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报告-《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监控服务器 ssh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50
     量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那么,软件企业如何建立现代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保证软件质量?本书给出了正确的、系统的答案。
     全书共17章,第1~10章全面阐述了质量和软件质量的概念、软件质量工程体系的思想和内容、软件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软件质量标准、配置管 理、质量度量和可靠性评估等。第11~17章则重点放在实际的软件质量工作上,深入探讨了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和测试、软件发布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软 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人员的组织和培训、质量策划、设计模式的有效应用、编程的最佳实现方法等。
    全书内容丰富,涉及软件质量工作的各个层次,强调质量文化和理念,引入了质量管理领域里最具价值、代表性的质量体系,包括CMM、TQM、六西格玛和零缺陷管理等,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贯穿和应用到整个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管理活动之中。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软件工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工作、软件管理、软件工程研究和应用的有关人员的参考书。

前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要增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品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摩托罗拉公司、通用电气公司以及许多日本世界顶级企业的成功案例,给世人展示了质量经济性管理的魅力。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指出: “20 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

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管理意识不断在创新着,从单纯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TQM)、CMM/CMMI、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等新的质量理论、方法和体系,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也随之诞生,质量改进过程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软件产业逐渐走向成熟,也不例外,软件质量正被视为软件企业的生命。软件质量管理开始在软件组织内全面开展,强烈的质量意识正慢慢扎根于软件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心灵深处,直至整个组织质量文化的形成。敏捷建模(AM)、极限编程(XP)、测试驱动开发(TDD)、团队软件过程(TSP)等,都是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质量文化作为软件组织的全体员工共同质量价值观的体现,正在通过有效的软件质量管理模式、系统的软件质量工程体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贯穿到软件的整个开发和维护的生命周期。

从软件产业的发展初期到目前的大型软件开发过程,软件质量保证已经成为开发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软件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它可能造成软件交付延期、软件开发成本的不断增加,使软件产品的使用期限大大缩短。事实上,计算机软件科学和软件工程一直在寻求对软件本质更清晰的认识,试图以更加合理的方法和流程来开发软件,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大量、快速地开发软件。因此,软件开发从分析、设计、构造、测试到发布、部署都会涉及到质量问题。本书作者以从事软件工程近二十年的经验,特别是在一流的国际性软件企业中所获得的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从一个实践者的角度对软件开发的各阶段质量保证和管理的思想、方法、活动和实践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全书共17章,分为两部分,第1~10章集中在有关软件质量的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的阐述,包括软件质量工程体系、软件质量控制和保证、全面质量管理、软件质量标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度量、软件可靠性评估等。

第11~17章重点放在实际的软件质量工作上,包括质量人员的组织和培训、质量策划以及软件开发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管理,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和测试、软件发布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软件技术和质量活动。

第1章 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质量属性、质量概念的发展过程、质量形成全过程以及客户识别、质量和客户的关系,最后介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质量大师,使我们领略了大师级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想。

第2章 主要通过V模型的完整诠释、敏捷软件开发方法和分阶段开发模型的介绍,揭示了软件开发的规律、特征和基本方法。重点围绕软件质量展开,涉及软件质量的定义、特性和内容。

第3章 主要介绍了现代软件质量工程体系,涵盖质量计划、质量方针、质量风险管理、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计划的实施等内容。

第4章 主要论述了软件质量控制模型、方法和工具,并介绍了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改正性和预防性措施以及常采用的手段。

第5章 阐述了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版本控制、变更控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3种实用的配置管理系统(JBCM、RationalClearCase和CVS)的介绍,描述了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

第6章 介绍了度量的基本原理、度量的过程和原则。在此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软件的过程度量、项目度量和产品度量。本章的重点集中在软件产品的质量度量(包括缺陷度量和顾客满意度等度量)和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过程质量度量(包括缺陷达到模式、需求分析、设计、测试到维护等度量)。最后介绍了度量专家的思想和指导、质量度量的应用以及质量度量的统计方法。

第7章 介绍了软件可靠性概念,可靠性模型的概念、建立、评价标准以及常用的几种可靠性模型,最后介绍了可靠性的测试与度量。

第8章 从通用标准的概念、层次、历史等方面开始,逐步展开,对软件质量标准做了全面介绍,包括ISO 9000、CMM/CMMI、IEEE、SPICE和Tick IT等方面的标准。

第9章 以软件评审的流程为基础,对软件评审中设计的角色和职能以及软件评审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说明。最后还介绍了软件评审失败的客观因素和解决方法。

第10章 阐述了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管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战略和文化、方法、技术以及实施,其中包括软件质量管理模式、零缺陷管理作业法与评估、六西格玛的五阶段方法DMAIC和DFSS。最后介绍了GE和华为公司的成功案例,以及世界质量组织和管理奖。

第11章 介绍了常见的软件质量保证的组织结构,并以该结构为根本对整个质量保证组织的人员培养以及发展做了说明。

第12章 从朱兰质量三部曲引出质量策划和软件质量计划,阐述了质量计划的目标、要素、内容和制定原则、方法、规程。通过对大、小软件项目质量计划的介绍,并从组织到基础设施,从生命周期活动全过程评估到标准化的系统评估,帮助质量计划的全面实施。

第13章 通过对需求开发过程和需求管理过程以及这两个阶段所用到的技术、方法的全面介绍,讨论了需求工程过程的6个方面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以获得高质量的需求。

第14章 主要从软件系统结构设计、数据设计、设计模型等方面阐述软件设计阶的质量管理工作。讨论如何选择软件体系结构,利用设计模式去复用成功的软件体系结构,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完成系统设计。并且简单介绍了如何使用UML来进行静态、动态建模。

第15章 围绕如何产生高质量的代码,介绍了与代码风格相关的内容和常用的规则,并阐述了面向对象编程特点以及C++和Java的编程规则、程序稳定性提高与内存管理技巧、智能指针应用和单元测试方法。

第16章 介绍了软件测试的任务和目标、测试的现实和原则,论述了测试方法的应用之道、不同测试阶段的要求、最佳实践和方法以及测试过程的评审和质量保证、测试组织和管理原则,保证完整地、有效地实现测试目标。

第17章 主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版本(MR、SP和EP)的产品发布类型、版本定义和程序,并详细介绍了软件部署的规划、逻辑/物理设计、可用性/可伸缩性策略、安全性设计和部署验证与实施,最后介绍了软件维护的作用、分类、框架和计划,包括维护质量、技术支持和维护的管理性控制。

每一章的最后都有本章的小结和思考题。本书的结尾还附有软件质量管理常用的中英文术语对照、参考文献等资料。

本书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读者既能领会基本原理,又能掌握原理的实际应用。因此,它既适合软件公司中的软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阅读,也适合软件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和实践人员。同时,本书很适合作为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学科大中专学校的教材。

如果你仔细浏览一下目录,就会更有收获 ==》 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