界事物总有其发展规律,无论你在与不在。当系统足够小的时候,你只需搬动一个机关,一切将会改变;当系统足够大的时候,你拼了命的努力,想改变其发展方向都无济于事。

           这说明了我们做事的方法受外物制约,系统规模。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