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体验报告

来源:互联网 发布:2017编程需要排行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5:08

   春节期间赶个时髦,体验了一把中国移动的4G。“移动4G,快人一步”,今天要看它到底快不快。
   移动4G采用TD-LTE,目前国内主要城市及省城基本开通。南京市区信号马马虎虎,之外全无。共5个格子的信号显示区,举在显示器上方是3个格,放在桌上是1个格,放到桌面下没有格。信号显示为“LTE”。

  速度还行,下载能达到3MB/s左右,约等于24Mb/s的带宽,和宣称的100M带宽相去甚远。对了,这里要科普一下,好像很多人闹不清楚这之间的关系。下载速度以大B为单位,称为字节,带宽以小b为单位,称为比特(或“位”、“比特位”),1B8b,所以下载速度和带宽之间有8倍的关系。


   信号不好时,直接掉到2GEDGE。我用的上网设备是华为E392U-92,建宙兄(移动前董事长)在任时的产品。他向来不看好移动3G,即TD-SCDMA,是国家强逼着才上马的,所以一心快上4G。可惜“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他的原话),移动早在2010年世博会就展示了4G,却拖到3年多之后才上马,此时国外4G早已商用N年了。科普一下2G2G技术全部来自国外,不像3G4G技术中国还挂个名,在研发团队中做个保洁。GSM主要承载语音和短信,手机老用户应该记得2002年之前只有GSM的情形。后来加入GPRS承载网络,速度40Kb/s左右,比拨号猫还慢一些。2007年左右上马E-GPRS也就是EDGE,速度达到150Kb/s以上,事实上成为中国移动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的饭碗。
    在电脑上进行设置,可以将4G信号转化为WIFI发出。用手机连接,测试网速为10Mb左右。

    移动3G当年是不换卡、不换号,不登记,只要是TD手机,直接用3G。这次4G来了个“换卡”,主要在此卡中加入伎俩,不让某些用户上4G,例如我这样的CMWAP20元封顶用户。在4G设备中插入以前的手机卡,运营商显示为奇怪的TTC(正常时为CMCC,中国移不动)。
     支持移动4G的手机现在有iPhone5s/5c,三星Note3,索尼L39T等,都是超级高富帅,价格很高,功能丰富,外形帅气。如果你不介意只在大马路上用4G,打电话时要走到门口,则可以入手一支。     刚才说到我这款上网设备只支持4G2G,不支持移动的3G,移动3G的理论带宽是1.8Mb,我用TD手机实测的下载速度最高140KB左右。但此设备却支持联通的3GWCDMAWCDMA无愧于3G头衔,理论速度3.5Mb,后期升级到HSPA,达7.2Mb,俗称3.5G2011年又升级到HSPA+,速度达到21Mb,实测此信号已非常强劲,无论市区农村全部满格。20142月,再次升级为双载波HSPA+,即DC-HSPA+,带宽达42Mb,已覆盖所有城区,但需要你的设备支持哦。如SONY Z1IPHONE5S/5CGalaxy S4/Note3等。
 
 
     第一张图为“抓拍”,显示为WCDMA的机会很少,一般都是HSPA+,手机上简称H+。城区则直接连接到DC-HSPA+,下载速度达到1.4MB,约合带宽12Mb。手机最高测速达到20Mb,已接近移动4G。带宽“损耗”在合理范围内,不像移动,从理论的100M到实际的20M,悬殊太大。
 





    移动的3G在联通3G面前完败,4G可能也是。现在风光一时,是因为国家默许它抢跑。TD-LTE号称是“中国主导”的技术,其核心技术仍然全部由国外掌握,中国只是金主和土豪而已。TD-LTELTE TDD制式,还有一种制式是LTE FDD,称为“分步”长程演进,上传下载是两个通道,占用频谱较多,类似于物理双核的CPU,理论带宽150MbTDD称为“分时”长程演进,上传下载合用一个通道,以毫秒级来分配上传和下载,类似于单核CPU下的多线程,理论带宽100Mb。国际上95%4G网络采用FDD。移动4G到今日才上马的原因,除了3G投入还没有收回成本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技术不成熟。目前4G只用于承载数据传输,打电话时还得切换至2G,称为“回落技术”。如果语音也走4G通道,则会造成长达10秒的延迟。所以现在4G手机都宣称“单卡双待”,2G4G同时待机,倍耗电,倍辐射,其实是无奈之举。移动有望在20142015年间解决语音问题,称为VoLTE,我们试目以待了,到时又要换手机啦。



    “快人一步”的中国移动,口号一语双关,不仅速度快,而且比别人动手快。拿自己的4G和别人的3G比,田忌赛马学得不错。但它不趁着抢跑的半年时间好好夯实用户基础,反而利用其他运营商的4G空白大肆抢钱,150M20元,把国外的小朋友惊呆了,十几秒就用完。对了,4G下不要随便测网速,每次测试都会消耗45MB左右的流量,10元钱只够测两次网速……。
    顺便说一下手机。国行手机从来都是阉割世家,2009年前国内没未引入WCDMA,而且为了强推TD-SCDMA(移动3G),所有手机必须阉割3G模块,比如当年强悍的N97i ,只能当2G手机用;WIFI风起云涌时,国内为了强推“自主产权”的WAPI,也强令手机必须阉割WIFI模块,比如当年鼎盛的iPhone3G,硬生生就是挖去了WIFI模块,主板上少了一块。后来事实证明,WAPI根本无人问津时,国行才勉强同意手机必须同时具备WIFIWAPI模块。你可以翻翻现在所有国行手机说明书看看,都具备WAPI功能呢。时至今日,为了强推TDDFDD又成为阉割目标。国行手机全部阉割FDD模块,例如国行的SONY Z1最高上到DC-HSPA+,而港版Z1则全面支持FDD,等国内FDD上马后可直接使用。所以,买国行不如买水货,这句话5年前适用,5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 
     移动3G1.8Mb理论速度在联通3G42M(后期还将升级到84M,广东已率先布署)面前简直是原始社会。这也是联通不急着上4G的原因。12月份工信部发放的4G牌照全部是TDD,联通电信有苦难言,等到FDD发放时,再看移动怎样完败。
    当别人刷微博、看视频轻松应对时,自己的手机还在转着“菊花”,十几年的移动用户情何以堪?4G网络的到来并不会给移动带来福音,移动用户们的大部分时间还会在2G的环境下摸打滚爬。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