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家庭年收入情况统计 (zz)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b 是什么意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55
//z 2014-01-20 18:45:33 IS2120@BG57IV3 T88121008  .K.F3153028746[T259,L2953,R134,V5054]
上海城调队
表9.12 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2010,按收入水平分组)指  标      总平均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调查户数 (户)1000200200200200200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人)  2.90  3.08  2.95  2.90  2.82  2.75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人)  1.60  1.49  1.46  1.63  1.59  1.82平均每户就业面 (%)  55.2  48.4  49.5  56.2  56.4  66.2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 (人)  1.81  2.07  2.02  1.78  1.77  1.51可支配收入 (元) 31 838 14 996 21 780 27 484 35 120 62 465  工资性收入 21 745 9 814 12 760 17 811 22 989 47 454  经营净收入 1 628  627  744 1 559  860 4 544  财产性收入  511  92  228  210  609 1 494  转移性收入 7 954 4 463 8 048 7 904 10 662 8 973    # 养老金或离退休金 6 794 3 503 7 433 6 919 9 589 6 730出售财物收入 (元) 3 721 2 386… 3 446  44 13 267借贷收入 (元) 6 329 2 232 2 116 3 953 7 132 17 067  # 住房贷款  465 2 447    提取储蓄存款 5 650 1 574 2 114 3 613 7 120 14 592消费支出 (元) 23 200 12 555 15 970 21 611 26 773 40 744  # 服务性消费支出 6 955 3 651 4 512 6 649 7 883 12 604购房与建房支出 (元) 2 644 2 469  160 2 432 8 452转移性支出 (元) 3 244 1 113 1 343 1 890 4 071 8 222社会保障支出 (元) 3 015 1 614 1 958 2 756 3 183 5 799借贷支出 (元) 8 729 1 155 2 738 5 026 6 838 29 375注:本表数据为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资料,由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提供。
2012年
上海市的家庭收入前50%门槛是10.6万元,而前20%的门槛是17.4万元。
2013,网上调查,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35.5%,10-20万元的占47.8%,20万元以上的占16.7%


近期,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继2009、2011年后,第三次通过“中国上海”和“上海统计”门户网站开展上海市民购房意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共收回问卷3061份,剔除非上海地区IP地址等因素后,共获得有效问卷2778份,样本有效率达到90.8%。其中,40岁以下占76.6%;本市户籍占81.2%;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占35.5%,10-20万元的占47.8%,20万元以上的占16.7%(见表1)。受访者构成显示,此次网上调查的参与面广,涉及各层次居民,因此他们的看法基本反映出本市市民购房意愿。

表1 调查对象基本分布

 
人数
比重(%)
合计
2778
100.0
按年龄分
 
 
    20-29
935
33.7
    30-39
1193
42.9
    40-49
340
12.2
    50-59
207
7.5
    60岁以上
103
3.7
按户籍分
 
 
    上海籍
2257
81.2
    非上海籍
521
18.8
按家庭年收入分
 
 
    10万元以下
986
35.5
    10-20万元
1329
47.8
    20万元以上
463
16.7

二、四成受访者计划近三年购房,短期购房意愿有所增强

1.较明确购房意愿比重保持稳定,观望群体有所扩大

调查中,有40.7%的受访者表示出较为明确的购房意愿,计划近三年购房,与2011年开展的购房意愿调查结果相比,具有较明确购房意愿的受访者比重保持稳定(见图1)。

图1 市民购房意愿比重

年龄分组显示,青年群体购房意愿最强。20-29岁和30-39岁受访者中分别有45.4%和41.6%计划三年内购房。据本市民政部门统计,本市男女市民平均结婚年龄分别为32岁和29.6岁,大部分40岁以下人群面临成家立业、购置婚房、留沪生活等现实问题,因此购房意愿较为迫切。同时,老年群体为帮助适龄子女购置婚房,购房意愿亦呈现增强趋势。6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中有37.9%计划近三年内购房,比重较2011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各年龄段计划三年内购房的受访者比重


收入水平分组显示,购房意愿基本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家庭年收入15-20万元和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计划近三年购房的比重分别达到45.1%和46.2%,而年收入5-10万元和年收入5万元以内的受访者近三年计划购房的比重分别是36.8%和27.3%(见图3)。

图3 各收入水平段计划三年内购房的受访者比重

户籍地分组显示,非上海户籍的受访者三年内购房意愿略高于具有上海户籍的受访者,43.4%的非上海户籍受访者计划三年内购房,高于上海户籍受访者3.3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当前购房观望气氛有所加剧,表示有购房意愿但三年内无购房计划的受访者比重,从2011年的37.8%上升到2013的48.3%;同时,无购房计划受访者从2011年的21.7%减少到2013年的11%。

