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乔布斯?教你百万元创立智能硬件公司

来源:互联网 发布:付辛博和井柏然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8:49
   【PConline 杂谈】现在不谈可穿戴式设备、智能硬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互联网圈的。拨开“智能硬件”热潮的外衣,你能看到和曾经的数码市场没什么不同,无非是更懂包装,更懂媒体,更懂消费者的创业团队。乔布斯的神话未必出现,但MP3时代国内数码品牌井喷的盛况或将重演。如何投入区区百万元就能进军智能硬件市场,请看下文。

导读图

  编者从多位智能硬件创业者及业内人士了解到,创立一家智能硬件公司的费用并不夸张,最低只要百万级的投入就可以进入这个市场试试水温甚至收回成本。但在软硬件费用之外,如何打动媒体与消费者才是最难的问题。

  尽管这些涌现出来的新硬件创业者和当初的山寨手机创业者一样充满激情,但在广深的代工厂商看来,新硬件的市场规模仍是一个迷,对这群创业者,反而更不能延长账期。

智能硬件成本分析:80至100万

  8月8号,一家名为映趣科技的创业公司在只准备了数台样品的情况下,高调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表,最终这款产品在官网上拥有了三千多台的预售销量。与大公司动辄数十万的预售相比,这个数字略显寒酸,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已是不错的开始。

只有几台样本的产品发布会
只有几台样本的产品发布会

  据业界人士透露,智能硬件的准入门槛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高,如果不是惊世骇俗的产品或者使用特殊的元件,一般的数码产品开模和设计费用在10万元左右,10台新闻发布会使用的样品定制1万块足够。

一台智能硬件产品量产成本分析主控芯片60~90元图像传感器20~30元存储器30~40元镜头30~60元显示屏30~40元电池10~20元其他配件/人工150~200元出厂价350~500元

  真正量产这类产品,价格会更低,创业透露,一般这类产品的主控芯片价格60~90元,图像传感器在20至30元,存储器在30至40元,镜头在30至60元,显示屏在30至40元,电池在10至20元。算上其他配件和人工成本,一台智能硬件产品出厂价格只需350至500人民币。

  与代工厂合作需要看业内口碑,一般最小起订量为2000台(与大部分芯片的起订量一致),总计投入需要在70至100万之间。所以有了几千台的预售,就相当于第一批小规模生产已经可以收回成本。

创立公司+技术开发成本:50万

  开设一家科技公司并不复杂,除了3万元的注册资本外,如果自己去跑所有法定流程,包括各种材料的准备和刻章,2000块就够了,当然如果想省事,也可以找代理公司去做,费用也贵不了多少。

%u529E%u516C%u5BA4

  一个只有3人的创始团队,初期在民宅办公,电脑等生产工具自备,只交最低的五险一金以方便保持连续缴纳社保及完税证明,由外包账务公司每月300快钱负责做帐,一年人力成本上的费用不过30万左右。如果产品离硬件开模尚早,尚在软件开发阶段,可由创始团队和外包公司共同完成,比如只对安卓进行小规模的UI修改,外包公司实际费用仅需3到5万即可,这还包括了一个看上去颇有品质感的宣传视频。

智能

  除此之外,通过代理注册商标的工作也不过1至2万,一个包含预售程序的官方网站的及微博、微信官号的设立总共投入也在1万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推广微博的首期费用。让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成立并运转并不难,重要的是获得媒体关注并报道,这一问题往往与钱无关,而更多是在业内的积累和人脉关系。

  将两者简单相加,100到150万的数字并不代表真实世界中,一个智能硬件公司从成立到首款产品量产的全部费用,但即使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插曲,金钱上的投入也不会有大大的变化。在金钱之外,如何打动媒体与消费者才是新媒体最难的问题。

