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菲勒的发家史

来源:互联网 发布:巴西柔术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3:02
勒克菲勒的发家史:
有志于发财者不可不读(转帖)

这是一份非常具有启迪意义的文本,他告诉我们,要顺利完成资本积累过程,必须要充分有效地动员政治权力的帮助,当然,反过来没有金钱就没有民主政治的起码资源支持。
  
主人公
  
  约翰‘洛克菲勒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野心勃勃,心狠手辣。“他只怕上帝,只想自己的生意。”④他决心独占克拉克一安德鲁斯炼油厂。安德鲁斯是克利夫兰第一个从原油中成功提炼出煤油的人。这一创举在当时普遍以煤炼油为照明剂的美国无疑是奇迹。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大力发展煤炼油工业以取代鲸油作为照明剂。现在,安德鲁斯竟然从原油中提炼出了比煤炼油更经济、更清洁的照明用油。洛克菲勒要利用此技术为自己谋利。他绞尽脑汁要对昔日好友克拉克下手了。他以克拉克经营不善为借口,排斥异己,企图独霸炼油厂。他甚至为此拉拢安德鲁斯打击克拉克。1865年,双方僵持不下,同意拍卖炼油厂,谁出价最高,谁就获得炼油厂。拍卖是在1865年2月2日进行的。当时内战还未结束。洛克菲勒代表安德鲁斯为一方,克拉克为另一方。克拉克抢先报价500美元,洛克菲勒加到1 000美元。经过多个回合的激烈争夺、喊价交错攀升,扶摇直上,最后爬到7万美元的高峰,但双方仍互不相让。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决战终于开始了:克拉克叫:“7.2万美元!”洛克菲勒喊:“7.25万美元!”克拉克无可奈何,摊开双手对洛克菲勒说:“我不愿意再抬价了。约翰;这个企业归你了!”⑦
  洛克菲勒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得意地对朋友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它决定了我终生的事业。”@
  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世纪末期,是美国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第一批垄断财团。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和金融大王摩根,就是在这个时期先后问世的。洛克菲勒吞并合伙人、独霸炼油厂就是这一过程的典型缩影。
  南北战争结束时,洛克菲勒已经跻身于克利夫兰30家炼油厂之列冽,而且是规模最大的一家。
  现在,洛克菲勒要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实力。1866年,洛克菲■在克利夫兰创办了一座新炼油厂,取名“标准”(S…m’d)。
  但一百多年来,它在中国却以“美孚”的招牌出现。香港美孚石油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在香港出版的《先锋与典范》一书对此做了解释。它说:“纽约‘标准’在中国开展贸易后不久,就采用了一个中国人容易记认的名字。想出这个名字的人着实是天才。第一个字‘美’,有美丽或美好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美国,而纽约‘标准”正好是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公司中最大的。第二个字是‘孚’,意思是深孚众望。因此,‘美孚’既有‘美丽而深孚众望’的意思,也可解释为‘美国深孚众望’。”@
  创办美孚炼油厂的同一年,洛克菲勒派大弟威廉(William)去纽约市,在那里挂起了“威廉·洛克菲勒公司”的招牌,配合他从事美国东海岸的煤油出口业务。
  当时的美国炼油中心克利夫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洛克菲勒争夺东部石油市场和向国外出口。克利夫兰炼油厂所需原油要从宾夕法尼亚产油区向西北运;经过加工炼制成的煤油要调头运到东海岸,必须付出高昂的运费。因此,降低运费就成了洛克菲勒面临的重要课题。
  南北战争后蓬勃发展起来的铁路运输业,是美国北方的经济支柱,是洛克菲勒向东海岸扩展销售的主要渠道,是他与竞争对手较量的性命攸关的因素。
  当时美国铁路均属私有。铁路资本家们在全国占地多达2亿英亩(12亿亩)。④他们各自为政,铁轨宽窄各异。这些铁路资本家可以随意向货主和乘客索取高运费、高票价。因此,谁有本事在铁路运输方面获得折扣,谁就能在激烈竞争中击倒对手。洛克菲勒在这方面使出了浑身解数。
  由于洛克菲勒实力强,别人难以与他竞争。从铁路运费上取得的折扣使洛克菲勒的腰包迅速膨胀,实力进一步增强。1869年下半年,在克利夫兰的30家炼油厂中,他的炼油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狂妄的洛克菲勒高呼:“石油生意属于我!”
