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宝盒--版本管理2

来源:互联网 发布:fastfish快鱼官网淘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0:00

月光宝盒--版本管理1

        2. 日渐混乱的海量历史

        如果从版本管理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也许会很有意思。横向时间线上分为3个阶段:初始版本、实体文字版本、多媒体+电子文字版本。纵向属性线上从范围、质量、成本、进度来考虑。
        
        2.1 初始版本
        文字出现以前,可划分为初始版本。
        此时的历史信息,通过口述、舞蹈、歌曲、图画等流传下来。信息的交流就是靠人。
        
        范围:信息内容主要是部落发展中经历的大事件,如天灾地陷,从何处来,到哪儿去。信息的影响范围主要在部落内。部落间是独立的。
        质量:历史信息应是直白可信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准确性越来越低,偏差越来越大。
        成本:部落中选定人选,专职维护(可能是巫师、先知等角色)。人力、设备资料都很少。
        进度:常规以维护人的寿命为周期,如果前任来不及交接就意外死亡,这个部门的历史信息就中断了,或者面目全非了。
        
        初始版本中,有很多目标、需求等重要问题注释,但没有注释,已经无法追溯,变成上古历史问题。我们只能通过后续人的研究、推断、猜想,来理解。
        作为人类最关心的,“人类5W2H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从何处来?什么时候来的?怎么来的?已经存在了多长时间?为什么?”,现在就有各种版本。
        作为版本管理最关心的问题:“文字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来的?谁创造或拷贝的?”,也是有各种版本。
        上古问题的来源和细节,没有平台化的注释,已经不可考证,每个人都去深究意义不大(也许不是,我们来的目的是什么?目标不明确,活着后头的事情会一团糟很无聊)。反正结果是我们进入了实体文字版本。

        
        2.2 实体文字版本
        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在实体文字版本中。
        此时的历史信息,通过有意义的文字,篆刻或书写在第3方媒质上流传。信息的交流是靠口头教授和文字。图书馆是历史信息的仓库,各地图书馆是仓库的分布式备份,但备份不是像电子文件一样无差别无损复制,甚至不是分支式的某一点相同。只是在名字相同,内容各异的备份。具体内容根据项目管理、资源分派、质量管理程度各部相同。我们获取到的确实是历史信息。对普通人来说,能够尽早地学习到学习能力,到好的图书馆中获取历史信息,是个人发展的瓶颈,至少学术上如此。
        
        范围:信息内容主要是部落和部落间发展的大事件,如天灾地陷人祸;还有就是对上古问题的研究和猜想;记录个人及个人生命内信息逐渐增多。影响范围主要在部落内,部分到部落间。部落间已经有或好或坏的联系。
        质量:准确性仍然在降低,偏差仍然在拉大,但幅度变慢。多出了很多注释、解释信息,去影响准确性和偏差。
        成本:部落内外很多的专职、兼职人员维护;使用了各种能记录实体文字的物质。
        进度:周期越变越快,因为前任意外造成的信息中断逐渐减少,因为接任者理解不准确造成的信息面目全分逐渐增多。
        
        虽然多了对上古问题研究和猜想的注释,上古问题的迷惑仍然存在。因为源头不可考证,我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对上古问题历史注释的考证上来。
        上古问题的注释已经分类百种,深入千层,考证很花时间和精力,每个人都去深究每个方向每个层次意义不大(也许不是,目标都不清楚,对目标的注释进行研究,效果如何不知道,但肯定是长期的,而且没有验证标准)。反正结果是我们进入了多媒体+电子文字版本。
                
        2.3 多媒体+电子文字版本
        这个时期应可以从19世纪算起,一直到现在。
        此时的历史信息,就是把前两种的方式结合起来,但用新的媒质来存储路程。信息的交流是靠教育、文字、信息轰炸和自己搜索。信息仓库从图书馆转移到信息海。海中有各式各样的东西,一样的,类似的,普通的,神秘的,应有尽有。我们获取信息的来源有很多:报纸、电视、网络,信息非常及时,但可能获取到历史信息,也可能获取到未来信息,或第3方人造信息。普通人被推着下海,智商、情商之后,搜商被提出来。考察在海量信息中,搜出真正有用信息的能力。
        
        范围:信息内容少部分是对上古问题、上古问题注释的研究和猜想;大部分是个人发展的一切事件。信息的影响范围已到每一个人。根据六度分割理论,任意的2个人,都可以通过不超过6个人扯上关系。        
        质量:准确性基本保持,偏差基本保持,有效性降低。但信息暴增,获取真正需要信息的难度加大。
        成本:人人都是维护者,主要使用电子流和电子存储设备。可能很快成为实体和虚拟的垃圾制造器。
        进度:周期以秒或更小为单位。从依靠人力搜索信息,变成依靠机器搜索。
        
        对大部分人来说,上古问题是否作古,问题注释是否区别,方向层次是否深究,无所谓。光是整理清楚历史注释,找出正确方向,看见这些问题的门口,就要耗费前半生,留给有志与此的人去做更为有效。我们的注意力主要是自己,接受的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多媒体信息,我们关注的是自己面对的现实问题。
        声音、视频、电子文字。电子文字的发明,让文字的备份加倍容易,理论上可做到无损无差别备份,这为历史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了巨力支持。也为历史信息的无差别备份提供保障。但实际中,没有实物的输出貌似没有损失,于是大家都在往信息海、信息云中增加输出。软件算是较彻底的电子文字,粗制滥造引起的诸多麻烦,也许正是版本管理在软件开发上得以广而告之的原因。
        不管你想不想,现在已经进入了人人都是历史的历史。
        
        2.4 人人都是信息制造者
        历史到现在,一方面,普通人可以参与到历史信息的创造和维护之中,这应是幸运的。一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等,加大了难度。越往后,我们要知道的历史信息越多。但只有了解这些历史信息,我们才可能注释得更好。看看穿越剧的火爆,我们能够理解历史信息的重要性,即使只是略懂一二。
        我们既是辛苦的,也是幸运的。不管怎样,在醒着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的版本(也许只是我们不知道方法),只能寻找有用的工具和方法(比如google、baidu、图书馆),找到所需的历史信息,尽量添加积极正面的注释。
        
        以下是一条搜索到的历史信息:
        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美国哲学家、诗人George Santayana(乔治 桑塔亚那)的一句话,发人深省:“The one who does not remember history is bound to live through it again(忘记历史的人,必定会重蹈覆辙)”。
        中国也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实中,我们还是前赴后继地做相反的事情。可能是因为找不着历史注释了,也可能是找到错误的注释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