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MSN,晚上QQ

来源:互联网 发布:音响网络营销策划论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3:55
 

想到这个话题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动笔写下来,今天看央视的《马斌读报》,一个女孩因为用QQ聊天,被老板发现,可能面临着辞职。而这个女孩的态度也很决绝:不让Q聊,宁可辞职。借着这个话头,不妨对互联网的进化谈一点认识。

从技术角度,MSNQQ都属于及时通信工具,不能说没有差别,也只能说是各有千秋。现在,很多公司特别是新技术公司都已经把这类及时通信工具做为重要的沟通手段,但是很多公司都做出决定,对QQ聊天做了屏蔽,而对MSN却网开一面。是因为MSNQQ在技术上有优势?还是能够对工作期间的个人聊天有所限制?从个人使用的感觉,即使有也没有那么明显。厚此薄彼的原因更多的在于两种及时通信工具在品牌属性上的差异。

很多人的印象中,QQ是和网恋、异性、情感甚至一夜情等这些私密性的个人生活联系在一起的,QQ的聊天更像是陌生人之间的一种兴奋游戏。而MSN则多是为了方便于工作上的沟通,即使是个人之间的交流,感觉上也要比QQ更阳光,少了一点“暧昧”的因素。

如果定义两种工具之间的品牌属性差异,可以说MSN代表的是职场文化,而QQ则代表的是酒吧文化。

这可能是很多公司在上班时间屏蔽QQ而放行MSN的原因所在。

放到一个更大的视角,我们都可以看到,原来混沌的互联网世界正在出现的分化,一种是阳性的信誉化的互联网,一种是阴性的情感化的互联网。

无所谓说那一种更好,因为两者都是人类所需要的,正如尼采把艺术分为酒神文化和日神文化,其实酒神和日神代表了人类的两种不同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是从信息经济切入,将沿着两个方面进一步更好的匹配社会的要求,一个方向是从信息经济向信誉经济发展,一个方向是从信息经济向艺术经济发展。

信誉经济就要讲品牌、讲诚信、讲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这个方向,网络实名制可以说是正得其时,也是一种制度保障,包括在博客中出现的一些实名博客,其实这些博客体现的就是一种信誉性、专业性的表达,实名不实名只是一种形式,即使是一个网名或艺名,长期下来,也可以做为它的另外一个名称了。

而艺术经济更讲究新鲜感、创造性、讲究新奇和不确定,对于这个方向,网络实名可能会成为一种束缚。就像参加假面舞会,如果每个人再带上一个标有姓名的牌子,自然会让舞会的情趣大减。当然怎么在个人隐私的保护和法律秩序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可能是一个不好处理的课题。

从信息经济向两个方向展开,对于网站的结构和组织方式都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但做出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可能会成为影响一个互联网公司能否成功的重要抉择点。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