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时间的孩子

来源:互联网 发布:360漫游效果图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00

从事临床心理工作已有十三、四年(至一九九五年),真的有很多话想跟父母们敞开心扉的谈谈。 忙碌的现代社会,让我窥探到了许许多多的杰出角色,他们偷取家庭时间去换取自己的功成名就,他们的心随着公司的企划案四处流浪,孩子的心也在这一刻随着父母的漠不关心而四处飘摇。 于是串连成我的临床心理诊疗中,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患者,他们以咬指甲、拔头发、攻击、哭闹、尿床、发抖、生气、不做功课、自闭、沉默、顽皮、不合作来引发父母的注意。

在此之前,孩子当然试过很多“良性”的方法,只是瞎忙的父母们,并不清楚孩子的“变调行为”,代表着“求援”。 父母忘记了,一个学龄前后的孩子,并没有三十多岁的你那般的杰出有智慧,可以轻而易举的寻觅出一套足以跨越障碍的法宝。

当他以撒娇、讨好、极力表现,都无法见效时,他便很容易以另一种方式寻找答案。 打自己脸颊的孩子如果得到父母“特别”的关爱,孩子便自然而然的“明白”,原来这才是好方法。要让父母忧心如焚的关心自己,就必须好好的,猛力的捶打自己小小、红润的脸颊。 之后,他们成为十足的“偷父母时间”的小宝贝。 这样的事实让我很想告诉父母们一句忠言:当你选择扮演父母这个角色时,就必须懂得,每个人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公平的,成天忙碌忘了从小给予“关爱眼神”的父母,孩子长大之后必须花上加倍的时间“归给孩子”。

这一点,孩子是从不妥协的,他们以问题孩子、问题青少年的形态出现,要求父母“重新”投以再一次的温存。 因为教孩子不是“投机”的“投资事业”,百分之十的成本就想兑换百分之九十的利润,孩子不会让父母的诡计得逞的。 这样的反思,希望提醒父母少赚一些钱,未来有的是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的机会,但是孩子的青春却是一去永不复返,不要等到孩子成了“问题小孩”时,才想到以往的错,以及如何弥补。 你不喜欢问题的孩子,也别忘了孩子同样不喜欢分心的父母。当你竭力偷孩子的童年时间时,孩子已经在悄悄反击,伺机为你创造更多的心烦时间。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