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本的偶像文化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1:06

 

自我成才

前言:两年之前,一位很优秀的同仁把他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实际上,无论在哪儿,无论做什么,重要的是你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四年的华为工作经历同样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北京四天,体会很深

反过来,不管哪一个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中提供给我们脱颖而出的机会太多了。如果我们能够平时加强对自己的要求,注重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干中学”的点滴积累,我想在很多时刻能充分体现你的与众不同。

今天,我开始付诸行动!

兢兢业业,干好本职

2000年底在西安招聘时,老有同学问我们会不会在华为干一辈子,我的回答脱口而出“我不会在华为干一辈子,但只要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会兢兢业业”。一辈子的承诺是不真实的,但我们可以做好每一天的。

在我接触的朋友中,很少有人对自己的现状和工作满意。这很正常,人类的发展就是因为这种不满。可在暂时无法改变这种境遇的情况下,对于这不满却有两种迥然不同的选择。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不愿意干这份工作,则工作中总心不在焉,时刻就想换新的岗位,把新岗位和新机会等同起来。而有的人则是踏踏实实地干好当前的工作,工作之中和之余注重自身素质的准备,寻找新的机会。去年进公司的人,应该有体会,一开始很不适应。特别是在一营培训,我们中不少人是留过级的,但作为主管,我从未对留级者有不同看法。一个文科生,与理工科的高材生们同场竞技,死活也都爬出来了,真是很了不起。可是一年后,一营的奋斗精神还在吗?如果把其中的三分之二的劲头用在现在的工作中,不知能干多好啊!

回到前一段说到的二种人,前者不但是对工作极不负责,同时也没能珍惜自己。除了个别的天才,没有人天生比别人资质高一等,能力是从实际工作中锻炼出来的。我们很多人希望“多官闲事儿”,应该说不是为了加薪和提拔,是请求做事的机会,实际上坚持这样做了,时间长了,能力的差别就看出来了。如果在一个我不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外部工作环境对我不利的情况,我都能把工作做好,我还有什么做不好。一旦我有机会到另一个更好更有挑战性的岗位,我自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自己能胜任。相反如果我不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没有成就一份工作的体验,在新的岗位上我有这份自信吗?可能我又会以种种理由而逃避。

所以在你无论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在你无法改变时,说服自己去做好它。如果你不能做好现在的工作,我敢打赌即使给你一份你想的工作,你也不可能做好。

今天,我将全力以赴地完成手边的任务!

注重积累,把握机会

板凳要坐十年冷,但如果工作中不注重学习和积累,十年后,板凳还是冷的,或者用不了十年,板凳就让给别人了。IT的竞争是残酷的。

去年10月底英文部做过一次词汇测试,发现新员工考得比较差一些。今年3月底部门举行“网络概论”考试,结果是老员工占去了大部分补考名额。马上我们就要进行案例交流,接下来我们还要分产品举办写作案例和词汇大比武,还要与中文资料作者们一起分产品考核产品基本知识。这些计划已经在部门内公布了,只是每次考试后,总有人反复说明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可是考的内容都是我们平时审核手册时涉及的内容啊!在每次测评出版的英文手册时,经常能圈出许多让人苦思冥想的地方,大家在审稿时都看懂了吗?实际上看懂一点,你就在“干中”学到了一点。

我记得汪博有一次写在部门公告栏上的一句话“培训永远只是一个提升个人能力的辅助手段,“干中学”才是最有效的途径,个人的进取精神和有意识的点滴积累才是你出类拔萃的关键!”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的资质本来相差不大,不同就体现在你平时的积累。

当我第一次面试别人时,我的心跳不比应聘者慢多少,我相信耿洁有同样的体会。当我们一个新员工参加某产品技术交流时,开不了口,不知道如何表达技术词汇,我想她那时是很紧张的!当我们煞有介事地帮助新员工,每每却自己讲不清楚时,多么尴尬!特别是对异性。当你独立负责一个PDT的英文资料时,你是不是经常感觉力不从心。我是英文部主管,外部门的同事经常误以为英文部头的英文水平肯定非常棒,有时请我帮个忙,甚至有时希望请我做口译,我感觉好惭愧!我不能老是解释“我不是英文专业,我是技术出生等等”。

工作给我们带来了机会,看我们怎么转化为压力和点滴积累的行动。不好的是我们已经学会经常转移这种压力。比如说,别人请教专业用词时,我们赶快查字典,或干脆请他们自己查字典。现在,我们搞出了一个词汇查询库,是不是就不要去理解和记忆词汇了呢!

其实当机会到来时,正因为你平时注重自身的积累,正好具备“一点”相关的知识条件,而这一点足以使你脱颖而出了,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可能你这次完成的效果一点也谈不上理想,但是不同的是你有了这份经历,你知道了以后该如何努力去胜任它。更关键的是,下次有类似机会时,别人已不在考虑之列了,因为只有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下次再下次,本来平庸的你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机会中得到了锻炼。你经历的越多,接触的人和事就越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就越成熟,辐射的能量就越大。这时的你和原来与你同在一起跑线上的人无法相比。更多更好的机会非你莫属,你成功的经历就是正反馈很好的例证。

今天,我不再于空等中期待机会之神的拥抱!

学会吃亏,学会协调

为什么很多很聪明的人往往总是没有机会呢?他们往往过于精明,却又目光短浅。他们怕麻烦,希望做什么事情都能及时得到回报,对得不到好处的事情往往就推委了事。实际上多做事又能吃什么亏呢?我觉得我们反而能从中得到许多。你为别人解决了困难,以后有机会就有人记得你。在别人都不愿做的事情中,你又能学到很多,你的能力又得到很多锻炼。生活需要多一分豪迈,一分洒脱。生活需要激情,一切不过是从头再来。

观察去年部门的几个个人金牌奖得主,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肯吃苦、肯吃亏、易合作。我们的耿洁、无线的常占红、宽带的崔连国、智能的高红梅都是特别好打交道,工作投入,不计较得失。集体荣誉感很强,但又不只盯着小部门利益。

今天,我充满自信,做任何事情,我将尽最大的努力!

茫茫人海中,能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份。珍惜每一次与别人配合的机会吧!也珍惜每一次做事的机会!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