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做的骨肉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版百度云如何提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8:34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不禁浮想联翩,纵是水,也有千种姿态,万般形状,红楼诸女,又各赋何种水的特质呢?心有所思,便略记下一些,酝酿数日,将最重要的金陵十二钗各各分类,赋于每种水的特质,或喻其志,或喻其态,诸般不等。

湘云醉卧

江水:湘云 历来多的是宝黛之争,却鲜少有人将湘云与宝黛相争,但我心深处,最喜却是此女之爽快大气,所以将她排在第一位。

  湘云个性奔放热烈,不拘小节,可谓大观园中独一无二。在那样的时代,女子若非学林妹妹的弱不禁风,便是效宝姐姐的端庄大方,若有几个似湘云般的女子,也可称另类。 书中的湘云,快言快语,爽利机敏,而且不乏小女儿娇态。她虽出身大家,却没有被那些所谓的规矩阶级所羁绊,初结海棠诗社时,她一句也宜墙角也宜盆,把随意平和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湘云生在现代,以她那种心胸和性格,最适合为一起分享秘密的闺中知己。

我喜欢夜读红楼,因为可以沉浸在书中的意境不被打扰,而每当心魂走进大观园中,我总是第一个见到这个青春横溢的女子言笑晏晏于芍药丛间。之所以将她比为江水,是觉得只有江水之肆意奔放,才能比湘云的开阔心胸和男儿气概。她与林妹妹差不多的身世,却从不自伤自怜,反倒是众人的开心果。同样的秋天,林妹妹看到的是如果是哀伤的落叶片片,那湘云看到的定是欣喜的果实累累。

  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拿来喻女子气概好象有点过了,但在我看来,非但不过,反觉江水不足以喻湘云之态,因为少了她身上小女儿的柔媚。

探春赏花

泉水:探春

据曹雪芹留下的前八十回推断,探春是元春之后又一个王妃。她的敏锐机变自不在话下,更难得的是一个清字。王熙凤在管家时,搏命似的往自己腰包里敛财,但探春却毫不客气的驳回了自己亲娘要给舅舅添加二十两银子做烧埋之费的要求,虽说当时是为立威,但她在之前对吴新登媳妇欲欺瞒她的行为洞若观火的明白,让人不得不叹服她的清明。有时候觉得,探春之性,宛若包着钢铁的丝绒,外在看来和顺温软,内则至刚至强。

  以探春眼光之锐利,如生为男子,必是人中龙凤,强过贾宝玉千倍。她对贾家的势败早有忧虑,也尽自己的能力改善周围的环境,然大厦将倾,独木怎撑?在那样一个以男权为主的时代,最优秀的女子也不过管一管家务事。探春生为女儿身,只能在深闺徒叹奈何罢了。最终,她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帆风雨,远嫁海外。

  我看电视版的红楼,看到探春远嫁这一节,只觉悲从中来,心酸难抑,待大船远远开去,便忍不住落泪。堂堂一个大国,无力御敌,竟然将一个洁净女儿,就这般送入那不知名的王宫去和亲!元春就是在深宫不明不白地死掉,难道要再加一个探春? 纵然探春有千般手段,但在那身单力薄的虎狼之域,教她如何施展?语言是否相通?风俗是否相妨?君王是否也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争宠?一切的疑问,都没有表明,只有探春凄苦的眼神告诉我,前路莫测!

  及至看书,心下稍安,高鄂的续写虽不如曹雪芹预计的出彩,但毕竟没让这个我喜爱的女孩儿过着悲惨的生活。之所以用泉水喻探春,一来是因为探春有才,治家手段不逊于王熙凤半分,而泉水多半含丰富矿物质,营养丰富,常饮健体明目,温泉还可治病。二来是因为探春远嫁,泉水虽清洌,但多半藏之于深山,不被人知,探春远嫁后,在那见不着父母,看不到亲友的地方,也与深山清泉无甚两样了。三是因为探春之性罕见,大观园中,谁能兼有她的敏锐眼光和决断手腕?王熙凤自己也承认,不如这个三姑娘,而其他只知道风花雪月的女孩子,又有谁有她的缜密心胸?