2.近两成受访者计划一年内购房

虽然计划三年内购房的受访者比重保持基本稳定,但调查同时显示,短期购房意愿增长明显,计划一年内购房的受访者达到18.9%,比2011年调查结果上升4.6个百分点。分组资料显示,四类人群短期购房意愿较为强烈。一是40岁以下青年群体,有20.4%受访者计划一年内购房;二是60岁以上老年群体,有19.4%受访者计划一年内购房;三是外地户籍在沪群体,23%的非上海户籍受访者计划一年内购房;四是家庭年收入20万以上的中高收入群体,一年内购房意愿达22.3%。

三、改善和成家安置为购房需求主力,投资投机性需求显著降低

1.改善型需求持续居高

当前,改善现有居住条件依然是本市市民购房的首要目的。调查显示,有购房意愿的受访者中,47.9%是为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比2011年调查结果上升近10个百分点。其中,家庭年收入15万元以上的,改善型需求尤为迫切,逾半数将改善现有居住条件作为购房的首要目的。

2.成家安置型需求超过四成

在有购房意愿的受访者中,成家置业型购房需求达43.9%,仅次于改善型需求。其中,以购置婚房、在沪生活置业和为子女购房为首要目的分别占20.2%、14.2%和9.5%。20-29岁计划购房者中有44.7%是以购置婚房为首要目的,50岁以上计划购房者中有29.6%是以为子女购房为主要目的。而47.5%的非上海户籍计划购房者中将在沪生活置业作为购房的首要目的。

3.投机投资性需求明显减少

几年来本市连续出台实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系列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效果显著。2011年和2013年两次调查显示,为投资升值购房的受访者比重从2011年的5%减少到1.9%。2013年,即使在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受访者中,也仅有3.1%为投资升值而购房(见图4)。

图4 有意愿购房者的首要目的

四、市民购房的主要选择因素

1.七成受访者购房预算不超过200万元

调查显示,71.7%的受访者购房预算在200万元以内,其中购房预算在100-200万之间的受访者占44.7%,购房预算在200-300万及300-500万的受访者分别占18.4%和8.9%,而预算超过500万的受访者只占1.1%。这表明,目前本市市民购房需求仍然以总价较低的普通商品房为主(见图5)。

图5 市民购房预算


2.市民购房最看重交通便利,七成受访者选择内外环间区域

在生活节奏越发加快的上海,出行交通便利是市民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现在正越来越被市民所看重。在预算范围内,四成受访者把交通便利选为购房时最看重的因素。综合考虑价格、到市中心方便程度等因素,内外环间区域成为市民购房的首选。调查显示,有购房意愿的受访者中,将购房区域选择在内中环间的和中外环间的分别占34.2%和36.1%,合计达70.3%。此外,房屋品质、基本生活配套设施也是市民购房时较为看重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择校成为相当一部分年轻父母购房时考虑的首要因素。30-39岁受访者中有24.5%购房时首先考虑学区房。

相比之下,购房者对小区环境和配套医疗设施等因素关注度较低,仅为7.8%和2.6%。受访者中年轻人和上班族群体对医疗设施需求不明显,而主要时间忙于工作或使他们对小区环境并不特别在意。同时,即便对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选择上述两项因素的比重也仅为9.6%和1.8%,这可能也是购房者在预算约束下的无奈放弃。

//z 2014-01-20 18:45:33 IS2120@BG57IV3 T88121008  .K.F3153028746[T259,L2953,R134,V5054]
******************2014年01月20日修改*******************
看了评论,感觉还有必要多说几句。
以上海为例,大家猜猜看劳动年龄(20岁到60岁)的教育水平分布是怎样的?
看评论,各种猜测都有,基本都上了大学?有一半上了大学?哪有那么多。
上海的20-60岁人口中,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约20%,中专大专约30%,剩下的50%,连中专都没有。
这三种学历的年龄-收入曲线,大致如下:
大学、研究生
中专、大专
中专以下
一对在上海的夫妇,如果他们的学历都在大学或以上,那么他们刚刚毕业就可以达到上海市前50%的水平,30岁就能接近前20%的水平。诚然,知乎上的朋友们,大部分都应该具有大学文凭,或者属于大学在读,因此如果只看和自己学历相同的人,当然会得出这两个门槛太低的结论。

但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宽广些,假设一对夫妇的学历都是大专或中专,那么他们到40岁时才能达到前50%水平;而对于剩下50%连中专学历都没有的人,平均来说,他们一辈子的月收入都只有3000左右,将永远达不到前50%的门槛。

还有一些人指出,按照2012年上海前20%收入门槛17.4万元,他们根本负担不起房子。对这个问题,两个事实可能能够解决你的疑问。
第一,虽然之前已经提到,但是我还是要重复一下:在当前的上海房价下,绝大部分家庭,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
第二,而对于那些能够买房子的家庭来说,他们并不是在用当前年收入买房子,他们在用双方父母4人一辈子的积蓄,和夫妻自身未来20-30年的收入来买房子。

