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战争

来源:互联网 发布:spark 大数据平台选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1:52

 产业战争

 

当中国成功地研制出自己的大飞机运十时,国外产业界一片惊骇,不仅标志着中国大飞机技术的突破,更预示着中国大飞机工业时代的来临。面对着中国高技术领域的突破,一向奉行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美国,竟然允许麦道公司同中国的合资经营项目,这显然意味着美国大飞机制造技术向中国的转移。然而,中美合资项目上马的同时,伴随着的却是自行研发生产大飞机计划的搁浅。中美合资的飞机工业陆续组装出少量麦道飞机后,中国自己的大飞机项目组也遭到了彻底的解体,中国开始期待以中美合资的方式圆梦大飞机。
 
  不幸的是,波音公司突然闪电般收购了麦道公司,同时宣布中美合资项目的中止,至此曾经满怀希望的中国朝中美合资项目注入的资金,已远远超过了自主研发的费用!中美合资项目的破产,沉重打击了中国的大飞机计划,不仅天文数字的美金打了水漂,原本可以自力更生的底子也自行彻底拆毁。现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已明白,中美合资不过是打垮中国大飞机工业战略的特洛伊木马,我们的大飞机工业因此遭受了特洛伊式的惨败。然而促成这一特洛伊木马的关键木马,却是前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沈图,正是他力主推翻民族大飞机工业计划,并力倡中美合资并进口飞机。现在,这位关键木马已成为美国公民,并在美国波音公司挂着虚衔领着高薪。
 
  无独有偶,势在必行的中国高速铁路计划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庞大的中国高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国外高铁工业公司。与此同时我们自己的高铁项目“中华之星”也在稳健中举步前进,随着“中华之星”各项技术的突破和成熟,人们对中国高铁工业的诞生倍加期待。尽管如此,国外高铁公司也未完全丧失信心,各国政府及其高铁公司争相逐鹿中国,种种优惠和诱惑向中国扑面而来,日本公司更是打出全面转让技术和微利招牌吸引中国。就这样,中国高铁战略出现了复杂局面,计划不断更正,决策扑朔迷离。
 
  毋庸置疑的是,“中华之星”率先受到了冲击,因为某些可进一步改进的故障和缺陷,铁道部断然否定了该计划,转而全力支持引进国外高铁项目。国外高铁项目中,又是日本的提案最受铁道部的青睐,连前总理朱镕基都对日本方案心存疑惑,铁道部居然能够义无反顾。现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的“中华之星”彻底出局了,来自日本和欧洲的高速列车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日本理所当然地成了最大的赢家。就这样,耗费纳税人巨额税金的高铁项目里,外国人在大快朵颐的时候,我们的民族高铁技术和产业惨遭流产,百草止水只是不明白,这次的特洛伊木马是谁?!
 
二十世纪后半叶,日本在战后废墟上迅速腾飞,对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制造业,更是全面崛起直追美国。这段时期,日本制造的商品几乎全部进军美国,日美贸易逆差也迭创新高。尤其是汽车,在“有路就有丰田车”的丰田汽车公司的率领下,日本汽车大举进军美国。日本汽车以新潮价低技术精良压制了美国本土公司,美国公司在日本汽车公司的节节进逼下溃不成军,本土汽车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仅市场占有率持续降低,而且转赢为亏且亏损日益严重。连战连捷的日本产业界欣喜若狂,政商一体的日本社会弥漫着产业击败美国的雄心壮志,一时间“产业立国”“收购美国”蔚为新潮。
 
  日本汽车产业的雄壮崛起让美国政界产业界及大众倍感危机,一时之间“狼来了”就成为美国舆论对日本的一致心态。作为西方老大的美国显然不会坐以待毙,美国上下一体全力研讨汽车业重振的方略,优惠政策一再出台,汽车公司卧薪尝胆,再加上“爱国”旗号下的大众热情消费,使得美国汽车业开始艰难的反弹。可是,最终扭转日美汽车业局势的,却是举世闻名的“广场协议”。
 
  1985年9月,美国联合欧洲盟国共同向日本施压,迫使其在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就由1985年的1美元兑250日元,迅速跌落到1美元兑120日元的水平,日元总体升值水平达到1倍以上。日元大幅升值后,换算成美元的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急剧跃升,短时间内一举确立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然而世界经济第二的地位并未让日本欣喜多久,日元的大幅升值使得日本出口价格大幅攀升,日本货的价格优势不再,出口贸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尤其是汽车,日元的疯狂升值,使得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售价迅速提升,价格优势的丧失使得日本汽车的竞争力大幅下降。美国公司乘胜追击,并迅速收复了失地,美国汽车业终于再次获得了新生。
 
