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计?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手机详情超链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3:48

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


设计的首要 因素: 发现 存在问题


设计都带有缺陷,

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我们引入了A设计,但同时带来了缺陷a;为了解决a问题,接着我们引入了B设计...


产品设计最终选择的是:一次一次引入设计,直到所有问题都解决,并没有带来最新问题,问题闭环,或者我们能够接受未解决的新问题



我刚进大学时,韩国教授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设计。那时候的我心里说「因为我喜欢设计」。教授说设计为了赚钱。那时候的我接受了这个想法。


后来,我越做设计,就越发现设计不是为了赚钱。
设计可以让更多生命得到温饱,让生态进入合理的循环;
设计提高社会和程序的运行效率,节省人们更多时间,间接延长了人们的寿命;
设计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精神体验,提高人们的修养,让人变得智慧善良,减少人类的内耗。
设计在改善世界。每一件美好的充满智慧的事情都在告诉我什么是设计。设计就是改善。

于是我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设计了,因为每个人心中都向往美好。
要做一个好的设计师,就要先做一个好人。
好人是因为做好事,做好事会改善世界。好的设计师就是好人。

Better Design, Better Life. 设计改善世界。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和做人的标准。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而不是艺术的角度,我认为:
设计即沟通。
无论是产品逻辑层面的设计、信息架构设计、界面设计,还是视觉设计,其实都是有目的的沟通,把你想要传达给用户/访问者/阅读者的信息,你想要让他们达成的目标,通过有效的手段展现出来。这些,都是沟通。
我越来越觉得,其实 design=communication=presentation=marketing ,这几个单词,都有共通




当我小的时候,确切的说是上大学前,对设计并没有什么感觉,仅仅把设计划为艺术类,当时对艺术类有一定的偏见,会贴上「华而不实」、「自娱自乐」之类的标签。
后来从苹果那里听到很多「设计」的字眼,发现那些丑陋的东西其实可以变得很漂亮。开始觉得设计应该是一种追求更好的生活态度。从此设计离开了我的黑名单。
再后来还是受到苹果的「洗脑」,觉得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细节,无论是外观,还是操作流程。到这时我开始意识到设计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它真真确确的可以去「改变」一些东西。
再再后来我知道了「交互设计」,开始学着去理解为什么这个按钮要放在这个位置,开始认为凡是让我不知道是「推」还是「拉」的门,甚至是用文字提示推、拉的门,无论再好看都不是好的设计。这时候「设计」早已不是「变得漂亮」,而更重要的是「变得好用」。
再再再后来我就把设计、科学和哲学放在一起成为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虽然这三个词可能不太恰当。这个时候「设计」在我脑海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我终于不知道「设计」是什么了。
再再再再后来就到了现在.......


探索什么是设计,首先想想生活中我们认为哪些是设计而哪些不是?

一张海报、一件衣服、一款手机、一座建筑,当它们足够漂亮,或者足够好用,足够引起我们注意的时候,我们毫无疑问会承认这些东西被「设计」过。

还有一些东西,说到设计时不会想到它们,但是它们总是和「设计」一起出现。比如,「神五」、「神六」都有「总设计师」,工科取名叫《XXX设计》的书籍数不胜数。

当然还有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物品,我们每天各种不同的经历,当我们在使用时,或者经历时并不总是意识到他们被设计过。但是当我们了解了设计师的意图,比如这样做可以防止我出错,那样做可以用起来更方便。我们便会会心一笑,“原来它是这样设计的啊”。

说到「会心一笑」,在《设计中的设计》里提到过深泽直人设计的一个茶包:



现在看来,设计是有目的的选择。
这个目的可以是不同的目的,对于衣服、手机,往往目的就是让人觉得漂亮,让人觉得好用。当然在现在这个资本驱动的社会,大部分设计的目的还是能赚到钱。至于科学里经常使用「设计」这个词,也是一些有目的的选择,记得在学操作系统的时候就发现总是在速度与空间上不断的选择。
@周中石 的回答是「设计就是改善」,设计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改善」世界。但是毕竟「改善」这个词过于主观,也许你认为是改善,别人不认为是。不过如果以设计者的角度来说也差不多,只有当设计者认为会「改善」时,及这个选择最好时他才会设计,即便是他认为的「改善」对别人来说就是「变差」。
然后@OurDearAmy 提到的沟通,也十分赞同,设计者希望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设计者和用户中间只有设计来连接,所以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沟通。

既然目的可以小到表达个人的喜好、让某一件物品更好用,那自然也可以大到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人们的交流。所以说,人人皆可设计,至少我们都在有意无意设计着自己的生活。

现在还剩下一个问题「认识事物算不算设计」?
在《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提到:

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洞察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从来都不应该是因袭守旧或者根本不能鼓舞人心的,相反它应该能为工业带来创造性的发展。一项设计是否游戏,不能仅以技术、功能和市场来评价,一项真正的设计必须有一种感觉上的漂移,它必须能够转换情感,唤醒记忆,让人尖叫,充满反叛...它必须非常感性,以至于让我们感觉好像过着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活,换句话说,它必须是充满诗意的。———Alberto Alessi





设计就是设计。

这其实是一句很有意思的废话。大神,专家、甚至我们能够不停的给设计赋予解释、定义、信仰,恰巧是因为设计是它本身,所以能够承载这些解释、定义、信仰。

MUJI的设计理念说着“这样就好”,Apple却不会这么说,他们要“追求极致”



设计的本质是设计人本身的价值体现和提升,为了更好的与世界交互。在交互中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他人,甚至是了解自己身上不为自己所知的那部分潜意识行为和由此产生的行为方式。也是因为人的需要才产生的




 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我们首先来看看设计的概念:  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 --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 --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可以看出,设计的核心是一种创造行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区别于兄弟艺术门类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独创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设计之美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设计要求新、求异、求变、求不同,否则设计将不能称之为设计。而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在大浪淘沙中闪烁出与众不同的光芒,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设计之美的第二要义是“合理”。  一个设计之所以被称为“设计”,是因为它解决了问题。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设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而设计之美的第三要义是“人性”。  归根揭底,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需要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自然,设计之美也遵循人类基本的审美意趣。对称、韵律、均衡、节奏、形体、色彩、材质、工艺……凡是我们能够想到的审美法则,似乎都能够在设计中找到相应的应用。  这三条规律,使得设计师有别于纯粹的艺术家和纯粹的工程师,他们注定的命运,就是带着镣铐而舞蹈。




设计就是在确定一个模糊的方向和目标时,应用灵感构思出渐渐接近你所向往的方向和目标的东西.   字义上可分为,设:就是设想,假设和不断地推敲中求得正确的方向.计:就是应用你的灵感和知识,利用数据一得出你所期望的目标.


设计就是创新。
  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
  ――刘东利(香港)

  设计是追求新的可能。
  ――武藏野(日本)

设计就是文化
  纷乱与混沌掩盖着秩序,彷徨与矛盾孕育着机会,忧虑与理想蕴藏着哲学,思想与探索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方法机制的科学。伊甸的宁静被破坏了,南天门中闯入了孙悟空,然而追求实现理想的工业设计师们应投身到这个大潮中,在这个不可回避的“存在”之中既要思考,也要实践,这样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
  面临世界贸易全球化发展,如果缺少工业设计在工业产品领域中的必要作用,中国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设计就是协同
  作为设计师本身,更重要的是具备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及群体设计意识,也就是用立体知识结构与相邻科学协同设计研究的意识。
  ――俞军海(蜻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
  ――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