  将她排在第二位,是我斟酌万般后的决定,她与湘云在我心中的地位,其实一般相差无几。但因为湘云之活泼开朗又更得我心,此所以湘云排第一,而探春排第二也。

 黛玉葬花

雪水:黛玉

黛玉是红楼中的奇女子,应该说,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会见!她是不属于人间的,便是月里的嫦娥,只怕也要在她的绝世才情面前逊色三分。那一曲葬花词,教无数人为之神魂俱醉,也教无数人心碎神伤,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情操,让我在想到这篇文章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以雪水来喻黛玉。

  黛玉之洁净自不必说,她飘然出尘的那种形态,应该也不属于人间。她是住在人心里的一个精神偶像,可望不可得,但力量却巨大无比。所以宝玉在黛玉离去后便魂不守舍,概因精神已去,灵魂已空也!黛玉的才情,应该也说是世所罕见了,但我最喜她的,不是她的才情,却是她的真。黛玉待人,素以爱使小性子闻名,但她一旦视人为友,却坦然相告,其真可敬可叹。

  黛玉之性,有时候觉得与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有几分神似,两人一般的才情绝世,一般的博闻强记,最难得是一般的痴。而女儿之痴,又比男子之痴更惹人怜惜,但黛玉之痴最终没能胜过宝钗的安分随时。怡红院里吹吹打打娶新娘的时候,黛玉却在只余一弯冷月的潇湘馆泪尽焚稿。看到此处,不是心酸,只觉是万箭攒心,浑身麻木。

  之所以将雪水赋予黛玉,也因她的冰雪聪明,雪水洁净却易逝,而林妹妹的一缕芳魂无觅处,也如雪水渗于地底后再无痕迹吧。

宝钗扑蝶

海水:宝钗

宝钗历来被男人视为娶妻的最佳人选,她品格端方,待人随和,有治家的能力,但在事不关己时却是一问摇头三不知。是谓贤妻!

  宝钗安分随和的个性,让一向刻薄的黛玉都挑不出毛病,做女人做到宝钗这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极了。但我是不愿意与宝钗为秘友的,概因我自己乃是一个性情愚顽之人,只喜欢简简单单对人,不喜欢一件事情绕十七八个弯儿,一句话剖成十七八半讲。而与宝姑娘为友,我总有黛玉最早的那种想法,她会不会藏什么奸?就算她不藏奸,可这社会现在这么残酷,谁知道今天她与我相携欢笑,明天会不会因为个人利益在我背后放冷箭?

  朋友之道,贵在相知,而与宝姐姐在一起,她那样的端庄稳重,什么都要用冠冕堂皇的东西遮盖起来,我可能会经常迷茫地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什么。人都是因为帮助朋友而感到自己存在的可贵,而宝钗那样八面玲珑,圆滑世故,她根本就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她在一起,我可能会得自卑症。但我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给予她不公平的评价,在现代社会来说,职场更需要宝钗这样圆团融洽的人来调节气氛。我也不否认宝钗豁达,但我总认为,她的豁达是对人的。

  她的深沉聪慧,大概也只有海水才能喻其神吧,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些什么,别人说什么,她也仿佛浑不在意,一如海纳百川,却无丝毫的波澜。她心里涌动的暗流,也许只有她自己才能清楚吧。

熙凤读文

瀑布:熙凤

王熙凤也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物,喜她泼辣及决断的人,奉之若神,厌她恶毒及品性的人,鄙之如妓。 我对这个人物的感情也是充满了矛盾,无所谓极喜,也无所谓极厌,喜她的时候,厌的情绪就会出来作怪,厌她的时候,喜的心思又会出来作梗。

  她短短的一生,却享受了别人几辈子也享不了的荣华,但也承受了别人几辈子也经历不了的侮辱。 因为受电视影响颇深,看到书上的情节,往往就会会想起电视里更悲的形象,所以本文里有部分形象可能以电视版的为准,请各位见谅。

  王熙凤身为治家的主子,她如果没有手段,就被别人讥为无能,而如果手段太强,又被别人说太狠毒。属下是一班伶牙俐齿的管家娘子,她要费尽心机压住她们;最亲的丈夫整天朝三暮四,眠花宿柳,她却要跟在后边收拾残局;自己又因为太过好强,早失爱儿,弄得一身是病。到最后,居然要承受那个时代女人最大的屈辱——被休!王熙凤的一生,在别人看来繁华如锦,但繁华背后的悲怆,谁又看到了?

