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桥接、交换和路由等相关知识以及网线和电话线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中双引号转义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7:43

转自:http://www.jb51.net/network/65941.html

  最近一段时间需要用到桥接的知识,搜了一些关于桥接的知识,拿来与大家分享。在我刚接触网络知识的时候,有时候总是会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桥接、交换和路由之间的区别,相信大部分初学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网友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前几天就遇到了一位网友朋友提出这样的疑问,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什么是桥接、交换和路由,并且对于三者之间的区别及应用场景做个详细的介绍。    
一、什么是桥接
    桥接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物理段的技术,其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当中。
    我们都知道,以太网是一种共享网络传输介质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如果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的时候,在同一物理网络介质上的计算机都需要接收,在接收后分析目的MAC地址,如果是属于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MAC地址相同便进行封装提供给网络层,如果目的MAC地址不是自己的MAC地址,那么就丢弃数据包。
    桥接的工作机制是将物理网络段(也就是常说的冲突域)进行分隔,根据MAC地址来判断连接两个物理网段的计算机的数据包发送。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为各位网友讲解:在下图中的网络结构中,有两台集线器分别连接多台计算机,我们分别将A集线器和B集线器定为A冲突域和B冲突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如果计算机A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包时,集线器A会将数据包在整个网络中的全部计算机(包括集线器B)发送一遍,而不管这些数据包是不是需要发送到另一台区域B。 


我们再将集线器A和集线器B分别连接到网桥的两个端口上,如果计算机A再向计算机C发送数据包时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时集线器A也是同样会将数据包在全网发送,当到达网桥后,网桥会进行数据包目的MAC地址的分析,然后对比自己学习到的MAC地址表,如果这个表中没有此MAC地址,网桥便会在两个网段上的发送数据包,同时会将计算机A的MAC地址记录在自己的表当中。
    经过多次这样的记录,网桥会将所有的MAC地址记录,并划分为两个段。这时计算机A再次发送数据包给B的时候,因为这两台计算机同处在一个物理段位上,数据包到达网桥时,网桥会将目的MAC地址和自己的表进行对比,并且判断计算机A和计算机B在同一个段位上,便不会转发到区域B当中,而如果不在同一个物理段当中,网桥便会允许数据包通过网桥。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了解到,网桥实际上是一种控制冲突域流量的设备。网桥现在基本上已经很少用到了,除了隔离冲突域以外,网桥还可以实现不同O类型网络的连接(令牌环网和以太网之间的连接)和网络的扩展(IEEE的5.4.3连接规则)等等功能。

   二、什么是交换
    交换同样工作在OSI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也是一种以MAC地址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两个不同段的技术,不同的是交换将物理网段划分到每一个端口当中,简单的理解就是一种多端口的网桥,它实际上是一种桥接技术的延伸。
    在前面的了解当中,我们已经知道桥接是连接两个不同的物理网段(冲突域)的技术,交换是连接多个物理网段技术,典型的交换机通常都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实际上就是一个网桥,当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要发送数据包时,所有的端口都会判断这个数据包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果不是就将其丢弃,这样就将冲突域的概念扩展到每个交换机端口上。
    我们还是举例为大家说明,在下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A、B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当中,当计算机A向B发送数据包时,假设这时A端口并没有学习到B端口的MAC地址,这时,A端口便会使用广播将数据包发送到除A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广播域),当其他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包后会与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对比,然后简单的丢弃数据包;当B接收到数据包后,通过对比后接收数据包,并且记录源地址。通过反复这样的学习,交换机会构建一个基于所有端口的转发数据库,存储在交换机的内容可寻址存储器当中(CAM)。 