  1870年1月10日,洛克菲勒以他建立的第二个炼油厂——美孚的名字在克利夫兰组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俄亥俄),总资本100万美元。合并到俄亥俄美孚的还有纽约市的威廉·洛克菲勒公司。总经理由约翰·洛克菲勒本人担任;弟弟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Rockefeller)任副总经理;秘书弗拉格勒(Henry M.Flagler);监督人安德鲁斯。
  1万份普通股是这样分配的:
  约翰·洛克菲勒2 667股;
  斯蒂芬·哈克尼斯(Stephen Harkness)1334股(他是弗拉格勒的岳父,在加利福尼5E“淘金热”中发了财,在洛克菲勒的公司中有不少投资);
  弗拉格勒、安德鲁斯和威廉·洛克菲勒各占l 333股;
  洛克菲勒一安德鲁斯一弗拉格勒公司l 000股;
  剩下的1 000股给威廉·洛克菲勒的亲戚O.B.詹宁斯(O.B.Jennings)。他家住纽约,是新加入洛克菲勒集团的成员。④
  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的财产包括:在克利夫兰的60英亩(约360.亩)土地,两座大型炼油厂,一个相当规模的木桶制造厂,各种湖上运输工具和设施,一个油罐车队,在石油产地的一些铁路支线和货栈,供应油桶木料的森林,在纽约地区的货栈和纽约港的照明设施,等等。@
  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的创立表明,洛克菲勒的羽毛逐渐丰满。现在,他要向竞争对手进一步显显威风了。
  五、南方改良公司
  约翰·洛克菲勒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后,把垄断炼油业作为他的首要目标。
  自1859年德雷克油井出现到19世纪70年代,美国北部新兴石油工业从开采、炼制到销售,基本上由个体或几个人合伙经营,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石油市场也很不稳定。1859年每桶油价高达20美元,后因产量猛增,到1861年就暴跌至每桶5美分。南北战争爆发后油价立即攀升。战后,美国石油开采能力迅速扩大,炼油能力发展更快,克利夫兰、匹兹堡、纽约和费城先后变成了美国炼油中心。19世纪70年代初,石油开采和炼油能力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1871年到1872年,美国年炼油能力至少1 200万桶,而石油开采能力则不及炼油能力的一半(1871年为523万桶,1872年为566万桶)。⑧各炼油厂为争夺原油,保证工厂开工或满负荷运转,竞相提价抢购原油,这必然影响炼油厂的利润收入。当时的运费很贵,约占成品油成本的20%。这对炼油厂也极为不利。增加炼油利润的重要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费。但这反过来又侵害铁路巨头的利益。1870年,美国经济陷入不景气。铁路货运量明显减少,铁路巨头们的利益受到了严重冲击,竞争加剧。
  在这种形势下,约翰·洛克菲勒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巨头汤姆·斯科特(Tom Soctt)共谋,于1872年年初打出了已被取缔的非法秘密组织——南方改良公司(South Improvement Company)的招牌,从而在垄断的道路上大大前进了一步。
  洛克菲勒的好友汤姆·斯科特是宾夕法尼亚的巨富兼政客,是当时宾夕法尼亚州议会的实际操纵者。他利用这个立法机构向一些“特殊公司”发放许可证,授权它们公开从事一些非法活动。南方改良公司就是这些“特殊公司”当中的一个。由于这些公司是在斯科特一手包办下出笼的,因此人们戏称它们为“汤姆·斯科特公司”。
  约翰·洛克菲勒与斯科特的亲信事前曾多次在克利夫兰策划南方改良公司的活动计划。企图一口吞并克利夫兰各炼油厂的洛克菲勒,马不停蹄,四处奔波,拉拢克利夫兰其他几家大炼油厂参加南方改良公司。他还为此风尘仆仆,多次到纽约市与斯科特、威廉·范德比尔特(William H.Vanderbih)、杰伊·古尔德(Jay Gould)以及另一些铁路巨头们秘密会晤。⑧
  1872年1月2日,南方改良公司在费城举行第一次高层会议。根据洛克菲勒和斯科特等主要人物的幕后策划,会议决定将总计2 000份公司股票按下列方案分配:
  费城和匹兹堡石油经纪人W.C.沃登(W.G.Warden)和O.F.