  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英雄,她身上担负着分配上下几百口吃穿住用的责任,却管得条条有理。但她借职务之便,大敛私财的手段,却也让人概然叹息。一个清净好女儿,只因为在金银里泡久了,便熏染得一身的肮脏铜臭味。

  我认为电视版红楼里最棒的一个演员就是饰演王熙凤的邓婕,她将王熙凤的工于心计,泼辣风趣演得出神入化。所以在最后,王熙凤被一卷破席裹住,被两个士兵在雪地上拉着迤逦而行时,我又是一阵心酸泪下。

  因为对这个人物的感情落差太大,所以想到,只有以瀑布之水,才能比她短暂却激烈的一生。

元春题匾

泪水:元春

书中对元春的着墨不多,但却清清楚楚的勾画出一个为了家族含悲吞声的女性形象。她的地位极高,才情也自不必说,她虽自谦微才,但她能品出宝钗黛玉较之众姐妹的不同,并因贤孝才德晋为凤藻宫尚书,自然也是锦心绣口。

  元春省亲,可谓书中最大的场面,奢华之极,但元春却当场落泪。她为什么要在那样喜庆的场面落泪?喜极而泣虽然可解,但我看来却未必。心里以为,元春是红楼中最孤独的一个女子。想那宫廷倾轧,勾心斗角,她要费多大的劲儿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身世悲凉的黛玉,尚有宝玉这个知己,早年丧夫的李纨,尚有儿子贾兰聊以安慰。但元春,她父母双全,姐妹众多,身世显赫,却要以一双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族的辉煌;她贵为皇妃,膝下却无一子半女,她的寂寞和悲苦,谁看见了?

  她有亲生父母,却不能对父母讲她的愁,她是整个家族的荣誉,整个家族的依傍;她有丈夫,却不能对丈夫讲她的悲,她要与无数的女子分享那个皇帝丈夫;她不能对朋友讲,在那个华贵非凡的金丝鸟笼里,她根本就没有朋友。她的悲哀,只能在月色如水的夜里,自己暗暗地吞进肚里,再悄悄地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化为泪水。

  在这次的归类中,其他喻十一钗的水均为自然之水,唯独喻元春的是来自人身上的泪水。泪水乃是人身之物,喜怒哀乐之时,均可流出,但一个人一旦无泪,多半也再无情绪。元春死后,贾家从繁华着锦的盛景,慢慢地走到家散人亡的凄凉,如果元春在世,又怎会有这等境况?所以,我将泪水赋予了元春,概因为她是贾家的灵魂人物。

迎春小憩

雨水:迎春

每每看到关于迎春的篇章,我就有些儿想摇头,心里浮出的感情是悲哀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迎春生性平和,是典型的老好人,在那个世外仙源大观园中,她是主子,又姐妹亲爱,虽然偶尔有丫头老妈子闹出一些小事,多也无伤大雅,她看来是挺幸福的生活着。但一旦嫁为人妇,遇到中山狼一般无情的孙绍祖,她懦弱平和的个性,只会为她带来不幸。

  迎春的出现,恍若是一场温柔的雨,淅淅沥沥的度过她短短的生命,便随着太阳的出现蒸发在空气中。

李纨观梅

井水:李纨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想到李纨的时候,孟郊的这首《烈女操》不由自主的浮上心头。于李纨的心情,我不知道这首诗是否合她的心意。她青年丧夫,膝下只余一个稚子,在那样荣华富贵的家庭中,她独自守着自己的情操。至于这份情操,我很有些儿怀疑,到底是当时的社会强压在她身上的锁枷,还是她自己愿意扛起的。在这两种看法中,我更倾向于前一种。

