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标准统一面临利益抉择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么打开windows更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7:46
“有私”企业难以选择“无私”标准,大厂商面对标准制定心口不一

  上周三,Linux 最主要的倡导者自由标准组织(FreeStandardsGroup)公布了 Linux 全球标准 Linux 标准库 2.0,包括另一个 Linux 标准组织 LinuxInternation al 执行理事乔恩·豪尔在内的 Linux 标准组织高层都认为这一标准的出台将有效地防止 Linux 开发商将 Linux 带进 Unix 的老路,即因为兼容性问题而发展成几个互不兼容的版本。据外电报道,包括HP、红帽、Turbolinux、IBM 等 Linux 开发商和 PC 生产商都纷纷表示将“支持这一标准”。

  一些舆论对此乐观地认为,Linux 将借此进一步加强对微软 Windows 系列的威胁。而业内分析人士则指出:“Linux 遇到的这个难题将是其诞生以来的最大问题,即使是 SCO 的诉讼案也比这个问题的危险性要低。”

  统一标准:大厂商心口不一

  有分析家表示众多重量级厂商的表态似乎和其此前一段时间以来的做法背道而驰。持这种观点的分析家列举此前包括 RedHat 和 Novell 纷纷开发出自己独有的功能以加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而中国 Linux 论坛内有网友发表文章分析称,“商业公司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支持 Linux 以取得和微软的谈判权,同样也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在 Linux 平台中加入不同功能的行为将无法阻止,而这就是当年 Unix 悖论产生的原因。”今年早些时候日经 BP 社一篇针对“中日韩亚洲 Linux 标准”的报道再一次为这样的论调提供了事实依据。撰写该报道的记者在文章中表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提出的标准方案“很难对日本用户和厂商产生影响”,因为“日本经济产业省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标准如果‘强制执行’,厂家将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有似的无私:Linux 变成四不像

  微软此前的一则广告这段时间以来一直被 Linux 的反对者们频繁引用。在这则广告中,分化为数种版本的 Linux 被微软比喻成四只完全不一样的企鹅。微软高层在谈到此事时表示,开源软件带给用户的将不仅仅只有优点,虽然 Linux 操作系统拥有统一的名称,然而现在市面上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不同软件版本,这将为用户的使用带来相当的麻烦。

  金山副总裁葛珂此前就 Linux 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难点,但如果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产品,各家的产品只需要在这个标准版的 Linux 中进行测试就可以的话,那么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因此,出于同样的原因,整个 Linux 阵营都对这一标准表示了相当的期许。不过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标准制定:利益存在重大冲突

  “自由标准组织是一家非盈利性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所制定出来的标准虽然看上去将是最公正的,但必然无法照顾到所有业内厂商的利益平衡。”中文 Linux 论坛上一位网友在讨论中表示,“虽然 Linux 的参与者们都非常了解‘团结起来’和‘统一标准’对于 Linux 大业的重要程度,或许也可以为这样的远景目标而放弃一些短期的商业利益,但从根本上讲,完全公平乃至无私的统一标准对于资源占有不平衡的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或者说是对现有秩序的一种否定。换言之,大企业在统一标准的旗帜下利润率将表现出直接的降低,因此长久下去,虽然大家都有共同的需求,但阵营内部出现分裂将不可避免。”

  对于这种观点也有人不赞同。葛珂曾对记者解释称,Linux 和 Unix 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因为很多原因被分割成了几个互相不兼容的版本,而 Linux 系统下的用户则可以通过对于软件的简单改写达到各种版本兼容的效果。“这就是开放源代码的好处。”葛珂表示,“在 Linux 平台上你可以做任何需要的改动,而不需要负担责任。”

  但他同时也承认,随着商业软件开发商在软件中加入越来越多的新元素以吸引用户,不兼容的潜在问题将日渐严重。虽然目前基础于最流行的商业 Linux 平台上的软件只需要稍加修改就能在其他版本上的 Linux 平台上畅通无阻,但随着新元素和功能的不断加入这一修改的难度和成本将越来越大。

  ■案例

  “亚洲 Linux”的尴尬

  2003 年,中日韩三国政府在 Linux 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宣布将开发统一的亚洲 Linux 标准。经数次讨论,中国方面提出了第一套统一的亚洲版 Linux 标准。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工作组网站上公布的信息,该标准分为 API 标准、台式标准、服务器标准、用户端口四个标准。

  国家标准工作组有关代表在论坛上表示,希望以这一主导标准为基础,进一步形成中日韩三国的标准,并将其他国家吸收进来,最终实现统一标准化。

  但这样的成果并没能得到日本和韩国方面的支持,大部分的日本企业认为这一标准的草案更多地只是中国政府主导下的政府意志的体现,而政府主导下的标准化如果不具备强制效力,往往很难最终被市场接受。

  “软件标准的形成过程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日经 BP 社在报道中声称,“由标准化组织自上而下地制定标准的方式只适用于牵扯对象不多的领域,而由更多的用户和开发人员所支持的事实标准则将最终成为主流。”

  记者就此报道请教国内某知名 Linux 软件平台提供商高层时,该高层默认了这样的说法,他表示,在开源软件领域也存有由标准化机构规定的标准。但在应用过程中很少有用户真正地去关心。

  在谈到“亚洲 Linux ”标准联盟面临无人喝彩的尴尬时,该高层表示:“开源软件能成为标准最主要的因素并不在于免费,而是信息公开和参与的机会。而在信息公开的环节上,整个 OSS 推进论坛和有关的官方组织似乎都还比较谨慎。

  ■评论

  Linux:路还很长

  在对抗微软的 Windows 系列产品时,Linux 的拥护者们总是以“安全”为傲,但一直以来就有业内人士坚持表示,Linux 所谓的安全只不过是因为使用者比较少,很多安全隐患并没有被发现而已———在去年 11 月爆出 Linux 内核漏洞的问题之后,今年早些时候赛门铁克 CEO 约翰·汤普森也对这样的说法表示了支持。

  这样的尴尬只是冰山一角,Linux 要想完成对抗微软 Windows 的使命,要走的路还很长。另外一个遭人诟病的地方在于用户潜在的法律风险,虽然按照 Linux 的开发思路,整个系统将是开放式的,源代码也都是公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 Linux 的世界里就可以完全不考虑版权的问题。

  去年,SCO 状告 IBM 侵犯其专利的同时,保留对 Linux 用户尤其是二次开发商提起诉讼的权利。这起官司在 Linux 阵营里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 IDG 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28% 的用户担心由于使用 Linux 以及开放源代码软件而引发的潜在知识产权问题。

  虽然随后以 HP、红帽为首的 Linux 中坚力量提出了“官司保险”的解决方案来安抚客户,但依然有许多用户在选择“在某家企业的支持下吃官司”和“不用 Linux 避免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时倾向于后者。

  “其实我一直都不太同意所谓‘对抗微软’或者‘Win 鄄 dows 掘墓人’这样的提法。”金山副总裁葛珂在谈到中国开源软件发展的未来时对记者表示,“很多人今天之所以如此地仇视微软,关键的原因其实在于微软的垄断在很多时候剥夺了我们选择的权利。而开放源代码的 Linux 之所以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其根本的原因也在于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一种选择。所以在抛开炒作的噱头之后,无论对于提供应用软件的金山来说,还是对提供 Linux 平台的 IBM 来说,甚至是对于整个 Linux 阵营来说,关键的问题其实在于心态———我们要做的事情其实只是给用户多一种选择,把握好这一点,Linux 就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来自:福建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