  韦林(O.F.Waring)各得475股;
  克利夫兰的约翰·洛克菲勒、亨利·弗拉格勒(Henry M.Hagler)和O.H.佩恩(O.H.Payne)各得180股;
  威廉·洛克菲勒和J.A.博斯特威克(J.A.Bostwick)各得180股;
  斯科特的代理人彼得·沃森(Peter H.Watson)得100股;
  其余50股分给匹兹堡五家小炼油厂,每家10股。
  彼得·沃森担任南方改良公司总经理;沃登担任秘书。④
  对南方改良公司最感兴趣的是洛克菲勒设在克利夫兰的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约翰·洛克菲勒和威廉·洛克菲勒两兄弟和美孚持股者弗拉格勒三人持股540股,加上后来加入美孚的佩恩和博斯特威克,美孚持股总数达900股。⑧这就使美孚石油公司在南方改良公司中享有绝对的权力。
  南方改良公司是秘密组织,内部纪律严明,类似旧中国的帮会。所有股东必须写出书面保密誓言。洛克菲勒要求与他发生联系的人“不能(把这种联系)告诉他们的妻子。”⑧首次会议上,股东们通过了这家公司奉行的“基本原则”:在宾夕法尼亚、纽约和伊利三大铁路巨头之间的石油运输方面充当“平衡者”(Evener)。
  1872年1月8日,南方改良公司正式开张。纽约中央、伊利、宾夕法尼亚三大铁路公司和来自克利夫兰、匹兹堡的13家最大炼油厂(其中10家属于洛克菲勒集团)共同签署了秘密合同和协议。这些合同和协议规定,铁路巨头提高运费,但参加南方改良公司的大炼油厂可以享受运费折扣。这样,那些被排除在南方改良公司之外的石油开采商和小炼油厂将被逼得走投无路。秘密合同和协议还规定,石油运输的45%归宾夕法尼亚铁路,其余由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铁路公司对半分。铁路巨头们决定:把从原油产地运往炼油中心的运费提高一倍;保证参加南方改良公司的炼油厂享受运费折扣,以补偿他们因铁路运费增加而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个规定,洛克菲勒及其同伙从铁路运进的原油中获得的折扣高达40%--50%;从运出的成品油中获得的折扣达25%一50%。这几条都具有露骨的垄断性。除此以外,洛克菲勒还从铁路公司对非南方改良公司成员的炼油厂家收取的运费中扣除一部分归己,有时这部分竞占运费总收入的一半。④仅最后这一项,他一年就可获利五六百万美元。为了监视竞争对手,洛克菲勒等要求铁路公司把每天的原油与成品油运输量、发货地点、目的地和货主名单等等向南方改良公司报告。非公司成员的铁路业主必须向南方改良公司公开账本,供其审查。洛克菲勒的一位传记作者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尖锐的话:“这一手是迄今为止任何美国工业家集团想得出的最残酷也是最致命的一手。”49
  这样,洛克菲勒就有条件实现他的既定方针:首先吃掉克利夫兰炼油厂,然后独霸美国石油业。他迫不及待地挨家挨户拜访克利夫兰26家炼油厂主人,向他们宣布南方改良公司的所谓“我们的计划”。他对炼油厂主们说:“这个计划必然能实现。也就是说,我们要绝对控制石油生意。任何人都没有机会置身于这个计划之外,我们给每家炼油厂参加这一计划的机会。你们要把自己的炼油厂交给我的评估人来评估,并根据我们评估的价格,按你们的愿望发给你们美孚石油公司的股票或现金。我劝你们拿股票,这对你们有利。”50 在洛克菲勒的胁迫和利诱下,在很短一个时期内,克利夫兰全部26家炼油厂中至少有2l家卖给了洛克菲勒。
  六 美孚托拉斯与海湾、德士古
  
  在美孚石油公司征服了克利夫兰其他炼油厂、成为这座城市惟一的一家大炼油厂以后,约翰·洛克菲勒便着手一步一步地构造他的帝国——美孚石油托拉斯。
  首先,他把手伸向纽约市。1872年4月,南方改良公司垮台前夕,他吞并了纽约市杰贝兹·博斯特威克公司。这是一家著名的石油出口公司,在长岛有自己的炼油厂,在纽约港有自己的装卸设施。
  这时,美孚的炼油能力已达到每天4.6万桶,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3。
  1872年8月,洛克菲勒创办了全国炼油商协会,并任主席。
  到1872年年底,洛克菲勒吞并了克利夫兰、纽约和费城所有大炼油厂。1874年,弗拉格勒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透露,在美国的年总炼油量3 600万桶中,美孚石油公司占3 300万桶。1877年,洛克菲勒扫平了原油产区、费城和匹兹堡的全部大小炼油厂,只是在纽约还剩下几家炼油个体户垂死挣扎。到1880年,美国国内生产的石油95%是由美孚石油公司提炼的。51
  现在,垄断石油管线对洛克菲勒建立石油帝国至关重要。德雷克油井出现后,宾夕法尼亚西北部、以泰特斯维尔为中心出现了许多产油区。从井口到铁路货站、内河码头,短距离、小口径石油管线纵横交错。洛克菲勒没有把它们放在眼里。但是,当石油开采者试图把油管延长到产油区以外时,洛克菲勒不干了。他勾结斯科特制止了宾夕法尼亚州通过关于允许独立公司(作者注:在美国,凡不属于托拉斯或集团而自主经营的石油公司称独立公司)铺设油管的法案。他随即着手吞并两家石油管道公司:帝国运输公司和海岸管道公司。
  19世纪70年代初,受美国经济不景气的打击,铁路运输业处于萧条状态。斯科特任董事长的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为摆脱困境,也参与石油业。1877年,这家铁路公司向它属下的纽约帝国运输公司提供大量资金,让后者购买了炼油厂,并控制了当地最大的石油管道公司——联合油管公司。斯科特给帝国运输公司的运费折扣高达30%。洛克菲勒面临严峻的挑战。他怒气冲冲地说:“这不公平!”52