在交换机学习到所有端口的信息后,计算机A再次发送数据包给B时,就不再广播地址,而是直接发送到转发数据库中所对应的B端口。通过这样的学习,在交换机上实现了微分段,每个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计算机都可以独享带宽。
    三、什么是路由
    路由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当中,它是基于第三层的IP地址信息来作为判断依据来将网络划分成不同段(IP子网)的技术,与桥接和交换不同,路由划分的是独立的逻辑网段,每个所连接的网段都具有独立的网络IP地址信息,而不是以MAC地址作为判断路径的依据,这样路由便有隔离广播的能力;而交换和桥接是划分物理网段,它们仅仅是将物理传输介质进行分段处理。同时路由具备路径选择的功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IP地址来分析到达目的地最合适的路径。
    在下图中,我们看到路由器所连接了三台交换机,这三台交换机分别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网地址段:192.168.0.0、192.168.1.0、192.168.3.0。当计算机A向B发送数据包时,在不知道到达B的路径时,交换机A会将数据包在自己所在的段上全网广播,当到达路由器中,路由器便不会再广播这个数据包,它根据路由协议的规则来判断到达B应该选择将其转发到那个段上,这时便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IP地址段当中,而不广播到不需要这个数据包的C网段当中。如果路由器中没有规则定义到达目的IP地址的路径时,它会直接丢弃这个数据包。 


路由器主要有路径选择和数据转发两个基本功能,但在很多场景下,路由器一般都承担着网关的角色。在国内,我们通常都是采用PPPOE拨号或者静态路由两种方式实现局域网共享上网。这时,路由器主要的功能是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协议转换,这同样也是网关的主要用途。
    四、三者之间的区别
    1、位于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
    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当中,网桥和交换机都是位于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而路由器则位于更高一层-网络层。
    2、基于的路径判断条件不同
    由于位于OSI参考模型的层数不同,所以使交换机、网关这两种设备判断路径的条件也不相同,网桥和交换机是根据端口的MAC地址来判断数据包转发,而路由器则使用IP地址来进行判断。
    3、控制广播的能力不同
    网桥和交换机(三层交换机或支持VLAN功能的除外)这两种设备是无法控制网络的广播,如果有广播数据包,就会向所有的端口转发,所以在大的网络环境当中,必须得要有路由器来控制网络广播。
    4、智能化程度不同
    在判断数据的时候,网桥只能判断是否在同一个物理网段,交换机则可以判断数据包是属于那个端口,但是这两种设备都没有选择最优路径的能力,而路由器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所以会根据IP地址信息来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优路径。
    五、三者的不同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
    在现实的应用环境当中,网桥已经基本上不会被使用了,在中小型的局域网当中,最常用到的组网设备便是交换机,是否选择路由器会根据网络的规模和功能来决定,在大型网络中,路由器是必须的,用来控制广播,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延伸,交换机也被集成了基于IP地址判断路径及控制广播的功能,所以,路由器现在逐步在被可路由式交换机所取代。
    前面提到,路由器在很多场景下都是被用过网关,所以,随着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最末一公里,一种新兴的设备-宽带路由器将会逐步取代传统路由器来实现网络的接入功能。
    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于网桥、交换、路由及网关的功能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转自:http://www.cnblogs.com/brightsea/archive/2012/04/01/2427946.html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从OSI体系结构来看,集线器属于OSI第一层物理层设备,而交换机属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设备。也就意味着集线器只是对数据的传输起到同步、放大和整形的作用,对数据传输中的短帧、碎片等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而交换机不但可以对数据的传输做到同步、放大和整形,而且可以过虑短帧、碎片等。 
2.从工作方式来看,集线器是一种广播模式,也就是说集线器的某个端口工作的时候,其他所有端口都能够收听到信息,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交换机就能够避免这种现象,当交换机工作的事后,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相应而不影响其它端口,因此交换机就能够隔离冲突与病有效的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 
3.从带宽来看,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想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它端口只能等待,同时集线器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它端口的工作,同时交换机不但可以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且可以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

      目前,80%的局域网(LAN)是以太网,在局域网中大量地了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这种连接设备。利用集线器连接的局域网叫共享式局域网,利用交换机连接的局域网叫交换式局域网。那它们二者有何区别呢? 