  她的一生,好象从未为自己认真的活一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看来仿佛一个端庄贤孝的贞烈女子,但那贞洁的美名,是她用多少的哀愁和孤独堆砌起来的?李纨最后因为贾兰的荣华而穿上了凤冠霞帔,可算是老有所依,但那又如何呢?子孙自有子孙富,于她的年华,却也不多了。

  她就如同一口井,生时解决着无数人的焦渴,但慢慢地,终于还是干枯了。

惜春作画

塘水:惜春

惜春是贾氏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个性冷僻,因为看破三个姐姐不幸的人生,出家为尼。

  对惜春的感情有些儿奇妙,一方面叹其可怜,青春芳华,竟从公候小姐变成了独伴孤灯的尼姑。一方面又觉得,在家族遭遇了那样的危难之后,她如果不想被尘俗污染,出家也许是唯一的一种避世之道。

  惜春后来的生活,也许就平静如大观园中那一池被湘云和黛玉吟诵过的塘水吧,平平淡淡地存在着,只在夜晚放出清幽冷洌的光芒。

红楼巧姐

 

河水:巧姐

巧姐的出场最晚,按理说十二钗的压轴戏应该由她来演,但高鄂的续写,却让我对这个人物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她没有太鲜明的特点,也没有过人的才情,她母亲身上的伶俐机敏似乎全没有遗传给她半分,在十二钗中,她可算是最平凡无奇的一个。

  也许是母亲太过强势,她在母亲的保护之下安享富贵,所以才没有养成什么特点吧。

  之所以将河水的特质赋给她,是因为觉得河水是最普通的一种水流,有山有水的地方,河水到处纵横,也一如巧姐平静的个性吧。

可卿风情

露水:可卿

秦可卿是十二钗中第一个丧命的,据说原因是淫,我却仍然抱有一些怀疑。她兼具钗黛之美,袅娜风流自不必说。这样一个水做的美人儿,入了贾珍那种人的眼,以贾珍的虎狼之性,又怎会不磨刀霍霍?

  秦可卿并无强势的娘家,一家人倒还似是依傍着贾家,她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想,几与元春无疑。她在生之时,秦家在当地,肯定不会是一般人家,但也是在她死后,秦家慢慢的没落,弟弟秦钟也一命归西。这样一个弱女子,在被自己的公公玷污后,她要如何自处?

  在看到关于她的章节时,我只是深深的觉得悲哀,是她的美丽为她招来了灾祸,是她的风姿为她带来了罪孽。她的死,对她来说,也许是一种更好的解脱,她不用再忍受着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也不用再为父母兄弟的生活劳心劳力了。

  露水是转瞬即逝的,秦可卿在红楼的出现,也是转瞬即逝,阳光出现,露水在一刹那有五彩的光芒,但转瞬之后,她所有的光彩都消失不见。

妙玉独行

湖水:妙玉

妙玉排在最后一位,也是我自己意想不到的。在之前,我只是觉得她的虚伪和洁癖有些可厌,并未到极端憎恨的地步,但到了为我自己心中的金陵十二钗排名时,她的名字却越排越后。虽然排在最后,但并不是因为她多么的惹人讨厌,而是因为,在这十二女子中,她的个性最不让我喜欢罢了。

  相对于黛玉来说,妙玉象是她的一个出世版本,但我为何喜黛玉却厌妙玉呢?一切只不过因为妙玉太过矫情造作和虚伪。黛玉孤高绝尘,但她有真,妙玉也一样的孤高绝尘,但她的伪却让人厌憎,此所以我不喜也。

  虽然妙玉的排行最末,但她的才情和个性却也不可抹杀,我拿来喻她的,要用湖水。而喻她的湖水,依我看来,必定要用阿尔泰深山中的喀纳斯湖才能与她相比。

  喀纳斯湖是一个圣境,清澈如一滴地球的眼泪,但随着游人的渐多,有愈来愈多的人将垃圾带给喀纳斯湖。妙玉之性,亦如喀纳斯湖,看来清澈如地球的一滴眼泪,但又有谁知道,它哪一天会因为被污染而消失无影呢?


附上葬花词一首

      

林黛玉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

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肋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