  美孚“有一个战争预算,其规模大于任何一个对手”。53 洛克菲勒急不可耐地向斯科特提出抗议,强烈反对铁路公司经营炼油业。斯科特不予理睬。于是,洛克菲勒与斯科特翻了脸,向他“宣战了”。54 洛克菲勒发动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展开运费战,并在所有帝国运输公司控制的市场内不惜血本,削价销售成品油。这场斗争使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陷入了悲惨境地:大宗运输生意没有了;运费跌到成本以下;匹兹堡铁路工人举行了大罢工。公司损失几百万美元。1877年8月,斯科特感到同洛克菲勒的斗争没有尽头,只好挂出免战牌,乞求和解。55 洛克菲勒同意和解,但要价很高:斯科特必须把帝国运输公司的炼油厂、油管和油罐以34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美孚石油公司。斯科特被迫照办。56 从此,以洛克菲勒为首的美孚石油公司闯入了石油运输管道的领域。不久,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帝国石油公司被美孚彻底吃掉。到1878年7月,约翰·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当时美国97%的炼油厂和输油管道。
  1878年11月22日,由拜伦·本森(Byron Benson)、戴维‘麦凯尔维(David McKelvy)和罗伯特·霍普金斯(Robert Hopkins)少校等三名石油界人士合伙组成的海岸管道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资金来自宾夕法尼亚产油区一批大石油开采者。海岸管道公司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一条从宾夕法尼亚北部产油区布拉德福德、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输油管道,使它与铁路连接起来,把石油转运到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纽约。这对石油开采者是个福音:可以减少运费,提高效率;也可以摆脱铁路巨头和洛克菲勒对他们的刁难。这条长170公里的石油管线,1879年5月投入运营。纽约和费城少数幸存下来的炼油厂对这条管线的铺设成功欢欣鼓舞,因为他们也可以依靠它摆脱洛克菲勒的压力和控制。由于这条管线的开通,从宾夕法尼亚产油区运到东海岸的每桶石油运价从过去的85美分跌至17美分。
  海岸管道公司把管线铺设成功,进一步启发了洛克菲勒。他发现经管道运输石油比铁路运输更方便、更有效。因此,他不顾得罪铁路巨头,指令美孚于1879年年底抄袭帝国运输公司和海岸管道公司的工程设计资料,从克利夫兰到宾夕法尼亚的巴特勒县修建一条长160公里、口径12.7厘米的输油管线,并于1880年3月完工。当年8月,美孚又快速铺设了三条输油管线:第一条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布拉德福德到泽西肖尔,与宾夕法尼亚铁路连接起来;第二条和第三条直通纽约港和纽约州的布法罗市。在加速铺设油管的同时,洛克菲勒并没有放弃对海岸管道公司的刁难。他企图收购全部由海岸管道公司供应原油的炼油厂。这一手失灵之后,他就派自己的左膀右臂加入海岸管道公司,想从内部瓦解它。1881年,洛克菲勒创办全国运输公司。这是美孚石油公司的管道公司,是美孚集团中最大的公司。在这个强大对手面前,海岸管道公司招架不住了。1882年6月,这家公司以参加美孚董事会为先决条件,向美孚出售了一部分普通股,以解决资金困难。洛克菲勒掌握了部分股权后,便鼓动亲信在海岸管道公司内部领导层中发动“政变”。1882年9月,海岸管道公司又退却一步,把它拥有的联合石油公司卖给了美孚。1883年10月,已购得海岸管道公司2/3股份的洛克菲勒与海岸管道公司签署了市场分享协议。海岸管道公司接受美孚的条件:它向东海岸输送的原油和成品油的份额不超过向这个地区管道输送总量的11.5%,其余88.5%由美孚管道输送。洛克菲勒终于制服了最后一家敢于同他抗争的对手——海岸管道公司,实现了他控制美国石油管道的夙愿。以后,海岸管道公司演变为格蒂石油公司,并于20世纪80年代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收购。
  在垄断炼油工业并控制石油管道运输的同时,洛克菲勒在扩大国内石油销售市场方面也取得重大进展。他还同实力强大的官办机构——得克萨斯铁路委员会达成秘密协议,获得了运费上的优惠,因此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
  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与运输、提炼和销售石油的关联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了美国第一家托拉斯——美孚石油托拉斯。托拉斯有40家附属公司,其中14家公司的所有权完全属于洛克菲勒,其余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也由他和他的亲信控制。除石油以外,美孚托拉斯控股的公司的业务还涉及银行、证券、铁路、铜矿、铁矿、烟草、煤气和公用事业等广泛的领域。各公司董事长互相兼任,盘根错节,成为一张解不开的网。
