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计算机审计的回顾和展望

来源:互联网 发布:caxa线切割编程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3:42


 

  一、为什么要在海关审计中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经过1993年的试点,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署在1994年正式开展海关审计。到1998年.以手工审计为主的海关审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地海关的业务量、税收规模急剧增长,必须改进审计方法和思路。20世纪的最后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总量迅速攀升,海关部门的通关作业量、税收规模几乎年年都成倍递增,多数海关的通关业务量从几万份增长到几十万份甚至鼓百万份,税收规模从几亿元增长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手工审计条件下的海关审计工作,出现了已经无法实施较为垒面的审计工作,更难以做到“垒面审计,突出重点”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不剩用计算机技术,审计人员只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查,瞎子摸象.碰到什么查什么,查到什么算什么,盲目性很大,缺少一个科学、规范的审计思路和方法,由此带来了比较大的审计风险。审计署经反复研究认为,利用计算机技术,变革海关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已是迫在眉睫。

 

  二是审计环境发生了巨走的变化,手工审计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海关审计。20世纪90年代,海关部门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水平迅速提高,海关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由分散的单机处理发展成为具有全局化、网络化、动态化等特点的完善的通关作业与管理系统,大部分海关业务管理和控制信息已经进入计算机系统,纸质资料仅能提供有限的审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的环境和内容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当然,在海关审计中研究、推广计算机审计技术也有很大的优势,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海关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是高度统一的,从管理软件的开发、使用,到电子数据的存取格式都完空一致,十分有利于研制统一、专用的审计软件。

 

  二、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海关审计取得了哪些成就一是开发了一个专用审计软件并不断进行完善,走力推进了海关审计工作的发展。《海关业务审计软件1.0版》的研究、开发限于当时的条件,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定义需求、设计、编程、集成直到溯试等工作,它用比较直观的形式为审计人员统揽全局、把握总体、理清思提供了方便,把主要的可用信息都纳入审计视野,有利于在大业务量条件下进行多科学的筛选和分析、迅速发现异常线索、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扩充了审计内容,拓宽了审计触及面。投入使用两午后,又对《海关业务审计软件1.0版》进行了全面曲升级改造,形成了《海关业务审计软件2.0版》,大大丰富了审计软件的内容.调整和扩大了数据的提取范围,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并引八了联机分析、数据挖掘等更高科技水平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为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海关审计工作进行了理论、技术上的准备。

 

  二是面向电子数据的审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逐步向系统审计迈进。自1999年至今,在面向电子数据的审计中,审计机关在海关审计中运用《海关业务审计软件》创造了大量的计算机审计案例,提交了近百份海关计算机审计成果的专题报告。近一两年,海关计算机审计又成功地把面向电子数据的审计过渡到针对系统若干控制点的审计,追踪检查发现海关计算机系统中多个控制点存在的问题,逐步向系统审计迈进。如在对江苏某海关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利用《海关业务审计软件2.0版》的功能,在近100万条电子数据中筛选出3000多条在税率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又从中筛选发现5份报关单进口货物系2001年进口的货物套用2002年税率,造成少征税款20多万元。审计人员追踪检查了海关H883系统,发现在税率出现调整时,系统执行税款数额的自动计算时会出现批量错用税率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计算机系统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对海关计算机审计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思考

 

  4年以来,海关计算机审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软件、有成果、有方法、有经验。对于如何正确把握海关计算机审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充分关注、研究海关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换代带来的变化,适时调整海关计算机审计的思路、方法和内容。在未来的l至2年内,海关部门将以H2000通关管理系统取代已经运行了10余年的H883系统,H 2000系统在数据格式和存储、信息传递和控制、数据集中程度等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必须充分关注、研究这些变化给海关计算机审计带来的新的课题。.T-是要大胆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积极推动海关联网审计工作、运用多雏数据库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今天,网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海关业务的实时跟踪审计;多维数据库分析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成功,海关的巨大电子数据存取量比较适合于使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

 

  三是要始终坚持以面向电子数据的审计为主,兼

 

顾时海关计算机系统某些部分的审计。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面向电子数据的审计是完成审计职责的根本保证;量力而行地对海*计算机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审计,可以起到深化海关审计工作,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发展的作用。

 

 

 

12财政审计的深化信息系统审计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审计是以系统和风险为基础的审计,在电算化和网络化条件下也不例外。如果经审查证实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及时地发现错弊,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准确可靠,则审计人品町以依赖信息系统,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实质性审查,降低审计成本。因此,在当前形势下,重视并尝试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验证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系统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安全性,既是审计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义是深化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既离不开信息系统审计,又使信息系统审计有着更加广I目的发展前景。目前,信息系统审计是计算机审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既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能够指导实践的规范和准则体系,也没有较为成熟的适合实践的可供借鉴的案例和经验。这种尴尬局而的改善,有赖于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大胆尝试和探索,及时交流和总结,最终归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二、实践中的探索

 

  在2002年中央税收收入审计中,我们针对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系统版本较多、实际利用率不高等特点,尝试从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等多个角度,对多个税收征管系统进行r审计。同时,结合数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反向思考信息系统中存在的缺陷,将面向数据的审计与信息系统的审计紧密结合起来。下面列举儿个信息系统审计的实例。 实例1:测试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模块,发现系数设置错误。审计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纳税人可瞰自行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17%、13%的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只能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6%、4%的税率。如果为小规模纳税人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系统开出17%或13%的税率,则造成增值税的“高开高征”或“高开低征”。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