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事琢磨人琢磨钱,成大事也!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 click与onclick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9:56

当我们适应不了环境, 那我们只有改变环境. 当我们改变不了环境, 那我们只能学习适应环境。

     这句话伴随我已经15年了:()

     因为最近在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其中又提到了环境的问题, 因为书中认为人的积极主动
是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而认为环境决定我们行为的观点必将会使我们成为环境因素的奴隶
(环境决定论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注: 我认为环境对我们的积极主动会起到加速或
延缓的效果, 它会间接影响我们的积极主动的行为
)   

     当然我们不是圣人, 只是普通人, 但我们也可以去尝试改变周围的环境, 尽管有时会碰得鼻青
脸肿. 当然做为程序员, 平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沉默寡言,对周围的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与人
沟通能力差. 同时因为我们在IT行业中的最底层, 比不上在金字塔上做着的专家学者叫兽们能力惊
人, 整日风光, 动不动就推出什么框架,理论啥的. 但这倒不影响我们去积极主动看待这个世界,必
定IT不是全部, 生活中太多的方方面面值我们去关注, 比如说我的宝宝最近身体是否健康, 营养是
否充分,晚上睡眠如何, 还有我们可以积极尝试逐步改善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  当然还是因为我们
是"小把戏", 所能影响的环境和所处的圈子太小. 所以就有一些程序员从开发一线走上管理岗位, 
希望能够在控制更多资源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当然不是说只有当官才会有出息
有出路, 园子中很好朋友基本上都是圈里的, 有些已成为"知名人士", 但相信这里面还是会有坚持
在一线开发的朋友,为作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而不懈奋斗:)

     下面将会举三个例子, 这三个例子中的领导都是笔者亲身经历的, 他们也是各有各的特点, 在
管理上有自己的想法, 积极主动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千方百计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改变
着周围的环境)。

     虽然笔者分别在他们领导的项目中开发过一段时间, 但总体上项目都不能说是取得圆满成功
(第三个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积累下来经历和体会却是独一无二的:)

领导A:

     背景:来自Microsoft 客户服务部

     特长:一口流利的鸟语, 让人听的花香. 

     专长:VB开发

     在其领导下,要求使用VB.net, VB6开发所有应用. 当大家都知道, 这些年VB的市场空间已
不像十多年前那么风光了。没办法, 所以只能边学边开发. 不过他本人倒是乐于将自己的所知所
得与项目小组人员共享, 甚至还打算从他的几个朋友 (在微软从事研发工作)那搞一些内部资料
给大家充电. 要说这样的领导也算是不错了,但必定是因为从外企过来的人, 外企的工作做风也
被带了过来, 整天就是催手下的人开发开发再开发(适合功利适合家--广告词), 因为他本人是公
司领导, 可以不打卡, 不记考勤, 就算是上午在家休息, 下午来公司都行. 这样就有手下员工开
始抱怨:
    
    " 他整天睡足了, 精神百倍来公司, 咱天没白天带黑夜的开发, 头都木了, 人都快变成机器了", 
最后大家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

     最终因为一些公司决策层面的原因, 这个项目进行不下去了,只有中途夭折。手下也把他看
成了*刮(扒)皮.失去了下面的支持, 最终他无奈离开了公司.

    

领导B:

    背景:来自中国移动

    特长:擅长管理, 懂得笼络人心, 但没有什么技术背景

    专长:人脉广,精通交际之道

    这也是笔者认为从事的最轻松的开发项目, 因为又可以回到C#开发上来, 另外这时的cnblogs
也有了一定规模, 笔者就是在这时注册的.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位领导的管理方式就是:

    "只要能完成开发任务, 你就是把公司的屋顶挑了, 他都不管(有些过了)."
 
     够人性化够宽松的了吧! 另外他更懂得如何维护一个稳定的团队, 当别的部门要来借调人员时, 
他基本上都会将之隔在门外, 即使有少量漏网之鱼, 他也会在征得你意见的前提下把工作分担过来. 
但即便这样,他只会问你项目进度怎么样,对外来的工作他会告之尽量延后进行, 正所谓"做好本职
工作嘛"!

     所以这段时间笔者有时间上网学习充电, 上上博客园什么的, 呵呵. 只可惜好时间总是不够长,
最终因为公司发展空间太小, 他还是又回去了北京移动分公司. 说心里话, 那段时间我也想跟着过
去, 但因为专业方向不对口,只能做罢.