  美孚石油公司从成立之日起,90%的股东都是共和党人。57
  美国学者丹尼尔·耶金(Daniel re,gin)在他的《石油风云》一书中,披露了美孚石油托拉斯的某些内幕。他写道:“在同法院和社会舆论周旋的时候,一个精心策划的内部秩序和控制系统已经在洛克菲勒所征服的大帝国里产生了。”“‘托拉斯’的法律概念在1882年1月2日签订的‘美孚石油托拉斯协定’中确定并正式化了。这个协定是为了应付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司法和政治攻击而产生的。此外还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洛克菲勒和他的合伙人已经开始考虑死亡和继承的问题,他们认定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去世,在现行的制度下就很可能导致混乱、争吵、诉讼和痛苦。有了托拉斯就可以使所有权明确化,将来不至于发生争吵。”他还写道:“在筹备托拉斯时,对‘每一英寸油管、每一堆砖块都计算过’。还成立了董事会,董事的手里都掌握着美孚石油公司所控制的经济实体的股票;在全部70万股中,洛克菲勒占有19.17万股,其次是弗拉格勒,占有6万股。董事们代表美孚托拉斯的41名股票持有人持有单个公司的股票,并被赋予对14家全部股票属于托拉斯的公司和26家部分股票属于托拉斯的公司的‘全面监督权’。拖拉斯协定使得建立一个中央办事处来协调、处理各种不同经蔷单位的活动成为可能——这个任务由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更为紧迫了。”这个托拉斯“还使用情报间谍的特殊装置来探听市场情况和跟踪竞争对手。它有一套记录国内几乎每一个石油买主的卡片目录。从中可以看出独立石油商所购买的每一桶石油的去向——从缅因州到加利福尼亚州,是哪一个地方的杂货商购买了它的石油”。58
  美孚石油托拉斯不但基本控制了美国石油工业,而且垄断了大部分石油贸易。19世纪8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石油出口发展很快。它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港口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储油站,拥有庞大的石油运输队伍。59 美国90%出口国外的煤油控制在美孚手中。60 1892年,美孚已是美国在国外争夺石油市场的主角。当俄亥俄州宣布美孚托拉斯非法并勒令其解散时,美孚已在欧洲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它在欧洲的重点附属公司分别是:
  1.负责英国市场的英一美石油公司。
  2·负责荷兰、比利时和西部德国市场的美国石油公司。
  3·负责瑞典、瑞士、挪威、格陵兰、爱尔兰和法罗群岛市场的北欧石油公司。
  4·负责意大利、西西里、马耳他和北非一部分市场的意大利-美国石油公司。
  1884年,洛克菲勒把美孚托拉斯总部从克利夫兰迁到纽约市。他告别了克利夫兰郊外700英亩(约合4 200亩)美丽的乡村庄园,搬进了纽约市曼哈顿百老汇大道26号美孚总部,天天在那里主持他的“石油帝国”业务。
  要保持“石油帝国”的兴旺发达,必须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它是美孚托拉斯赖以发展的基础。现在,洛克菲勒坐在美孚总部,一头钻进了关于垄断全国石油资源的争夺之中。他决心首先吃掉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Ohio-Indiana Field),并以此为基地向其他产油区扩展,把全国的石油产地控制起来。
  美孚托拉斯创立之时,正值宾夕法尼亚阿巴拉契亚地区的石油产量开始递减之时。在俄亥俄西北部与印第安纳州接壤处,第一口油井钻探成功。它吸引了阿巴拉契亚产油区众多的寻油者前往勘探,不久便在那里发现了莱马(Lima)大油田。俄亥俄从此成为美国另一个主要产油州。1887年,美国头号石油生产公司——俄亥俄石油公司正式挂牌营业。莱马油田1886年的产量大约只有100万桶,到1889年就上升到1 200万桶,占当年美国石油总产量的1/3。在随后的10年中,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仅次于宾夕法尼亚阿巴拉契亚地区,为美国第二大产油区,1896年石油产量达到2 530万桶的最高峰,仅莱马油田产量就占全国原油总产量的
  19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在美国不仅是照明剂,也作为燃料,开始用于汽车、轮船和工厂。美孚的炼油技术也随着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不断改进。成品油价格看涨。洛克菲勒判断,从长远看,控制石油开采必将给美孚带来更多的财富。洛克菲勒是靠炼油、卖油起家的。现在他发现,宾夕法尼亚的石油资源终有一天要枯竭,控制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积极参与石油开采,控制石油资源,才是他巩固和发展实力的必经之路。于是,他从18世纪80年代末便采取仗势压价的惯用手段,以每桶原油只付15美分的低价大量购买俄亥俄一印第安纳地下石油资源。
