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为什么那么丑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复杂网络理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2:20

与IT无关,不过现在习惯在CSDN写文章,就不在原来的博客再更新了。

我朝几十年来拆真古迹、修仿古建筑。各个旅游名胜的仿古建筑一眼便知,粗制滥造,丑陋无比。就是一堆水泥柱、铁丝搭起来的怪物,抹上点红油漆,还经常露出本色。
有些好古者总喜欢说真正的古建筑多么典雅漂亮。其实并不是古人文化意识多么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拆旧的盖新的,农民起义军最爱干的事情之一不就是焚毁旧宫殿。中国的古建筑没保留下来多少,也不光是本朝的功绩。
只不过是古代建的房子都是古建筑,拆完旧的盖的新的过了几十几百年也就成了“古色古香”的古迹。
那些殿宇楼阁确实精致,现在的仿制品如此粗陋,原因只有三点。
第一就是当时只会用那些材料那些方法盖那种样子的建筑。现在材料方法样式都变了,是用各种工业化的方法和替代品的材料去模仿那时的样式,味道当然会变一点。水泥柱子的质感肯定和楠木不同。但是在今天的条件下,你能想象去大森林寻找砍伐那么多原木,再去找工匠手工上色绘画?工业化的时代,什么都讲究效率,石狮子、浮雕都是一次成型的。
第二点更为重要,就是园林建了是给谁逛的,房子修了是给谁住的。以前是给皇帝贵族地主士绅,现在是给人民群众游客。以前是私人财产,现在是公共建筑。贵族士绅有钱有闲,从小浸染在诗书琴画里,眼光高,口味刁,还会互相比较。现在的游客嗑着瓜子,喝着可乐,拍拍佛像,吃吃大餐。口味粗,不讲究。
第三点便是与第二点相关联的,建筑的使用者欣赏者对建造者的约束。皇帝对宫殿不喜欢,可以杀工匠的头。士绅对园林不喜欢,可以不付工钱。我朝的仿古建筑都是政府主导修建的,本来就是用来赚取名声吸引游客圈钱的,大部分游客又不挑剔,就算你不喜欢,也没地方投诉。官员和开发商已经盆满钵满,筹划着下一个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