 

领导C:

     背景:从事多年网络开发, 开发过影响力的圈内产品

     特长:编程时间长, 有深厚技术功底
 
     专长:擅于沟通, 可以说是: 你说上句,他就可以把你的下句接出来(技术方面).

     因为他有技术能力, 所以想在他面前蒙混过关偷懒就不可能了, 只有拿出真功夫从头到脚的一
起做项目, 但有得就有失, 虽然休息娱乐时间少了, 但学到的东西却多了. 甚至有一段时间写代码
写得都想吐。所以做那个项目最后也养成了做为程序员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认真, 细致, 耐心, 虚
心.

     当然在领导 C的带领下, 团队最终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大家因为没白天带黑夜的摸爬
滚打, 彼此的默契程度大大加深了, 也只有在这时, 笔者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必定你
不可能精通所有技术呀!!!

     上面的三个例子其实是存在一个递进关系的:  就是他们的最终成果越来越显著

     原因在于稳定的团队成就了稳定的项目, 而只有大家的心被笼到一起, 团队才会稳定:
  
     任何把程序员当枪用的管理思想, 必将被程序员所开发出来的子弹所击毙!!!

     而笼络人心, 从而维护住了一个团队, 形成了团队的凝聚力, 战斗力, 才能有更好的执行力.

     这一点不妨看看马云的成功, 当然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归功于他的远见卓识, 还有站在他
背后的那些个 "死党(此处是褒义词)"。 正是这些追随着他转战南北, 将他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团
队, 才有了马云今天的成功. 当然与马坛一样有"死党"团队支持的还括史玉柱等等.

     另外如果大家对上面两位有个人成见的话, 那就请翻开历史, 回到三国时期:

     刘备这个枭雄又是何等的会收买人心. 在他创业早期, 关羽张飞这两位个人技术能力堪称绝
世的(技术)高手, 心甘情愿地像丧家犬一样追随着他, 这又是为什么,  要不是刘备做到了那个份
上, 放在当下, 这两位早就加盟GooGle, Microsoft了! 

     如果说李开复是在做"最好的自己",那关羽张飞就是在做"最忠诚的自己"了:)

     我个人认为有了优秀的团队, 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把握.

     说了员工又说了领导, 实在是不厚道。转换一下话题,聊聊王立群读的史记。

     王老师将社会上的人分成了几类:

     第一类: 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为的是事业, 程序员大多如此。
     第二类: 是只琢磨人,不琢磨事,这种人为的是当官, 比如和砷。
     第三类: 是只琢磨钱,为的是发财, 地主老财, 欧叶妮葛朗苔皆为此类。
     第四类: 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这种人是能办成大事的,了不得的人。
     第五类: 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这种人更不得了(比如李嘉诚,包玉刚等)。

     上面的五类人中我比较喜欢第四类, 王立群先生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下:

     汉景帝(文景之治)朝的卫绾,他最初只是一个车夫,被汉文帝赏识,步步高升,到景帝时已
经做到了中郎将之职,他既会揣摩皇帝的心意,又很认真做事,比较宽厚,和朝中大臣处的很和
谐,因此得到皇帝的信任,景帝在当太子时,有一次请皇帝身边的人喝酒,当时卫绾还在文帝身
边当侍从,也接到太子的邀请,其余的人都欢天喜地的去了,独独卫绾装病不去,他就怕皇帝知
道了他们都去巴结太子而不高兴,所以他不去。太子对此耿耿于怀,他当皇帝后一年里对卫绾是
不理不睬,后在一次狩猎时,景帝邀请卫绾和他同乘一车,在车上问起此事,卫绾仍然称有病,
不予分辩,景帝很欣赏,赐他一把宝剑,卫绾谢道:“先帝赐臣六把宝剑都还一一被供奉在家中
呢。”景帝悄悄派人查看,果然见那六把宝剑被整整齐齐挂在墙上,还是崭新的,景帝大为赞赏,
后来被景帝任命为太子太辅。

     看到这里, 我想说的是:  作为程序员还是要学习融入社会, 晓得人情冷暖. 这样才会帮助我们
实现自己的价值(或野心)。

     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内容比较散, 因为想法很多, 牢骚也不少, 写到这里我头也有点晕了,
希望不要干扰大家的正常思维和判断能力:)


    广告语: 问天下头颅几许, 看老夫手段如何。 (某某理发店对联)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