  美孚托拉斯垄断石油资源的速度不亚于它昔日控制炼油、运
  输、销售的速度。
  1889年1月,美孚托拉斯的全国运输公司收购了俄亥俄亚马
  孙石油公司的全部股份,从而获得了这家公司拥有或租借的6 000英亩(约合36 000亩)、有32口油井的广阔土地,月产石油7.5万桶。
  1889年4月,美孚托拉斯吞并了资产更多的俄亥俄石油公司。在这家公司租借的约2.1万英亩(约合14万亩)土地上,有146口油井及全套机械设备、工具和其他物资;还有10座住宅、10座钻井台和储藏在油罐中的3万桶原油,总价值约90万美元。在收购大型石油生产公司资产之后,美孚托拉斯还吞并了几十家小石油公司和个体开采者,购买了俄亥俄一印第安纳地区具有石油储量前景的大片土地。
  1888年,美国国内每天的原油总产量平均7.6万桶,其中美孚的原油产量不及200桶。61 1889年6月,洛克菲勒注册成立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它积极收购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原油产量剧增。当年,美孚托拉斯在这个油田的原油产量仅占该油田总产量的2/5,到1891年增加到一半以上。62 1890年9月,美孚托拉斯在印第安纳州的惠廷(Whiting)创建的炼油厂成功地解决了从莱马油田高硫油中提炼成品油的技术,从此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从生产、运输、提炼到销售基本上控制在美孚托拉斯的手中。用石油工业的行话来说,它就是把上游石油活动(从勘探、开发到采油)和下游石油活动(从原油运输、炼制到成品油销售)的整个过程全部控制起来。
  在垄断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的同时,美孚从1889年下半年起还积极收购纽约、宾夕法尼亚、西弗吉尼亚和肯塔基州的油气田。1891年,美孚的原油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在短短三年中,美孚就一跃而成为美国头号原油开采大户和美国第一家从石油开采、炼制到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的石油垄断公司。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美孚托拉斯就是美国石油工业的同义词。
  宾夕法尼亚阿巴拉契亚油田和俄亥俄一印第安纳油田,是19世纪末美国最大的两个油田。1899年美国国内石油总产量上升到6 360万桶,其中约93%产自这两个油田。
  但从20世纪初开始,阿巴拉契亚和俄亥俄一印第安纳两大油田石油产量递减,到1919年下降到占全国总产量的不及10%。正当此时,美国南部传来了令洛克菲勒眼红的信息:1901年1月10日,在得克萨斯州东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纺锤顶(Spindletop)打出了第一口高产油井,从800英尺(约合240米)地下自喷的石油柱比井架高一倍。美国石油史上空前未有的这一奇观竟使许多人担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因此而塌陷。大批油井的出现,迅速改变着得克萨斯州的面貌。原以木材、蔗糖、棉花和畜牧业为主的传统经济,20世纪20年代就被石油取代了。
  得克萨斯石油资源是洛克菲勒和梅隆两大财团初期角逐的主战场。
  纺锤顶第一口油井始钻于1900年。钻探者安东尼.卢卡斯(Anthony I.ucas)上尉当过工兵,懂技术。他同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金融资本家安德鲁·梅隆(Andrew w.Mellon)早有借贷关系。他从北方南下到得克萨斯州寻找石油,在资金上几次遇到困难,都是由梅隆银行帮他解决的。梅隆同洛克菲勒早在宾夕法尼亚就因争夺石油资源而发生矛盾。在纺锤顶第一口高产油井成功投产后,梅隆不惜出40万美元收买了卢卡斯,还投资450万美元发展这个油田:钻油井、铺油管、建炼油厂。1901年,梅隆在匹兹堡创建了资金雄厚的海湾石油公司,重点经营得克萨斯石油,摆出了与美孚托拉斯决一雌雄的架势。
  得克萨斯州政府在借梅隆集团打击洛克菲勒财团的同时,吸收东部其他资本发展本州石油工业。这一政策的积极推行者是土
  生土长的得克萨斯州州长詹姆斯·亨利·霍格(James Henry Hogg)。1901年发现纺锤顶大油田以后,已经卸任州长职务的霍格与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行家詹姆斯·卡利南(James A.Cullinan)合伙在这个油田摆开了阵势,合资成立了得克萨斯燃料公司。不久,纽约的L.H.拉帕姆工业公司从卡利南手中购买了这家公司的股份。一年后,以约翰·盖茨(Johan Gates)为首的芝加哥财团也对这家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本。得克萨斯燃料公司随即改称得克萨斯公司,1906年又简称德士古,总部设在休斯顿。
  至此,从发现纺锤顶大油田以来,除美孚托拉斯以外,在美国又出现了两个石油巨头:海湾石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它们从成立之日起就是美孚托拉斯的主要对手。