       大家知道,以太网中采用的工作方式是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对于发送端来说,它每发送一个数据信息时,首先对网络进行监听,当它检测到线路正好有空,便立即发送数据,否则继续检测,直到线路空闲时再发送。对于接收端来说,对接收到的信号首先进行确认,如果是发给自己的就接收,否则不予理睬。 

       在介绍集线器与交换机二者区别的时候,我们先来谈谈网络中的共享和交换这两个概念。在此,我们打个比方,同样是10个车道的马路,如果没有给道路标清行车路线,那么车辆就只能在无序的状态下抢道或占道通行,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和反向行驶的车辆对撞,使通行能力降低。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道路上标清行车线,保证每一辆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共享式网络就相当于前面所讲的无序状态,当数据和用户数量超出一定的限量时,就会造成碰撞冲突,使网络性能衰退。而交换式网络则避免了共享式网络的不足,交换技术的作用便是根据所传递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将每一信息包独立地从端口送至目的端口,避免了与其它端口发生碰撞,提高了网络的实际吞吐量。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用户共享带宽,每个用户的实际可用带宽随网络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当信息繁忙时,多个用户都可能同进“争用”一个信道,而一个通道在某一时刻只充许一个用户占用,所以大量的经常处于监测等待状态,致使信号在传送时产生抖动、停滞或失真,严重影响了网络的性能。 

       集线器上是一个中继器,而中继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整形再生放大,使被衰减的信号再生(恢复)到发送时的状态,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而不具备信号的定向传送能力。 

       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供给每个用户专用的信息通道,除非两个源端口企图将信息同时发往同一目的端口,否则各个源端口与各自的目的端口之间可同时进行通信而不发生冲突。 

       交换机只是在工作方式上与集线器不同,其它的连接方式、速度选择等则与集线器基本相同。

 

一、路由器(Route)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具有连接不同类型网络的功能,并可以选择数据传送路径的设备。路由器有三个特征:

1。工作在网络层:

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上,路由器是第三层网络设备,这样说大家可能都不理解,就先说一下集线器和交换机吧。集线器工作在第一层(即物理层),它没有智能处理能力,对它来说,数据只是电流而已,当一个端口的电流传到集线器中时,它只是简单地将电流传送到其他端口,至于其他端口连接的计算机接收不接收这些数据,它就不管了。交换机工作在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它要比集线器智能一些,对它来说,网络上的数据就是MAC地址的集合,它能分辨出帧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因此可以在任意两个端口间建立联系,但是交换机并不懂得IP地址,只知道MAC地址。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层(即网络层),它比交换机还要“聪明”一些,它能理解数据中的IP地址,如果它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就检查其中的IP地址,如果目标地址是本地网络的就不理会,如果是其他网络的,就将数据包转发出本地网络。

2。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我们常见的集线器和交换机一般都是用于连接以太网的,但是如果将两种网络类型连接起来,比如以太网与ATM网,集线器和交换机就派不上用场了。路由器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如以太网、ATM网、FDDI网、令牌环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其传送的数据单元——帧(Frame)的格式和大小是不同的,就像公路运输是汽车为单位装载货物,而铁路运输是以车皮为单位装载货物一样,从汽车运输改为铁路运输,必须把货物从汽车上放到火车车皮上,网络中的数据也是如此,数据从一种类型的网络传输至另一种类型的网络,必须进行帧格式转换。路由器就有这种能力,而交换机和集线器就没有。实际上,我们所说的“互联网”,就是由各种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因为互联网上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集线器和交换机根本不能胜任这个任务,所以必须由路由器来担当这个角色。

3。路由器具有路径选择能力:

在互联网中,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可能有许多路径,路由器可以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会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这是集线器和二层交换机所根本不具备的性能。

二、交换机

交换机可以分为两层交换机(又被称为以太网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又被成为结点交换机),通常所说的交换

