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业教父Paul Graham:如何获得创业idea (2)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图片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5:53

注意idea

当你在某个方面已经活在未来的时候,注意到创业idea的方法便是,寻找那些似乎缺失了的东西。如果你确实处在某个快速变化的领域的前沿的话,肯定有些东西是明显缺失的。而“它们是创业idea”这点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如果你想找到创业idea,就不要只把“缺了什么?”的过滤器打开,同时还要把所有其它过滤器给关上,尤其是“它能成为一家大公司吗?”这个过滤器——你有大把时间可以用来测试它能否成为一家大公司,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考虑这个问题,就不但会把许多好的idea给过滤掉,你的注意力还会被转移到不好的idea上面去。

大多数缺失的东西都是需要花些时间才能找出来的,你甚至需要对自己“耍点手段”,让自己发现周围的idea。

但你知道 idea就在那里,这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技术进步不会现在就停止,可以肯定,过不了几年,就会有人做一些东西出来,并让人觉得“在x以前我做了什么?”

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再回过头来看,它们就会变得再明显不过。你要做的就是,把妨碍你发现问题的过滤器都给关掉。最大的障碍就是把当前的世界想做理所当然的,即使思维最开放的一群人也常这么做。记住,一旦你停止发问,就会裹足不前。

但如果你想寻找创业idea的话,你可能就要牺牲掉一些你认为现状是理所应当所得来的效率,并开始质疑一些事情。为什么你的收件箱满了?是因为邮件太多,还是因为你没把邮件处理掉呢?你为什么会收到这么多邮件?别人给你发邮件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为什么把邮件从邮箱清理掉会这么困难?你又为什么在看完邮件后还继续把它们留着?

请尤其注意那些让你不爽的东西。视现状为理所应当的好处在于,它不但让(本地)生活更有效率,还让生活更可被容忍。你要是知道半个世纪后我们能得到什么新的东西,但现在却还得不到,你就会觉得眼前的日子相当压抑/不爽了,这感觉就像是一个人从现在被时间机器送回到了半个世纪前一样。如果有什么东西让你不爽,可能是因为你已经活在了未来。

找到正确的问题后,你就应该把它明显地描述出来。我们在创立Viaweb的时候,所有的网上商店都是web设计师通过一个个的HTML页面一手一脚地建起来的。而在我们这些程序员看来,这些网站非得通过软件生成不可。

也就是说(说来也奇怪),能否获得创业idea的问题在于,你能否看到明显的缺失。这个过程就这么奇怪:你试图找到明显的东西,而它们却是你之前没看到过的。

既然你要做的是放松自己的大脑,那最好就不要对问题发动太多直接的正面攻击了,比如枯坐着去想idea。最好的做法可能是,把“寻找缺失的东西”的任务放到后台运行。受好奇心驱动、死磕难题吧,但与此同时,让另一自我留点心,注意那些缺失和反常的东西。

给自己点时间。在准备好自己的大脑上面,你有相当的控制权,可快可慢,但对产生idea所需的外部刺激你的控制权就要小得多了。如果Bill Gates 和Paul Allen 把自己找到创业idea的期限限制在一个月以内,那在Altair 出现的一个月前,他们又会选择什么idea呢?很有可能他们最后会做了一个不那么有前景的idea。Dropbox 的创始人Drew Houston 的确在Dropbox 之前做了一个前景差些的idea:关于SAT考试的创业项目。但Dropbox 要好得多,无论是在绝对意义上还是与他技能的匹配度上都是如此。

让自己发现idea的一个好办法是:去折腾一些看起来比较酷的项目。如果真这样做的话,很自然你就能把缺失的东西给做出来。要是改做那些已经存在了的东西的话,就没那么有趣了。

试图想出创业idea会容易产生不好的idea,而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被别人视作“玩具”的东西上面,却经常会产生不错的idea。如果某样东西被称为玩具,那就是说,它除了缺乏重要性以外,就是一个idea:它够酷,用户也喜欢它,它只是不重要。但假如你活在未来,创造了用户喜爱的酷的东西出来,它可能会比局外人原认为的更加重要。苹果和微软开始折腾微型计算机时,它们也被看作是玩具。已经一把年纪的我还能记起那个年代,那些拥有微机的人一般都被叫做是“hobbyists (沉溺于某嗜好之人)”。BackRub (Google 原来的名字) 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科学项目;Facebook 则不过是大学生互相追踪的办法而已。

在YC,但凡我们遇到在论坛上被万事通称为玩具的创业公司,我们就会激动不已。对我们而言,这就是好idea 的直接证据。

假如你的眼光足够远,你还可以把“活在未来,再把缺失的做出来 (Live in the future, then build what’s missing.)”这句话改得更好:

活在未来,再把有趣的东西做出来。(Live in the future and build what seems interesting.)