  海湾和德士古诞生之际,美孚正陷入与联邦政府和得克萨斯州政府无休止的法律纠纷之中。1909年,得克萨斯州司法部长以非法经营为由,起诉美孚在该州的子公司行为不轨,罚款190万美元,把美孚赶出了这块土地。在巩固了南部阵地之后,空前得势的海湾和德士古两巨头就迫不及待地向传统上由美孚控制的美国北部、东部和西部石油市场进发,誓同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较量一番。
  七、石油帝国金蝉脱壳
  
  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内部矛盾也随之上升。洛克菲勒集团一再受到其他集团的打击。洛克菲勒在建立石油帝国的过程中认钱不认人,手段凶狠,树敌过多,触犯了众怒。美国社会上也不断发出揭露和谴责这个石油帝国的声音。
  在研究洛克菲勒发家史的美国学者中,阿文·内文斯对约翰·洛克菲勒所持的态度是十分宽厚的,但他也指出:“在洛克菲勒走过的道路上遍布着破了产的人和被遗弃的工厂,摆在他面前的只是对于巨大财富资源的不容置疑的控制。”63
  美国女新闻工作者艾达·塔贝尔(Ida M.Tarbell)撰写的《美孚石油公司史》在有关美国石油工业史的著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塔贝尔1857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伊利县农村,成长于德雷克油井诞生地泰特斯维尔。她亲自经历了作为油罐制造商和石油开采商的父亲在同美孚的斗争中败北的历史,也亲眼目睹了产油区广大中小炼油厂主和石油开采者是如何被美孚欺压而倒闭的。她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关系结识了美孚董事会中与洛克菲勒有矛盾的罗杰斯(Rodgers),获得了常人难以搞到的内幕资料,叙述了洛克菲勒采用各种恶劣手段控制石油工业的经过。她的文章从1902年11月开始由《麦克卢尔杂志》开辟专栏刊出,连载24个月,于1904年11月成书出版。该书两册合一,长达550页,被称做“黑幕新闻书”;它“文风严肃,旁征博引,立意认真”,全书图文并茂,人证物证一应俱全,“指责美孚公司是建立在欺诈、高压、特权和苛刻交易之上的”。64 该书一版再版,直到1969年还出版了227页的缩写本。
  塔贝尔的书轰动了美国。美孚在美国社会上成了众矢之的。
  美孚母公司——新泽西美孚曾六次试图撰写本公司历史,驳斥塔贝尔对它的揭露和指责。但六次均未成功。第一本反驳塔贝尔、颂扬洛克菲勒的书一直拖到1955年才得以面世,它就是《大企业的先驱1882--191l》。
  洛克菲勒吞并对手,大都采取秘密手段。来往电报和函件都使用密码和代号。例如,“情妇”代表美孚石油公司;“宗教破坏者”代表炼油商;“交际家”代表运费折扣;“药剂师”代表费城,等等。在对付竞争对手的各个不同时期,公司内部职员之间互用暗语。美孚自用代号“莫罗斯”(Morose)。65
  尽管如此,马脚难免外露。
  早在1872年,俄亥俄议会一个委员会就调查过南方改良公司吞并克利夫兰一家炼油厂的控诉案。这家炼油厂是由亚历山大一斯科菲尔德公司经营的。由于合伙人中有洛克菲勒的另一个弟弟弗兰克(Frank),在听证会上,亚历山大怕揭露洛克菲勒遭到报复,只是不指名地批评了洛克菲勒。不料,弗兰克却在听证会上站出来公开点名攻击自己的兄长。弗兰克披露了约翰·洛克菲勒对他说过的如下一段话:“我们已经和铁路公司联合起来了。我们就要把克利夫兰的炼油厂统统买下来。我们给每一个厂家加入的机会。……拒绝转移产权的公司将被碾得粉碎。如果你不把产业卖给我们,那么它将变得一文不值。”弗兰克拒绝出卖产权,因而遭到他哥哥的无情报复,凄凄惨惨地度过了他的余生。自那次听证会以后,弗兰克多次公开谴责他的哥哥,还把自己两个孩子的尸骨从克利夫兰的祖坟移往别处,免得他们以后同约翰·洛克菲勒躺在一起。66
  用金钱收买政客,是洛克菲勒的惯用手法。不论在宾夕法尼亚还是在俄亥俄,州政府和州议会的官员都是他收买的对象。就以俄亥俄为例:州长约瑟夫·福勒克(J0seph B.Foraker)就接受过洛克菲勒的酬金。洛克菲勒通过自己的亲信、“政治出纳员”约翰·阿奇博尔德(Johan Archbold)向福勒克提出了许多有利于美孚托拉斯的具体要求。比如,在州议会中施加影响,反对通过不利于美孚的法案;支持美孚提名的候选人担任州最高法院法官;阻止对美孚不满的候选人出任州总检察官,等等。后来,福勒克在美孚托拉斯的支持下当选联邦国会参议员。洛克菲勒的钱不断流进福勒克的腰包。阿奇博尔德向福勒克传达洛克菲勒的要价:在国会反对“凶恶的反托拉斯法”。福勒克秉承洛克菲勒的旨意,照办了。
  1880年是美国大选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国会众议院议长加菲尔德(Garfield)为捞取选票,准备支持国会调查铁路票价折扣案件。但他的计划还没有见诸行动,就被洛克菲勒的金钱外交给粉碎了。作为交换,几个月以后,洛克菲勒接受加菲尔德的要求,动员在印第安纳州的美孚人员帮助这位总统候选人获得该州的选票。
  1888年,纽约州参议院指令纽约市对美孚进行调查。1888年2月,纽约市议会首次传讯洛克菲勒。他在亲信和律师们的陪同下走进调查委员会办公室,很有礼貌地声明,他愿意回答委员会提出的一切问题。但当委员会质问他与南方改良公司的关系时,他与委员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问:“是有一个南方改良公司吗?”
  答:“我听说有这么一个公司。”
  问:“你是不是也在这个公司里?”