指的是前者。它工作的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用于扩展局域网,其工作原理比较简单,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结点交换机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结点交换机工作在广域网,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局域网。二是功能不同,结点交换机是用来存储转发数据分组的,内建转发表,实现路由选择协议,是网络拓扑中的结点;以太网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局域网内部主机的,内部没有转发表,只有MAC地址和主机的映射表,逻辑上是总线结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和令牌环网常被称为传统局域网,它们都是共享介质、共享带宽的共享式局域网。为了提高带宽,往往采用路由器进行网络分割,将一个网络分为多个网段,每个网段有不同的子网地址,不同的广播域,以减少网络上的冲突,提高网络带宽。微化网段已不能适应局域网扩展和新的网络应用对高带宽的需求,有人说“传统局域网  已走到尽头”

近几年突起的交换式局域网技术,能够解决共享式局域网所带来的网络效率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和网络不易扩展等一系列问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共享式局域网的结构,解决了带宽瓶颈问题。目前已有交换以太网、交换令牌环、交换FDDI和ATM等交换局域网,其中交换以太网应用最为广泛。交换局域网已成为当今局域网技术的主流。交换机提供了桥接能力以及在现存网络上增加带宽的功能。用于L A N上的交换机与网桥相似,因为它们都运作在数据链路层(第2层)的M A C子层上,都检验着所有进入的网络流量的设备地址。与网桥还有一点相似,交换机保持一张有关地址的信息表,并用该信息来决定如何过滤并转发L A N流量与网桥不同,交换机采用交换技术来增加数据的输入输出总和和安装介质的带宽。一般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网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

三、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是否可以分割广播域

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会导致通信拥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 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它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求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网线小解--到底用了几根线 

转自:http://chinayg188.blog.163.com/blog/static/317071242010612200606/

正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反线(568A):一端为正线的线序,另一端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A标准连线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1-绿白、2-绿、3-橙白、4-蓝、5-蓝白、6-橙、7-棕白、8-棕。

  T568B标准连线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1-橙白、2-橙、3-绿白、4-蓝、5-蓝白、6-绿、7-棕白、8-棕。

1 输出数据 (+)

2 输出数据 (-)

3 输入数据 (+)

4 保留为电话使用

5 保留为电话使用

6 输入数据 (-)

7 保留为电话使用

8 保留为电话使用

由此可见,虽然双绞线有8根芯线,但在目前广泛使用的百兆网络中,实际上只用到了其中的4根,即第1、第2、第3、第6,它们分别起着收、发信号的作用。于是有了新奇的4芯网线的制作,也可以叫做1-3、2-6交叉接法,这种交叉网线的芯线排列规则是:网线一端的第1脚连另一端的第3脚,网线一端的第2脚连另一端的第6脚,其他脚一一对应即可,也就是在上面介绍的交叉线缆制作方法中把多余的4根线抛开不要。

 

另外阅读:

 

双绞线


双绞线的英文名字叫Twist-Pair。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

双绞线采用了一对互相绝缘的金属导线互相绞合的方式来抵御一部分外界电磁波干扰。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以降低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双绞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双绞线一般由两根22-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实际使用时,双绞线是由多对双绞线一起包在一个绝缘电缆套管里的。典型的双绞线有四对的,也有更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电缆套管里的。这些我们称之为双绞线电缆。在双绞线电缆(也称双扭线电缆)内,不同线对具有不同的扭绞长度,一般地说,扭绞长度在38.1cm至14cm内,按逆时针方向扭绞。相临线对的扭绞长度在12.7cm以上,一般扭线的越密其抗干扰能力就越强,与其他传输介质相比,双绞线在传输距离,信道宽度和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但价格较为低廉。
双绞线常见的有3类线,5类线和超5类线,以及最新的6类线,前者线径细而后者线径粗,型号如下:
1)一类线: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同于数据传输。
2)二类线: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 ?
3)三类线: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
4)四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 10BASE-T/100BASE-T。
5)五类线: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6)超五类线: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以太网(1000Mbps)。
7)六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布线标准采用星形的拓扑结构,要求的布线距离为:永久链路的长度不能超过90m,信道长度不能超过100m。
目前,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LDED TWISTED PAIR)和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层由铝铂包裹,以减小辐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辐射,屏蔽双绞线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困难。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具有以下优点:
(1)无屏蔽外套,直径小,节省所占用的空间;
(2)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
(3)将串扰减至最小或加以消除;
(4)具有阻燃性;
(5)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适用于结构化综合布线。
在这两大类中又分100欧姆电缆,双体电缆,大对数电缆,150欧姆屏蔽电缆等。

