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阅读笔记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单身久了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7:22
 1.A Synthetic Traffic Model for Quake3 (Tanja Lang, Philip Branch, Grenville Armitage)
2007-6-9
该文讲述了用ns2对第一视角射击游戏quake3的网络流量建模。它用的数据来源于一个很强悍的软件PKthisto,这个软件运行在做quake3服务器的主机上,能对每个网络流的报文长度、报文间隔、每秒报文数、速率进行记录,并生成柱状图。然后作者针对已有的数据用一些数学模型进行近似,并依照这些模型,基于ns2实现了一些流量产生器,用仿真后得到的曲线图,证明自己模型的有效性。
有很多对游戏的网络流量建模的文章,针对cs和quake的就有好几篇,其中还有被高级会议sigcomm收录的。
我如果想在p2p流媒体领域作类似的研究,就要有一些数据才行,不知道师弟那里有没有作p2p直播时纪录的数据。

2.一种P2P点播系统中的数据调度策略(王福臣 金海 程斌 廖小飞)
2007-6-9

该文发表在2006年9月的华中科大学报上。有名的p2p直播软件PPLive就是华中科大的廖小飞领头做的,而廖的导师就是金海。金海来我们学校做过报告,我见过。他获得了很多荣誉,有很多头衔,但人很年轻,应该不到40岁,看起来只有30多岁。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经常出国。他也是个很时尚的人,穿着名牌,挂着项链,戴着戒指,口里也经常蹦出些很时髦的词。

还是说文章吧。文中的p2p点播系统叫做gridCast,也是有Tracker server的。虽然,unstructured和structured p2p才是真正的p2p,但它们都有不适合做视频服务的地方,unstructured服务器使用泛洪式的数据查询,并不能保证一定能返回需要的数据,而且泛洪式查询浪费了很多网络流量,对于把网络带宽看得很珍贵的视频服务来说这自然是不合适的。structured p2p虽然能实现数据的精确定位,但要自己搭建一个structured p2p需要很多时间,而且structured p2p使用应用层的路由,获取数据的延迟实际上比unstructured p2p还要大,因此,structured p2p也不适合于视频服务。所以,我们看到的p2p点播原型系统都是有中央索引服务器的,虽然说,索引服务器限制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但实际上服务成千上万个节点还是不成问题的。

文中讲数据调度其实还是多源协同的问题,这两年研究多源的文章比较多,多源也确实有它的意义。很明显的,一个peer的上行带宽常常不能满足 视频的码率要求,用多个peer同时提供数据,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又可以提高服务的可靠性。多源协同的研究文献中,有基于层编码的,有基于多描述编码的,但做实际系统的还是用普通编码并基于文件块进行调度。这是因为层编码和多描述编码在把节目放到媒体服务器上之前,先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特殊编码,对于海量的视频数据来说,工作量是令人望而却步的。

文中提出了一个自适应的调度策略,其实很简单:最初,接收端先把一个周期需要的报文平均分配给每个peer,在以后的周期里,按照每个peer表现增加或减少对每个peer的报文需求。对于不能按时返回的报文,就向媒体服务器索取。对于这个策略的算法是:对于一个未分配数据,得到拥有它的peer集合,从中选取剩余服务能力最大者,分配之。很直观的想法,以前我也想过,但因为简单先自我否定了,看来写出来才是王道。

文章最后在有几十台主机的局域网中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果比较简单,不足以说明算法的有效性,也没和别的算法进行比较。另外在局域网中测得的性能并不能代表在互联网中的性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