在上海,能上本科,你已经算是个温拿了;如果你的家庭竟然还能支持你买房子,那么你的家庭已经属于温拿中的温拿了。不要成天往上看,适当地朝下看看,了解一下另外八成没上大学的人的生活,不仅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感,相信还能够增加你对于另外一群人的了解和同情心,尽管他们在你的生活中和你所处的网络圈子里毫无踪迹。

******************2014年01月14日修改*******************
有了上海市城调队数据,不需要再用对数正态分布推算了。2012年的情况如下:
2012年上海市的家庭收入前50%门槛是10.6万元,而前20%的门槛是17.4万元。
我前年的推算还比较准确。
这样看下来,2013年上海的收入中位数估计会达到12万元,而前20%应该是在19万-20万之间了。大家达到了吗?
=========================================
******************2012年10月12日修改*******************
=========================================
2012年的统计年鉴已经出来了,下表是2011年的数据中等收入组的平均值为90158元,50%可能在86k左右;20%的收入大约为146k
北京的数据使用算法,大约是50%:73k;20%:120k。增速要低于上海不少。
按照这个收入提升速度,上海2012年的中位收入会接近100k,而前20%的门槛会在170k左右。
==========================================
@冬源 虽然找到了正确的网页,但是没有把正确的数字放上去……
上海的收入分布见下表,或这个网页(上海统计年鉴2011),他是城调队的数据,这个数据来自于被调查人的自我报告,一些知友可能做过这样的事情,统计局的城调队给你一张表,每天要填收入支出,非常详细,这个数据在支出上问题不大,但由于他不问财产,因此收入会偏低一些,我下面的计算,也只是一个下限。同时,我也没有考虑上海和北京的农民收入,仅计算城镇的情况。
收入一般来说接近对数正态分布,中位数要小于平均值,因此50%收入的门槛约为中等收入组平均值(27484*2.9=79703)的偏下一些,可能在75k左右。
上海的高收入组(最高20%)的平均收入是62465*2.75=171778.8元,考虑到次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平均值为99038元,那么从50%到70%上升了exp(0.22),从70%到90%上升了exp(0.55),从70%到80%应当约上升exp(0.23375),约为125k。因此上海要进入50%应当为75k的家庭收入,要进入前20%需要125k。
类似可以算出北京的,从第二张可以算出。北京进入前50%约要70k家庭收入,进入前20%需要105k。
我吐个槽,为啥知乎还是不能粘贴表格,只能截图啊……=======================================================
看来大家还有许多疑问。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当统计局说今年平均收入为X千元时,有一群人认为这太高,说自己“被涨工资”了;而当数据显示125k的家庭收入可以在2010年的上海市户籍城镇居民中迈入前20%的位次时,又有许多人说这个数字太低了。当然我相信这不是同一群人,但知乎上后一群人居多至少还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
许多知友们的问题集中在买房上,认为125k的家庭收入买房还要父母补贴,根本没资格做前20%。
首先,这是2010年的数字,在2012年,我猜想这个分界点应当上升至150k左右。
其次,知友们还是大大低估了穷苦百姓群体的大小。在2010年,上海市城市家庭中,拥有商品房的家庭仅有40%,剩下家庭的住房都来自于房改和租住(上海统计年鉴2011)。我们从CFPS数据可以找到旁证。CFPS数据是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他与城调队的数据可以共同佐证该答案的结论。CFPS数据显示,上海的城镇人口中,约有60%家庭居住在自己购买的房屋中,而这60%的家庭中,又有接近10%的住房是原单位住房房改得来。那么也就是说,整个城镇家庭的50%拥有商品房。
综上所述,在2010年,40%至50%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商品房。这40%-50%的家庭都是在何时购买的商品房呢?CFPS数据显示,在1998至2000年,才是当前上海拥有商品房的城镇家庭购房最集中的年份,而近年来这个比例实际上在逐年下降(见下图)。这可能与大量新建商品房虽然被购买但实际上。未被选择为自住房,甚至成为空置房有关,这部分交易可能集中在某个人群中,但无论如何这个人群和我们要分析的“20%分位点”没有半点关系。最后,我们把居住在商品房的家庭分布到每个年份,实际上,上海近年来每年也仅有3%到5%的家庭买房自住,大部分居住在商品房的家庭,购房年份都在2005年之前好了,已经踏进20%分位点的各位,看看10%分位点的180k收入,再考虑一下每年只有3%到5%的家庭在购买商品房自住的现实,还觉得125k这个家庭年收入太低吗?
//z 2014-01-20 18:45:33 IS2120@BG57IV3 T88121008  .K.F3153028746[T259,L2953,R134,V505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