在双绞线产品家族中,主要的品牌有如下几个:
1)安普
2)西蒙
3)朗讯
4)丽特
5)IBM

在网络组建过程中,双绞线的接线质量会影响网络的整体性能。双绞线在各种设备之间的接法也非常有讲究,应按规范连接。本文主要介绍双绞线的标准接法及其与各种设备的连接方法,目的是使大家掌握规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双绞线的标准接法

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的布线,每条双绞线通过两端安装的RJ-45连接器(俗称水晶头)将各种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双绞线的标准接法不是随便规定的,目的是保证线缆接头布局的对称性,这样就可以使接头内线缆之间的干扰相互抵消。

超五类线是网络布线最常用的网线,分屏蔽和非屏蔽两种。如果是室外使用,屏蔽线要好些,在室内一般用非屏蔽五类线就够了,而由于不带屏蔽层,线缆会相对柔软些,但其连接方法都是一样的。一般的超五类线里都有四对绞在一起的细线,并用不同的颜色标明。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EIA/TIA 568B标准和EIA/TIA 568A标准。
T568A线序
1 2 3 4 5 6 7 8
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
T568B线序
1 2 3 4 5 6 7 8
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

直通线:两头都按T568B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线:一头按T568A线序连接,一头按T568B线序连接。
平时制作网线时,如果不按标准连接,虽然有时线路也能接通,但是线路内部各线对之间的干扰不能有效消除,从而导致信号传送出错率升高,最终影响网络整体性能。只有按规范标准建设,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也会给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便利。

现在一般用5类或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足以满足100M网络的要求,屏蔽双绞线是在非屏蔽双绞线的基础上,在其外面加了一层起屏蔽作用的金属网。6类线用于1000M网络

10M 100M 1000M网线的做法不同之处

我们一般用五类双绞线来作十兆和百兆的网线,一个网线中有四对共八根细线组成。当水晶头(RJ45头)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568A与568B。

标准568A: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那么两标准具体如何应用,都用在哪些设备上呢?我们平时做的线直连线比较多,有人也叫直通线,即两头都成586A的标准,而交叉线则在一头做成586A另一头做成586B标准。一般来说,路由器和PC,或者Switch和PC,或者HUB和PC都用直连线。而Switch级联或者HUB级联或者PC对PC一般用交叉线,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Switch支持自动MDI/MDIX,所以不必特意去做交叉线或直连线。

其实10/100M的网络只用到其中四根线,10M网络用到了1、2、3、6;100M的网络则是占用了4、5、7、8。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网络中没有按照标准做线,而只注意了这四根线的顺序,那么你做成的网线要么只能适合10M网络,要么只能适合100M,而要兼容10M和100M网络都可以使用,则必须做成国际标准。

目前千兆网络也已经应用到了桌面,而2米长的网线则要几百块,不过还未普及。千兆网络一般骨干用6类线,而到桌面用到超5类线。那么这种双绞线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大家查过资料不难发现,它也是由四对共八根线组成,颜色也是和5类线一样分布,只是一对线分浅深两色,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每一个线的芯不是单单一根铜芯,而是由7根镀银的细芯组成,所以传输速率就是快!关于它的做法,用到的水晶头和我们常用的做100M网线的水晶头也不一样,连压线钳也是不同,有时间可以上网查查看。千兆网络中双绞线的八根线全部被占用而不是某四根,直连线的做线顺序和10/100M的做法一样,交叉线做法有所不同,如下:

1对3,2对6,3对1,4对7,5对8,6对2,7对4,8对5
例如:
一端为:浅橙、橙,浅绿、蓝,浅蓝、绿,浅棕、棕;
另一端:浅绿、绿,浅橙、浅棕、棕,橙,蓝,浅蓝。

另外,下面就千兆网中双绞线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常见的问题做个总结:

1.千兆主干交换机,接千兆分交换机,用什么线?六类线(CAT6)
2.千兆主干交换机,接百兆分交换机,用什么线?六类线(CAT6)
3.千兆主干交换机,接新服务器,用什么线?六类线(CAT6)
4.千兆主干交换机,接老服务器,用什么线?超五类(CAT5E).,跑100Mbps
5.千兆分交换机,接新机器,用什么线?预算多就用六类线(CAT6),起码要用超五类(CAT5E).
6.百兆分交换机,接旧机器,用什么线?用超五类.原来有可以不动,质量太差的话剪掉,全新布过超五类(CAT5E)

其实以前我都奇怪了:怎么有D新的路由只接口只得4个触点??网线不是有8条芯吗?难道真正起作用是4根???看来当天的想法今天比我搞明了!而且,我还拆开过有8个触点的路由:结果是:原来另外四根触点是无焊入电路板的,得个样的,其实真正是接了4个触点,也就是说,网线中的蓝棕线无用的!!! 而且我用网线测验器测过网通原装线也是通4条的,简单说:只要两边水晶头一样的线接1236就OK!而不分颜色 !比如:一头水晶头第一条线是灰色,那么另一头的第一条线也是要灰色,比如:一头水晶头第一条线是蓝色,那么另一头的第一条线也是要蓝色,你想用那颜色都行,只要两头1236 !两头都只接1236,就正常上网!!我用4条线拉100米用过,网速无问题!

也就是说一条网线可以接两台电脑!知道这个原理,我认为有两好处:一,1条网线需要用到时可以接两台电脑/二,无网线时应急可以用4芯的线代替

 

(把网线的1 3 2 6这四芯做网络用(铜片向上,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其它的四芯可以剔出来接两部电话或再接一路网络。如果只接一部电话建议剔4 5两芯。不过这样一来交换机和电脑上网络显示就会从100M变为10M,要相信你接入Internet上网时,带宽通常不会超过10M。
  实际上在100M网络运行下,通常八芯就会全用,因为100M网络传输对线路要求较高,不光要用1 3 2 6 ,否则网络运行就会不稳定。国际标准中规定:网线排列顺序有两种:即568A和568B,正常情况下依照568B标准居多,既排线顺序为: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将其中的1和3、2和6分别颠倒一下为568A标准)。
  剥开网线我们可发现四对双绞线缠绕的密度并不一样,用来传输数据的橙、绿两对,缠绕圈数明显大于用来接地和其它公共用途的棕、蓝两对,所以建议大家平时做跳线时,严格按照568B的顺序来排列。也有的人认为:“我就喜欢用自己习惯的排列顺序来做线,也是可以用的吗?”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不论做直连线还是交叉线(一端用568A,另一端用568B的方法做出的跳线为交叉线)如果用自己的习惯来排列线序的话,一定要把1 3两芯放在一对双绞线上、2 6两芯放在一对双绞线上。否则的话就失去了双绞线的作用。数据传输衰减严重,传输距离大大降低。)

 

电脑只用白橙,橙,白绿,绿,(1,2,3,6)(10M),   棕白 棕 这两根是备用的,一般用不上,你可以做电话线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100M)以太网的网线使用4,5,7,8,这个没有实际用过,我们在单位是这样做的。
你可以按照568B标准,排线顺序为:1白橙、2橙、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棕、8棕
其中网线只用到了其中的1.2.3.6四根。
余下的4.5和7.8可以任选一对作为电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