大学

我不会鼓动大学生去学什么“创业学”,“创业学”是在实践中才能学好的。最成功的创始人的例子就很好说明了这一点。在学校,你要做的是花时间把自己提升到未来里去,而大学正是步入未来的最好机会。把时间花在学习创业的容易部分,那就是浪费;你要把解决创业的困难部分的机会把握住——成为能产生“原生”idea的那类人。

不同领域的碰撞是产生idea尤其多产的源泉。如果你很懂编程,并开始涉猎其它领域,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些能通过软件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别的领域,你更有机会找到好的问题:(a) 该领域的人并不像你这样的软件人员通过软件解决过他们的问题;(b) 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后,你甚至都不清楚现状是什么样子,自然也就不存在视现状为理所当然的问题了。

所以,如果你读的是CS (Computer Science, 计算机科学) 专业,建议你不要去上什么创业学的课,而最好上上别的课程,比如,遗传学。条件允许的话,就去生物科技公司工作吧。CS专业的学生一般能在电脑硬件或软件公司找到暑期工。但如果你想获得创业idea,最好就到不相关领域的公司找暑期工去吧。

又或者别上额外的课程,而只管做东西做项目吧。微软和Facebook 都是从1月份开始出现的,这可不是巧合。在哈佛,那就是考试季,学生没有课上,都在为期末考试忙碌。

但也没必要每个项目都为创业而做,还太早了。只管做东西就行。能与其他学生拍档一起做会更好。把一个人带进未来的不只有大学的课程,周围和你做同样事情的人也很重要。如果和他们一块做项目,你最后得到的不仅是原生的idea,还有原生的创始团队——凭我的经验,这是最好的组合。

对研究要小心。一个本科生写了一个他所有朋友都开始用的软件,那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不错的创业idea。但博士论文就很少能做到这样了。由于某种原因,一个项目越被看作是研究,它就越没有成为一个创业项目的可能。在我看来,原因在于,在众多的idea当中,被叫作研究的子集太小,很难既满足研究的条件限定,又满足解决用户问题的要求。然而,当学生或是教授在做附带项目(side-project) 时,他们又会自动地转向解决用户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从研究的束缚当中解脱而获得了额外的能量吧。

竞争

一个好的idea 应该是明显的,而一旦你找到一个,你往往会有迟到了的感觉。真没必要这样,别被吓住了。担心自己迟到了其实是“那是个好的idea”的迹象之一。你只需花上10分钟做一番搜索,就能把疑虑解决掉了。哪怕你发现已经有别人在做同样的东西了,你也可能还没有迟到。创业公司被竞争者灭掉的案例实在罕见,数量少到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除非你发现的竞争者已经把你想要的用户锁住了,你就还是没有放弃这个idea的必要。

如果你拿不定主义,就去问问用户吧。你“是否已经迟到”的问题应该归到“有没有人迫切需要你计划要做的东西”这个问题里面。如果你拥有竞争对手没有的、而一部分用户又迫切需要的东西,那你就相当于拿下了一个滩头阵地(据点)了。

然后问题就成了:这个滩头阵地够不够大。或者更重要的是,谁在里面:如果阵地里的人(用户)正做着未来更多的人会做的事情,那无论它(阵地)有多小,它也足够大了。比如说,你在做一样不同于竞争对手的东西,它只能运行在最新的手机上,那它也算得上是足够大的阵地了。

在应对竞争对手的事情上犯错。经验不足的创始人经常会过多地看重竞争对手。你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你自己,而不是竞争对手。所以,好的idea 加上竞争对手要比糟糕的idea却没有竞争对手更可取。

你无需过多地担心自己是否进了一个“拥挤的市场 (crowded market)”,你只要有一套其它竞争对手都忽略了某些东西的理论就行。实际上那是很有前景的起点,Google 就是这类idea。你的理论要比“我们得做样不错的x出来”更加精确,你得把同行都忽略了的东西给表述出来。最好的情况是,你在引领潮流,而别人都在亦步亦趋地跟随。Google 也属于这类idea。在Google 之前的搜索引擎会故意避开一些根本的问题,尤其是:越快、越好地把搜索结果交给用户,用户就会离开得越快。

市场拥挤其实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既有需求,现有的所有解决方案也都还不够好。创业公司不该幻想能进入一个特别大而且还没有竞争者存在的市场。所以,任何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要么是带着秘密武器进入了一个已有竞争对手的市场(像Google 一样,把所有的用户都抢过来),或者是进入了一个貌似不大,但实则随着发展会越来越大的市场(像微软一样)。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