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

来源:互联网 发布:美橙域名注册要多少钱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49

这学期的《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版)快要结束了,打算对这学期所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所学习的内容做一个总结,一方面算是对期末考试的提前复习,同时也希望可以有同样在学习算法的朋友和前辈可以帮忙指正一下学习中所遇到的错误!今天先复习下顺序表。

顺序表主要有两种存储结构:线性表与链表。

线性表的定义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根据线性表结构的不同定义,具体的操作方法也有所差异,我所选修的教材,是采用静态定义线性表的,所以首先介绍一下静态线性表。

静态线性表的结构体定义:

#define maxsize 100Datatype data[maxsize];Typedef struct node{Datatype data[maxsize];int length;}Seqlist,*PSeqlist;
经过这一学期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个人觉得这门课最重要的一点之一是结构体的定义,因为操作都是建立在你所定义的结构体的形态之上,所以个人觉得觉得要学好这门课,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书本上所定义的结构体,这样会给学习之后涉及的各种操作带来很大的帮助。定义好结构体之后就涉及到了各种建立在其上的具体操作了,下面来一一介绍:

1.顺序表的初始化:

PSeqlist Init_Seqlist(void){/*入口参数为空,通过return带回一个指向顺序表的指针。当然也可以用一级指针或者二级指针带回。*/PSeqlist PL;PL=(P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if(PL)PL->length=0;return PL;}
个人觉得这步操作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主要是给顺序表分配一个存储空间,在实际的学习中,我基本上没用到这步操作,而是直接将其归并到线性表的创建当中,接下来的操作就涉及到线性表的创建。

2,顺序表的创建:

Pseqlist Creat_seqlist()//构造顺性表{int i,n,j;Pseqlist PL;PL=(P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printf("请输入顺序表L的数据个数:\n");scanf("%d",&n);for(i=0;i<n;i++){printf("PL->data[%d]=\n",i);scanf("%d",&j);PL->data[i]=j;}PL->length=n;return PL;}
这里的数据输入是采用单次循环输入的方式,而不是批量输入。因为当时采用批量输入的时候,涉及到scanf()相关问题,导致总是存在输入错误(参见上篇关于scanf()的相关介绍)。个人觉得顺序表的创建可能是线性表操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因为后续的插入‘、删除等操作都是建立在线性表存在的基础之上,所以掌握顺序表的创建还是很重要的。

3.顺序表的输出操作:

Print_Seqlist(PseqlistPL)//输出顺序表中元素。{int i;for(i=0;i<PL->length;i++){printf("P->data[%d]=%d\n",i,PL->data[i]);}}
这里之所以介绍顺序表的输出,是因为我一般喜欢用这个检验操作的逻辑性是否正确。一般代码能通过编译,可能说明代码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不过并不能完全代表程序是正确的,所以通过输出操作,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逻辑上的错误。所以输出是很有用的,我一般每写一段代码,就用输出函数测试一下,看看程序有没有什么影藏的问题。

4.顺序表的查找操作:

int Location_Seqlist(Pseqlist PL,int x)//查找指定元素{int i=0;while(i<PL->length&&PL->data[i]!=x)i++;if(i>=PL->length)return(0);else return(i+1);}

5.顺序表的插入操作:

Pseqlist Insert_Seqlist(Pseqlist PL,int i,int x)//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int j;  if(!PL)printf("线性表不存在\n");  if(PL->length>=max)printf("表溢出\n");  if(i<1||i>PL->length+1)printf("插入位置不合法\n");  for(j=PL->length-1;j>=i-1;j--)  PL->data[j+1]=PL->data[j];   PL->data[i-1]=x;   PL->length++;}

6.顺序表的删除操作:

Pseqlist Delete_Seqlistl(Pseqlist PL,int i)//删除指定位置元素 。{ int j; if(!PL)printf("线性表不存在\n"); if(i<1||i>PL->length)printf("删除位置不合法\n"); for(j=i;j<PL->length;j++)  PL->data[j-1]=PL->data[j];   PL->length--;}

以上就是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操作,个人感觉这些基本操作,就像搭积木时的一个个小材料,只要通过适当的组合与搭配其实可以创造出很多的操作,比如:

Pseqlist Delete_Seqlistv(Pseqlist PL,int x)//删除第一个出现的指定元素。{    int j;    Pseqlist QL;QL=PL;j=Location_Seqlist(QL, x); /*step1 查找指定元素的位置。*/PL=Delete_Seqlistl( QL, j);/*step2删除指定位置元素。*/}
作为线性表的一种静态存储方式,顺序表的主要特点就是体现在顺序二字上,顺序表通过占用内存中一段连续的存储空间来存放线性表中的数据,这样将逻辑上的相邻关系通过物理上的相邻关系来实现,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同时,顺序表不用为表示节点之间的关系额外花费存储空间,因此顺序表的存储密度比较大,而且顺序表具有按元素序号随机访问的特点,查找速度因此更快!不过当涉及到插入,删除操作时,需要移动较多元素(平均是表中一半元素),因此这类操作的效率比较低。同时,由于采用静态空间分配,需要预先分配较大的存储空间,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和溢出.(清华大学严蔚敏版的《数据结构》采用的是动态内存分配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关于顺序表就介绍这么多了,下次复习链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