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初步学习及三层搭建

来源:互联网 发布:通用接口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4:57

一、三层架构的概念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数据访问层(DAL)。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1、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2、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
3、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三层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三层结构中,各层之间相互依赖,表示层依赖于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依赖于数据访问层。
二、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结构更加的明确
7、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开发成本。

三、如何搭建三层

1、打开VS2010,选择“新建项目”

2、选择项目类型为“其他项目类型“→"Visual Studio解决方案",选"空白解决方案",然后填写方案名称为"MyPro",如图


3、搭建数据访问层: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在解决方案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目"命令,选择"visualC#"→"类库",填写项目名称为"MyPro.DAL"如图


4、搭建业务逻辑层:"新建"→"项目"→"visual C# "→"类库",修改类库名称为"MyPro.BLL",并选择"添加到解决方案"如图


5、搭建表示层:在"解决方案"上右击,然后"添加"→"新建项目"→"visual C#"→"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命名为"MyPro.UI",如图


6、搭建模型层:创建模型层的步骤与搭建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类似,不同的是需要重新填写项目名称为"MyPro.Model"

此时三层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建成功,如图:

         

7、添加各层依赖关系

(1)、添加表示层对业务逻辑层和模型层的依赖: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在表示层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引用"命令,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MyPro.BLL","MyPro.Model"两个项目,如图


(2)、使用上述方法在业务逻辑层中添加对数据访问层和模型层的依赖,以及数据访问层对模型层的依赖。

至此,三层的搭建和关系创建已经完毕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