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掉虫子”的联想 谈中医

来源:互联网 发布:剑三怎么导入捏脸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6:37
  
“青蛙吃掉虫子”的联想 谈中医2000字)
医巫同源,中医历史悠久,中国人在几千年和疾病作斗争的岁月里,医巫分别是“治疗”疾病的二种手段,只不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二者比重发生变异而已,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山僻远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医疗的落后,还存在医、巫并存现象。现今还有人道:“自己自幼熏陶在集儒、佛、道、医为一体的家父下,又师拜庙宇尼姑门下,得其真谛,掌握了中医精髓……见疑难病症就迎刃而解。”巫卜之身矣成医乎。这正说明医巫同源根深蒂固的历史情结。在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州文成,丽水景宁,现在还存在打祛鬼治病的现象(见2006 7 12 日温州都时报 A 版)。但是悠久的中医药实践和理论在二千多年的历史时间里不断地发展与提高并出现了无数的名医与不朽的医籍,从黄帝内径→伤寒论→温病条辩→本草纲目→医学衷中参西录,一步一步地离远巫术,一步一个足印地前发展、走向科学的发展轨迹。
有人说:“如果稻田里出现稻虫,中医解决的办法是:保持生态平衡,让青蛙吃掉虫子。某些西医则会不屑一顾地说:你那种方法太原始、太落后,没有实验数据,不科学!要科学杀虫,必用杀虫剂。我这杀虫剂是耗资N亿美金,由N位院士、N位士、N位硕士,经N年潜心研制而成,获得过XXX奖,保证一瓶下去,一扫而光!用过之后,果然如此。不但稻虫灭绝,而且,稻田里鼠、龟、蛇、泥湫、善鱼、麻雀、青蛙也都渐渐绝迹。 明年出现更多的稻虫怎么办?那就用更多的杀虫剂。我们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总在不断更新。那象你们,老不长进,几千年来一直沿用同一种古老的方法。” “ 我用天然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落后的?你用科技的方法解决问题就是先进的?在我看来,天然的才是最好的。科技在改造自然方面,它的革命性有多大,它的破坏力就有多大!这一点,体现在医学上的结果就是:越治病越多!也就是患病的人越来越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是呀!“青蛙吃掉虫子”的朴素理论是有类于中医治病,这个比喻非常生动有力,自然生态最环保。但当你透过现象进一步想:如果虫子很多,有那么多的青蛙吗?能吃掉那么多的虫吗?如果稻田里出现的不是稻虫而是更为严重的稻瘟病,它是由病菌引起的,青蛙能吃掉病菌吗?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稻田只长稻虫而不生稻瘟病也是不可能的。再深一步: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老不长进,几千年来一直沿用同一种古老的方法:“青蛙吃掉虫子”的低产农耕时代。没有现代科学对水稻的改良与创新才出现的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能有今天吃饱的13亿人与丰硕的市场吗?科学永远是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讲生态环保是人类在发展现代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矛盾,不可回避,环保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讲环保,人们就要返回“青蛙吃掉虫子”的农耕时代,但是也不能说可以无限制地使用高毒农药,知识就是力量,在科学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科技的支持下,我们正在努力研制与已经出现更多品种、一代更新一代的无毒、高效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农药,使水稻更高产,让人吃得更安全、放心,这就是正确的科学发展道路、人类进步的轨迹。这就是主流科学。而保护青蛙,是另类科学,它不可能排斥现代科学。但是“青蛙吃掉虫子”不是伪科学:它陪伴人类千万年,历史悠远,它不能退出社会、不能灭绝,社会还需要它、民间还需要它,环保更需要它。
能把中医治病比喻为“青蛙吃掉虫子”,西医用药比喻成农药治虫非常恰当、有意思。中医历史悠远、医巫同源,理论朴素神秘与巫咒迷信混搅不清,经不起统计学的处理,重复性差,不被其他民族、学科所兼容,永远处在“青蛙吃掉虫子”的境地,所以中医是另类医学,民间医学,但不是伪科学,中医要保持正统的中华传统医学特色,做一个“善于吃虫子的青蛙”,中医不能退出社会、不会退出市场,也不会灭绝,社会还需要、民间还需要中医。西医当今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确切的理论体系,先进的检查技术,完善的治疗手段,明确的治疗效果,都是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的事实,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都得到它的服务而更加健康、寿命延长。在处理重、大、急病,传染病,各类灾害、事故以及疾病控制、预防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各种民间医学所望尘莫及的,因此它是世界主流医学。而各国、各民族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汉方医学、韩医学、东洋医学、埃及医学、阿拉伯医学等等都只能是另类医学,有它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有它的市场和相(迷)信人群,正是源自民间,回归民间,履行着“青蛙吃掉虫子”的原始哲学,但也不能人为地、强制地叫它退出,更不能废除它,只有让时间和空间来考验、证明它的自然存在与否,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时代文明的发展,中医药中好的东西,不断融入现代医学,中医药本身也会与其他民族医学一样逐渐走向萎缩。
 
 
作者:项国鹏 中华传统医学会客座教授,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会员、特色医师。
《生殖健康 咨询问答》2005年1月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
电子邮件信箱:guopeng_xabc@yahoo.com.cn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