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历史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宿舍用品淘宝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22:49

    历史背景:

        操作系统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当时的操作系统能运行批处理程序。批处理程序不需要用户的交互,它从文件或者穿孔卡片读取数据,然后输出到另外一个文件或者打印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交互式操作系统开始流行。它不仅仅可以交互,还能使多个用户从不同的终端同时操作主机。这样的操作系统被称作分时操作系统,它的出现对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个极大的挑战。许多人尝试开发分时操作系统, 其中包括一些大学的研究项目和商业项目。当时有一个项目叫做"Multics",它的技术在当时很创新。例如,它具有有一个分级的文件系统,这是现代操作系统必需的部分。"Multics"项目的开发并不顺利。它花费了远超过预计的时间来完成,却没有在操作系统市场上占到多少份额。而参加该项目的一个开发团体-贝尔实验室退出了这个项目。他们在退出后开发了他们自己的一个操作系统-Unix.

       Unix最初免费发布并因此在大学里受到欢迎。后来,UNIX实现了TCP/IP协议栈,成为了早期工作站的操作系统的一个流行选择。

       1990年,Unix在服务器市场尤其是大学校园成为主流操作系统,许多校园都有Unix主机,当然还包括一些研究它的计算机系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渴望能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UNIX。不幸的是,从那时候开始,UNIX开始变得商业化,它的价格也变得非常昂贵。而唯一低廉的选择就是MINIX,这是一个功能有限的类似UNIX的操作系统,作者Andrew Tanebaum开发它的目的是用于教学。而其他的操作系统如386BSD,NETBSD的前身,FREEBSD以及OPENBSD不够成熟,对硬件性能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家庭电脑。

        1991年10月,Linus Torvalds在赫尔辛基大学接触UNIX,他希望能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一个类似的操作系统。可是UNIX的商业版本非常昂贵,于是他从MINIX开始入手,计划开发一个比MINIX性能更好的操作系统。很快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开发工作。他第一次发行的版本很快吸引了一些黑客。尽管最初的LINUX并没有多少用处,但由于一些黑客的加入使它很快就具有了许多吸引人的特性,甚至一些对操作系统开发不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它。

        Linux本身只是操作系统的内核。内核是使其他程序能够运行的基础。它实现了多任务和硬件管理,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交互运行的所有程序实际上都运行在内核之上。其中有些程序是必需的,比如说,命令行解释器(shell),它用于用户交互和编写shell脚本(.bat文件)。 Linus没有自己去开发这些应用程序,而是使用已有的自由软件。这减少了搭建开发环境而所需花费的工作量。实际上,他经常改写内核,使得那些程序能更容易在LINUX上运行。许多重要的软件,包括C编译器,都来自于自由软件基金GNU项目。GNU项目开始于1984年,目的是为了开发一个完全类似于UNIX的免费操作系统。为了表扬GNU对LINUX的贡献,许多人把LINUX称为GNU/LINUX(GNU有自己的内核。)

      1992-1993年,LINUX内核具备了挑战UNIX的所有本质特性,包括TCP/IP网络,图形界面系统(X window).LINUX 同样也吸引了许多行业的关注。一些小的公司开发和发行LINUX.有几十个LINUX用户社区成立。1994年,LINUX 杂志也开始发行。

       Linux 内核1.0在1994年三月发布,内核的发布要经历许多开发周期,直至到达一个稳定的版本。每个开发周期会经过一到三年的时期,其中还会重新设计和重写内核的部分代码以解决硬件的变动问题(例如,为了支持新的连接外设的标准,如USB).

      1997年。Netscape公司决定将他们的浏览器作为开源软件发行("开源"一词就从那时开始出现)。几年后,自由(无论是否"开源")都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甚至成了许多应用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