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中的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 ——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家测绘局原副局长杨凯

来源:互联网 发布:剑网三海鳗插件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7:26

走向世界中的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
——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国家测绘局原副局长杨凯

转自:http://isprs.sbsm.gov.cn/article/zjft/200806/20080600036778.shtml

 记者:第21 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今年7 月就要在北京举行了, 您能否介绍一下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是个什么组织?

  杨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PRS)成立于1910 年,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学术组织,也是国际科联理事会(ICSU)的成员,属于非政府机构(NGO)。该组织以推动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国际民间交流与合作为宗旨,其成员遍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下设八个技术委员会和几十个专题工作组,所开展的学术活动紧跟国际科技的发展趋势,影响大,参与广,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企业界的重视。除了各技术委员会每年开展的活动和执行局的工作会议外,ISPRS每隔四年要举办一次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ISPRS Congress),在此期间将通过各专题研讨会来交流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开办技术展览会来展示最新技术产品与成果,召开会员代表大会(The General Assembly)来修订章程、制定下一个届期的战略计划,并选举新一届的领导机构。

  2008 年北京ISPRS大会由我国承办,以“铺就影像信息的丝绸之路”为主题,突出信息共享及和平利用空间的理念,针对当前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国际前沿与热点问题,设置了22个专题单元、18个特别单元、63个工作组单元来进行学术交流,约有100多家国际国内厂商参加技术展览,预计注册参会人数达3000人,将是一次内容丰富、规模空前、形式别具的盛会。

  记者:我国是什么时候加入ISPRS的?

  杨凯:1980年在西德汉堡举办的第14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上,按照修改后的章程,中国测绘学会代表中国作为国家成员被国际摄影测量学会(ISP)接纳入会。当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以李廷赞局长为团长,王之卓教授、朱异羽同志为副团长的六人代表团出席这次大会。通过我国提前两年的会前争取以及会上我代表团的积极活动,终取得入会的成功。当时在会员代表大会上,我代表团席位被置上了CHINA名牌和我国国旗;台湾的航空测量学会被同意以中国的一个地区的代表地位入会,席位桌上置“中国台北”名牌,无旗。这是我国首次派代表团出席这个组织的大会,通过入会、参会,我国开始与这个国际组织有了更直接的联系,并对国际上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进程得以更密切地跟踪。

  记者:当时您与这个组织有业务联系吗?

  杨凯:我有幸参加了1980年的ISP汉堡大会。当时正值我被国家测绘总局和武汉测绘学院选派出国留学,作为访问学者在荷兰国际航测与地学学院(ITC)进修,而参加ISP汉堡大会正包含在进修计划之中。1980年汉堡大会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是有里程碑意义的,因为此后该组织的名称中正式增加了“遥感”词义,由ISP改名为ISPRS。我本人也从该大会的学术交流中获得教益,进一步认准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出国进修和学术研究方向;继而在1981年,我们在ITC进修的中国学者组(杨凯、熊允太、王任享、林宗坚、文沃根、马李荣)经王之卓教授的推荐,又到当时ISPRS秘书长Konesny教授所领导的、著名的西德汉诺威大学影像处理实验室(IPL)进行了三个月的合作研究,受益匪浅。此外,受ISPRS发展和更名的启迪,我所在职的武汉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于198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系)。

  记者:此后我国与该组织的来往就越来越多了吧?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

  杨凯:这种来往可体现在积极参与交流活动以及密切合作研究关系等诸多方面,其中每次都派团参加ISPRS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方面。1984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15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由副理事长王之卓教授任团长,由来自国测、军测、煤炭、有色、地震等部门15人组成的代表团。我国向大会提交了18篇论文,王之卓教授在第六委员会作了关于东南亚摄影测量与遥感教育状况的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关注。我团在科技展览中展示了有关我国测绘科研、教育、生产、仪器制造等方面情况和科技成果,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系统展示宣传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发展状况。我团也从这次大会上看到,1980年至1984年间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运用,而模拟测图仪几乎没有新产品出现,显示出从模拟向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动向。