  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由盛转衰,陷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经济低迷。但是,导致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除广场协议外,房地产业破碎的泡沫也是致命的一击。同中国一样,日本经济一直走强的时候,政商民众三方都热烈追捧房地产,不仅普遍将房地产当成投资增值的优质工具,而且也当成了拉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兴国良方。就这样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日本各界也因而更加追捧。显而易见的是,房地产业的运作与银行的融资支持分不开,同地产商分享房地产暴利,自然就是银行利润的巨大支撑点。
 
  正当日本房地产一路飚涨之时,广场协议令日本出口受阻,整体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乏力,人们对房地产追捧的信念和基础开始动摇,房地产市场开始冷却和收缩。房地产市场的冷却和收缩迫使地产商一家家地倒闭,银行的巨頟融资不仅无法及时收回,很多还成了呆账和坏账,于是连带着日本银行也开始一家家地破产倒闭,日本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崩溃危机。正在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始迅速腾飞,对国外技术商品和资本的巨頟需求,重新盘活了日本经济。对中国贸易出口的迅猛增长,将日本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庞大的日本经济虽未立即出现新的可观的增长,但也避免了实质上的衰退,惊人的“零增长”现象居然持续了十几年。这十几年,为日本经济赢得了宝贵的喘息和调整的机会,为今日日本经济的增长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至此,按说日本应该感激中国并顺势促进中日友好才对,然而从来就不知感恩为何物并擅长恃强凌弱的日本人,反而将中国的发展看作日本的威胁,并同美国一道在国际上合唱“中国威胁论”,这不容中国不去深思!
 
百草止水更加遗憾的是,导致日本经济差点崩溃的诸要素,如今已在中国全部出现。中国极其庞大的贸易顺差令美国不满,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态势也令美国惊恐,美国民众对制造业就业机会不断朝中国转移忧心不已,美国不断施压中国提升人民币汇率,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且房价极速窜升,中国银行向房地产业大规模融资且管理能力极其低下……种种现象表明,我们不仅正在复制日本经济的崩溃前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令人恐怖的是,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比之当年的日本差之太远。中国的产业普遍居于低附加值行列,而日本却以高附加值为主,高附加值可以承受较大的利润挤榨空间,低附加值产业显然经不起多大的利润挤榨就会崩溃;日本的经济结构比中国更为合理,经济管理也比中国更为完善,因而日本经济的抗打击能力也比中国强大,再生及自我调整能力也非中国可望其项背;美日是盟国,当年为了冷战的需要,美国不会让日本经济崩盘的,尽管美国不愿看到日本的产业挑战,但关键时刻还是向日本多次伸出了援手;中美两国是彻头彻尾的竞争对手,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挤榨显然是不遗余力,中国经济出现了问题美国如果不落井下石就阿弥陀佛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比之当年的日本,更加不容乐观。
 
  幸运的是,日本前车在鉴,中央政府已有所警觉。但是,尽管我们一再顶住美国的压力避免人民币急剧升值,最终还是一再向美国妥协,迄今为止人民币升值已非常扎眼,百草止水不得不表示遗憾。长期顽固的“世界工厂”战略,使得中国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缓慢,我们的产业一直就停留在“八亿条裤子换一架客机”的尴尬境地。当然近年来的高附加值产业,尤其是核心技术产业,呈现出了振兴的迹象,出现了“龙芯”“信芯”等的重大突破。百草止水非常高兴,惟愿政府能够全力扶持和孵化这类产业,尤其要全面纠正“运十”和“中华之星”之类的错误,切实将高科技产业提升到中华民族振兴的最高高度,从而让中国真正跻身于高附加值国度的行列。
 
  最让国人忧心的显然还是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中国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不仅聚集着日益严重的泡沫,而且也掏空了本就收入稀少的国人的口袋,在孕育经济危机的同时,也积聚了愈来愈强大的社会不满情绪。金融业的状况更加不乐观,我们的金融机构几乎全部是国有的,不仅管理混乱效率低下腐败丛生,而且一直存在着被可能崩溃的房地产业套牢的风险。庞大的金融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不仅营造着虚假的繁荣,也更全面地强化着经济和社会的各种危机。尤其恐怖的是,在中央一再出台措施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时刻,畸形政绩观误导下的地方政府迎风对抗,暗中继续力挺房地产业,出现了“中央虽然强力调控,房价却在逐年迅猛上涨”的世界奇观。中国的房地产业是最具危险性的特洛伊炸弹,这个炸弹的制作者是政府自己,如果不快速拔除引信,在国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就会自杀身亡!
 
