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练习悬腕摇的一点体会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下oracle日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4:04

恩,和悬腕摇纠结了大半年的时间了,最近总算是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遂把自己走过的弯路和直路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试过压腕式的悬腕摇,试着从扎桩摇把手腕抬起来,可能是扎桩摇的功夫不到位,觉得压着手腕的时候摇得非常的累;我的老师强烈不喜欢我这样去摇,她说这样不容易把力量送到指尖,力量总是在手掌的后面,于是,在老师的反复的反对之下,我没有继续练习。

老师教的方法是手腕的左右摆动,我用她的方法练习了很久,始终找不到感觉,老师说我摇出来的密度不够,要练习摇得更密一些,而我始终觉得手腕左右动的话,使不上劲儿,没有颗粒度,也不能持久,于是纠结许久,期间参照了林玲老师讲解的悬腕摇的练习方法,和触弦角度的讲解,觉得讲的很好,但无奈始终找不到手腕左右摆动的用力感觉。。。

无意间看到一位乐沙的筝友的分享,说吉炜老师的那个讲解悬腕摇的视频非常的有用,于是我也去看了看。吉炜老师讲的用力方法是手腕的上下动,触弦角度为45度,我跟着练习了下,觉得这个方法的颗粒性很好,托和劈都是结结实实地出来的,我试着用一个音内摇八下的方法练习《丰收锣鼓》的摇指段,并按照周望老师讲解的定数摇指,左右手严格对位的方法,觉得练习的效果非常的好。这个手腕的上下动的托劈方法,用在《春到拉萨》的左右手配合段也很好,比我以前的把手掌翻过来的短摇方法容易多了。

然后,下一步的方法是持续性的摇指,吉炜老师的教的方法是角度要稍微横过去一点,我理解的是手腕也有点左右摆的感觉,触弦的角度变小了,在30度和45度之间,这就和林玲老师讲解的悬腕摇的方法一致了。在练习了手腕上下动的感觉之后,在加进去一点横着摆的感觉,手腕的用力比先前纯粹左右动要容易很多了,我现在还在努力的练习中,但我自己的感觉是颗粒性比以前好多了,声音很饱满;我老师也说我的悬腕摇的密度上去了,我自己则觉得问题不在密度,而在颗粒度,现在摇出来每一“颗”音都是有效的,而先前手腕不会用力的时候,可能摇出来的大多数音都是无效的,所以现在听起来好多了。

最后还有两点分享。我走过的最大的弯路就是悬腕摇的时候,小臂跟着摇,这样的话很容易就碰到别的琴弦,而且摇的音色也不容易控制,时间一长,肌肉就很紧张很累。吉炜老师的方法是让左手稳住胳膊,完全让手腕发力。我个人觉得这个方法的练习效果非常的好,不管摇得快还是摇得慢,摇很久都不觉得累,音色也很好。我后来又问我的老师,她说胳膊可以跟着动的,胳膊的轻微动作可以帮助稳住手掌,我想归根结底应该还是控制力的功夫。
我觉得我老师的方法,林玲老师的方法,和吉炜老师的方法,实际上都是殊途同归,目标都是手腕的发力和30-45度的触弦,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练习方法不同而已。我想,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那个有效的方法,并且坚持科学和长期的练习,一定能够慢慢进步的。

 

 

转载:http://www.yuesha.com/thread-49357-1-2.html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