  第16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于1988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以王之卓教授为团长、我为副团长的35人代表团参会。值得强调的是我国在这次大会上获得了两项显著成果:一是,王之卓教授被大会通过成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按照ISPRS会章规定,ISPRS荣誉会员总数同时不超过7位,获此荣誉的都是在国际上有声望、有贡献的老资格摄影测量学者和学会活动家,而且只有在原成员去世后才能递补。王之卓教授被接纳为ISPRS荣誉会员,这不但表明他个人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得到了公认,而且反映了国际上对中国的国家地位和学术成就的充分承认,是我国测绘科技界、学术界和中国测绘学会的一大光荣。二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系主任李德仁教授当选为ISPRS第三委员会(数据数学分析委员会)主席,开创了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界在ISPRS机构中担任重要角色的记录。此外,这次会上我国有7篇论文作了口头宣读,52个课题成果作了张贴报告;在技术展览会上展出了6块表现中国测绘科技发展状况的展板;我和楚良才还被特邀作为专门议事成员分别出席了“国际测图与遥感卫星系统计划”和“促进亚洲遥感活动”两个专题讨论会,并代表我会分别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199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17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由我担任团长的九人代表团。我国大陆参加这届大会的注册人员为60名,加上我国台湾省学者和在海外留学人员,中国是出席此次大会人数第二多的国家。我国学者向本次大会提交的论文有50多篇,其中有两位获青年作者最佳论文奖、三位获最佳展示论文奖。我国在这次大会上有两项突出举动:一是,通过我方争取和承诺,大会确定1994年第六委员会会议及ISPRS理事会议将于10月份在北京召开;二是,首次在代表大会上明确表达了我国申请承办ISPRS大会的意向,并为此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活动,这是此后十多年我国申办ISPRS大会一系列努力的开端。

  第18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于1996年7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这次大会的意义在于首届ISP大会1913年在维也纳召开后的83年又一次在此召开ISPRS大会。中国测绘学会派出了以李德仁院士为团长、张祖勋教授和陈军教授为顾问的11人代表团参加了大会全过程。中国学者向大会提交了38篇论文,11篇在各专题会上作了口头报告。在获得这次大会的10名最佳青年论文奖获奖者中,中国学者占了4名。大会期间,我国学者与众多国外学者和我国留学人员较为广泛地进行了交流,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了合作意向。

  2000年7月在荷兰举行了第19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争办ISPRS大会的首次冲刺,预定目标是取得2004年第20届大会的主办权、由我担任大会主席;否则由陈军教授竞选第二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测绘学会和国家测绘局组成了以我为团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李德仁院士和总参测绘局成仁荣副局长为副团长、国家测绘局国际合作司白泊司长为秘书长的56人代表团参加大会,我国实际参会人数达94人。尽管会前、会上做了大量的争取和宣传工作,通过两轮投票我国最后负于土耳其而失去大会主办权;但有幸的是在后续的技术委员会竞选中,中国胜了瑞士由陈军当选为第二委员会主席。在这次大会上,我国学者积极参与了各项交流活动,提交了51篇论文,其中口头报告论文17篇,张贴论文34篇。中国四维北京公司参加了大会的商展,展示了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及扫描仪等软硬件;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利用中国四维北京公司的展台,演示了Geostar软件;适普公司的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也由外国公司代理参加了商展。

  2004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20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对我国是富有纪念意义的。这次我国派出了以我为团长,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陈军教授、国家测绘局外事办公室主任王倩为副团长的50人代表团参会。在这次大会上,我国终以135票对25票的极大优势胜过澳大利亚,获得2008年第21届ISPRS大会主办权。与此同时,陈军教授当选为下届大会主席,进入ISPRS执行局,标志我国学者在国际测绘学术组织中占有了重要地位,这为我国在国际测绘科技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次大会还增设了由中国测绘学会提供的“王之卓奖”,这是为纪念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创始者、ISPRS荣誉会员王之卓院士,并为促进空间信息科学的进步而设立的奖项。

  可以看出,我国测绘界与ISPRS的交往已经有了几代人的经历,我国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第21 届ISPRS大会得以在北京召开决不是偶然的。

  记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我国测绘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杨凯:摄影测量与遥感是测制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基本手段,它同大地测量与卫星定位、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工程测量等一起构成了整体的测绘学科与技术体系,为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我国的摄影测量开始从模拟摄影测量的黄金时代中跨越出来,经过解析摄影测量的过渡,很快进入了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阶段,从而带动了我国传统测绘技术体系的改造和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的测绘保障和应用服务提供了现代的先进生产力。在此期间,我国测绘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了诸多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摄影测量与遥感科技成果,不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为我国测绘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实力保障。进入21世纪后,我国测绘面临着向服务型、创新型、开放型测绘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新阶段。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我国测绘在新形势下能力建设的集中体现,这又为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相信,从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21 届ISPRS大会上,我们将可望找到相关科技发展趋势的线索和谋求创新的灵感,希望我们的测绘同行积极参会,不要丢失这次送上门来的探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