  答:“我没有。”67
  洛克菲勒矢口否认美孚托拉斯是垄断组织,发誓同南方改良公司没有任何瓜葛,对运费折扣一无所知。
  1890年,联邦国会参议员约翰·谢尔曼(John Sherman)和参议院其他共和党头面人物决定通过法律形式平息公众对托拉斯的愤怒情绪,避免垄断资本受到伤害。同年,以谢尔曼的名字命名的反托拉斯法诞生,通称《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它规定,“任何契约、任何企业的合并不能以托拉斯或其他类似形式出现”。
  俄亥俄州禁止设在俄亥俄的任何公司拥有在另一州的公司的股份。1892年,俄亥俄州最高法院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宣布美孚托拉斯为非法。当年美孚托拉斯宣布解散。68 美孚的活动表面上恢复到托拉斯成立以前的状态。和俄亥俄州相反,新泽西州允许本州公司拥有州外其他公司的股票。该州认为,允许持有州外企业股份的美孚托拉斯迁往新泽西州,可以给本州带来巨额
  税收。这为重建美孚石油帝国提供了机遇。1899年5月26日,洛克菲勒下令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修改章程,改为控股公司,以取代托拉斯。托拉斯的资产和股权转入该公司,它有权对石油帝国内各公司发号施令。从此,这家公司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控股公司。它实际上是美孚托拉斯的变种,是美孚的母公司和“美孚托拉斯的替代者”。69
  为了逃避《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打击,洛克菲勒幕后指挥亲信打通了通向华盛顿的所有通道。联邦国会中很多议员都领取了美孚托拉斯的资助。他还同时向共和、民主两大政党下赌注。在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和共和党人威廉·麦金莱(Willian~McKinley)分别于1892年和1896年进行总统竞选时,美孚托拉斯向他们各捐款25万美元。70 这两位总统先后入主白宫后,托拉斯的发展势头更猛。从1898年到1904年的6年间,美国出现了318家垄断性联合企业,洛克菲勒的美孚公司居首位。仅洛克菲勒本人的年股息就达l亿美元之巨。71 “1899年,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精明和最残忍的石油供应商。”72
  1901年,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莱遇刺身亡,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接替总统职位。1904年,老罗斯福主要依靠摩根财团的支持当选总统。摩根(Morgan)于1901年创建美国钢铁公司,号称美国钢铁大王,其实力可与美孚相抗衡。罗斯福入主白宫之时,正是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一书在全国引起轰动之时,公众反托拉斯的情绪空前高涨。1906年,老罗斯福政府对美孚石油公司提出起诉,指控它阴谋限制贸易活动。老罗斯福高举“反托拉斯”旗号,重点打击洛克菲勒财团,对“已经渗透到现代工业最基层的摩根钢铁托拉斯却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对于他的新英格兰铁路垄断企业也同样听之任之”。73
  联邦政府司法部曾在联邦地区法院与美孚有过一个回合的较量。1906年11月,司法部为状告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和其他六名董事,又向密苏里东部地区美国巡回法院(作者注:即上诉法院)提交了起诉书,指责被告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联邦政府司法部的起诉听证会于1907年9月17日正式开始,时间持续15个月之久。特别检察官富兰克林(Franklin)分别在纽约、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芝加哥、克利夫兰、圣路易斯和其他城市听取了证词。参与作证的多达四百余人。证词和物证文字档案共1.2万页,分21册出版发行。
  1909年11月20日,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在圣路易斯一致裁决,判处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以洛克菲勒为首的七名董事和所属37家子公司有罪,禁止美孚拥有37家子公司中任何一家的普通股,不允许它利用手中股票控制子公司的活动。法官限新泽西美孚在六个月内按法院的规定完成股票过户手续。
  洛克菲勒不服。1911年初,官司又从上诉法院打到联邦最高法院。
  1911年3月,联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宣读了对美孚托拉斯的判决书。判决书指出,美孚托拉斯的目的在于“把他人赶出(石油)领域,剥夺他人的贸易权力”,因此全体法官一致的结论是:美孚托拉斯违反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并通过“解散法令”勒令美孚立即解散。@“这就合上了公司历史中多事而又重要的一页。”75 洛克菲勒接到判决书后,给他的同仁们送去了一份充满幽默色彩的“讣告”:“最亲爱的,我们必须服从最高法院。我们这个光辉的、幸福的家庭非拆散不可了。”76
  根据最高法院的判决,美孚托拉斯必须在从1911年6月21日开始的六个月内解散。洛克菲勒施展金蝉脱壳之计,把美孚托拉斯的翻版——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所属子公司与母公司脱钩,
  作为独立单位,各自为政。解散时,仍有八家公司保留“美孚”的商标。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所有权仍然掌握在一向控制美孚托拉斯的、以洛克菲勒为首的一批大股东手中。
  1937年5月23日,享年98岁的洛克菲勒怀着深深的遗憾,丢下巨额财富离开人世,安葬在他创建美孚石油公司的克利夫兰市湖景公墓。在他生前死后,美国朝野和平民百姓对他的评价大相径庭,褒贬不一。有人称赞他是美国企业界的“巨人”和“英雄”;但也有人抨击他是“石油妖魔”,是“海盗、强盗和拦路抢劫者”,是“当代最大的罪犯”。
  洛克菲勒生前在《回忆随笔》中说:“给我们最大帮助的,就是华盛顿的国务院。我们的大使、公使和领事们协助我们开辟了通往新的市场的道路,这种市场一直伸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