  说起广场协议和中国金融,不能不提一下亚洲金融危机。这场扫荡亚洲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至今依然深深地刻印在东亚人的心中。这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自由基金势力,这些专以“打劫”金融为生的基金无孔不入,抓住东亚诸国的经济缺陷尤其是金融漏洞,兴风作浪肆意妄为,不仅沉重打击了东亚经济奇迹的神话,萎缩了东亚诸国的国民资产,而且为美国资本廉价收购东亚的优质资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场危机令东亚诸国损失惨重,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差点就一蹶不振,许多国家耗费了数年功力和众多的国际援助才恢复了元气。这场危机提醒了人们,除杀人武器外,金融工具也能成为战争工具,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美国发动的以金融为武器的对整个东亚的战争!不仅金融工具,一切产业领域都可以化作战场,例如生态战争、移民战争、司法战争、知识产权战争、能源争夺战争等等,当然几乎所有的产业战争都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参与,金融是最常用的产业战争工具。尤其重要的是,发生在产业领域的战争,没有硝烟,没有伤亡,却比真正的杀人战争更加让人惊心动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试图通过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来振兴和发展我们的民族产业。不可否认,外资的进入激活了中国的经济,是我们国民生产总值飞速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我们的技术引进不仅成果有限,简直可以说是失败,不仅原有的民族技术大量朝国外流失,而且已有的技术开发项目不是被搁置就是惨遭下马。尤其可笑的是,引进国外的经营管理理念,就采取让人家来经营管理的办法。既然外资掌握了经营管理大权,自然就会朝对他们最为有利的方向经营,而且根本就不管是否对中方有利。于是从国外进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贵得出奇,生产出的商品出口定价低廉得要命,结果掌握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的外方管理人员竟然将合资或独资企业经营得一塌糊涂,不是企业效益远不如各方预期,就是出现亏损。为啥?几乎所有的利润早就通过贵进低出的方式被人家转移给他们的母公司了,在中国的分公司充其量只能充当无偿为他们赚取利润的冤大头。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感恩戴德,反而以亏损和经营困难为由,得寸进尺地要求更好的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为什么很多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外资企业很多账面利润有限甚至长期亏损还死赖在中国不走?那就是因为他们事实上都在源源不断地为母公司赚取了暴利!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国人最终没学到什么真正的经营管理理念,甚至几乎因此对西方的经营管理理念失去了信心,于是西方管理方式水土不服论和管理学上的国情论就甚嚣尘上,不仅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至今未能确立和全面推广,而且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每每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继续不断地发展缓慢乃至倒闭垮台。
 
  如果说合资或独资导致利税大量外流尚属次要的话,我们面临的更主要的损失恐怕就是民族品牌的死亡了。很多外资企业热衷于同国内兴旺发达的同类企业合资,或者干脆独资买断。外资注入并取得经营权后,首先就是将已有的成熟的民族品牌弃置一旁,然后利用国内早就成熟的营销渠道,将自己的品牌注入进去。这样,外资的竞争对手——国内品牌消失了,外资品牌就可以借尸还魂一举在中国激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鸠占鹊巢的目的。为什么民族品牌难于成长并一再死亡?就因为我们引进外资的管理体制和理念里,存在方便外资放置特洛伊木马的便利条件。这种条件就是政府对外资的顶礼膜拜和崇仰之情,其具体表现就是把外资当成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长期为外资提供国民享受不到的超国民待遇,以及将GDP当成官员升迁的最重要标准,等等。当外资品牌一再占领我们的市场,当民族品牌一再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百草止水想,是该到了全面反思国家发展战略的时候了!
 
  人类的战争自冷兵器步入火器时代,又到了今日的生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产业战争,人类的战场已经在无限扩大,不着军装的公民和百姓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其中,战争的样式不断更新,攻和防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可以说,战争已经极度泛化,战争每天都在进行,胜负伤亡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这是个竞争惨烈的时代,这是个高度紧张的时代,这是个物欲横流权欲泛滥的时代,这是个欣喜若狂而又痛苦异常的时代……亲爱的同胞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你们有信心打赢新时代的战争吗?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