眼高手低的新硬件创业者

  在代工厂商的眼里,太多所谓的新硬件创业者缺乏现金流,且对硬件制作一窍不通,甚至连OEM和ODM的区别都搞不清楚。更有甚者还要求工厂垫资生产,半年后再结款。非相熟合作客户,一般代工厂都不予理睬。

代工厂

  某些大型ODM厂商已经做了数款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原型,按理来说这样的直接贴牌更符合资金不充裕的创业团队,但事实上大多新硬件创业者对这种贴牌模式并不买账,这与他们期望的“与众不同”背道而驰,而买断某款产品原型的价格又太高,最终他们只能选择与中小型代工厂合作。

  对新硬件市场,这一市场规模太小,营销需求太高,就算有谁取得了成功,在下一代产品时也会选择找富士康这种适合营销的大厂合作,永远不会像山寨手机一样和工厂形成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给智能硬件创业者的若干提醒

suggestions

一、投资人只爱“高帅富”

  大的经济形势不好,有下行的风险,实体经济疲软、资金链紧张,做投资的压力也比较大,更加谨慎。“投资就是投人”,“高帅富“有光鲜的履历和创业经历自然更受欢迎,成功概率也更大。同时也提醒草根创业者认清现实,不要把希望全放在融资上面。

二、你是好苗子吗?

  智能硬件创业比APP创业门槛高很多,它是软件、硬件、云端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比拼,缺一不可。一个创业团队里需同时兼备这几类人才,也就是所谓的基因,这样才有成长为鲨鱼的潜质,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真正的智能硬件创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需要对产业有深刻的理解、强大的供应链把控能力以及渠道营销能力,初创公司很难hold住。但是一旦做成则形成强大的壁垒,不易模仿。每个细分领域,最终也会形成721格局,其他玩家可能会成为炮灰。

眼镜

三、大树之下 寸草不生

  时势造英雄,创业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互联网行业主导整个生态系统的几大帝国已经形成,更可怕的是他们都极其具有危机意识、行动迅猛、夙兴夜寐,拿着显微镜找对手,想从他们眼皮底下崛起机会几乎不存在了。

  互联网已成为传统行业,成功越来越难,需要更平和的心态,寻找切入点,一点点做大。智能硬件创业者不要想着靠硬件赚钱,也赚不长久;价格屠夫小米横在那,小米盒子299,红米799,后续必然进入智能家居以及可穿戴式设备等各领域,尽快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四、互联网思维难成核心竞争力

  有些小伙伴叫嚣着拿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行业。其实互联网思维已算不上核心竞争力,因为互联网已成为水电煤。笔者在与线下的一些智能家居厂商交流时发现他们完全不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甚至更胜一筹;加上他们对产业的深刻理解,营销渠道资源以及硬件成本控制能力等,个人认为传统企业在智能硬件上的机会可能更多一些。

手套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已逐步变为传统行业,只是很多人未曾发觉而已。

五、发掘用户的刚需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健康外设等,绝大部分国外原创,国内跟风,创新匮乏,但这些设备真是用户所需要的吗,是否符合国情?现在的智能硬件还不能满足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只是少数极客的玩物,离成熟任重而道远。你需要确认即将启动(已启动)的智能硬件项目所能满足的需求是真实存在而非YY。

六、预想最坏结果

  移动APP创业成本低,即使失败个人经济上无需承担过大压力;但硬件创业动则百万、千万的投入,一旦出问题或者卖不掉,投入全打水漂。你确定输得起,不会赔掉房子、车子?也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创业失败可能的代价也需要考虑清楚。除非你赔的是VC的钱。

 

  苹果,它并不是最早做智能手机的,也不是最早做MP3和平板电脑的,这些东西都不是苹果发明的,但乔布斯却把它们做得最成功……所以,这里我要提醒下各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成功。 智能硬件创业也是一样,核心是时机,把握住时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出处:pconline 原创 作者:january[专栏] 责任编辑:linjunwei

                                                                                                       http://wearable.pconline.com.cn/344/3442243_1.html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