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节能是伪科学?

来源:互联网 发布:修改pop3端口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08:41
cooliscool2008-08-20 22:37变频节能是伪科学?

某网友:DXHB你好,我是一名研究供水变频器的在读XXX,现在正在写一篇关于供水变频的节能文章。看了你写的帖子,有了很多的想法,也查阅了很多资料。

我看到的文章有70%以上都是以很具体的实例说明了节能效果,而且大都是集中于水厂供水。文章中没有象你在贴子中要求的那样给出了各项参数,但从能量守恒角度看,同样是一年(假设用水特性是一样的)耗电量,采用变频调速前后的确是出现了节能的效果,而且一般都在20%左右,不知你对这有什么看法?

不论是谐波损耗,效率降低,还是其他中间环节出现的能量变化,从总体来看变频起到了节能效果。同时,实际当中可以采用很多手段来见效谐波损耗,采用电抗器就是常用的一种,电机的铜耗可以采用电流控制的优化算法来减小。当然,这可能还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原来的水厂供水系统由于考虑的供水欲量较大,选用的电机和水泵与实际现比出现了选型较大的情况,但我认为这种选型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城市供水在总体趋势是在向上发展,当人口增多总体供水需求变大时,这样的选型就能体现她的合理性。

你提到,变频器在普通的恒压供水中的能源损失一般在30%以上;在自来水厂的恒压供水中的能源损失一般在20%以上.------可以认为正常情况下,变频器恒压供水理论上是100%负节能。

我理解的是,你是不是认为没有经过合理选型的电机和水泵浪费的能量非常大,用了变频器以后,相对减少了由于选型不对造成的能量损失,但相对合理选型后而言,仍然是在浪费电能。如果不是,那我想知道你说的能源损失针对的对象,而且这样的损失是否有理论或实际的数据依据。如果是,我觉得采用变频减小损耗,还是可行的。变频器主要能实现水泵的平滑调速,消除水锤效应,同时国外高端变频器的谐波损耗相对低端参品还是很小的,基本在5%以内。

至于高层供水及其他水压要求较高的场合,我人为变频节能不现实。但这些不能否认在大型水厂供水的节能效果,看到你提到了变频时的水泵效率衰减示意图我很想看看,因为具我查《离心泵》,机械工业出版,陈乃祥,书上给出了如下图的离心泵综合特性曲线




 

上面假设,A为开度最大时的管网阻力曲线,,额定转速960r/min,当流量要求从MN时,对应的泵转速为530r/min,j降到了原来的55%,且水泵工矿点的效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

节约的能量远远大于水泵效率下降带来的能耗损失。不知,你对我的分析是否赞同。

 

回复:请允许偶对骗子误国误民的强烈愤慨!)

请允许我指出你分析明显错误的地方并从新分析:

1.     当流量要求从MN时,对应的泵转速为530r/min,j降到了原来的55%,且水泵工矿点的效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是指水泵自身的高效区效率已经下降了7%.

2.     在泵转速为530r/min,降到了原来的55%,水泵流量在1m3/小时,极限扬程也只10,在固定管道压力下,根本不能输出水.效率为0.( Q/H曲线3-4)而此时水泵的最低功耗不会低于1KW.

3.     根据该水泵的Q/H曲线1,该泵合理工作的输出扬程是22-23.

4.     在管网水阻波动为21-26,该水泵效率仍然可以保持84%.

5.     同样在管网水阻波动为21-26,如果采用变速运行,计算该该水泵在频率为42HZ,极限扬程是20,此时效率是0.计算方法(42/50)2·28.5米=20.------注:28.5米是额定960r/min时极限扬程; (42/50)2变速运行扬程变化计算公式.

6.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变速运行自身的高效区效率已经有大幅下降趋势. Q/H曲线1-4的高效区效率分别是:91%;84%;82%;78%.

7.     同样如您所设想条件,当流量要求从MN额定960r/min,水泵效率分别是84%70%.如果采用变速水泵高效时的频率是18.75(160/60=50/18.75)很明显在管网要求扬程21-26情况下,此频率明显不能输出流量.在管网要求扬程21-26情况下,重复以上计算,允许频率变化1-1.5HZ,由此节约的电平均只有1%,不能补偿变频器的固定损耗,更不用说谐波损失,与回收成本。

8.     通过以上细致的分析,您应该能理解为什么我说水厂变频节能的实质是PLC节能,而变频器只不过是个不光彩的骗子道具!而采用变频还加大宝贵能源的浪费!

9.     那么,为什么骗子(包含个别无知的知名专家)一定要借变频器充当道具?理由很简单,一般水厂水泵总功率在3000KW左右,因为是多机并连,通过减少开机数量,需要采用变频控制的功率不到300KW,实际变频器成本不到120/KW.此时骗子为了迷惑并安慰用户一般都会投入1000KW左右的变频器,其中如果有必要完全可以用成本40/KW的软启动器冒充700KW,实际总成本低于30万元,而采用变频节能,能以莫须有的控制软件无形成本为由,将费用虚高到1-5百万!!!!!由于个别水厂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普通文盲没有多大区别,原来造成的浪费一般有30%左右,通过PLC控制可以减少浪费25%,再扣除变频器额外损失,实际节能20%很容易。骗术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不假借变频器充当道具,充其量报价只有5万。

10. 变频器是另一种形式的洋垃圾,给我国造成的能源与无效投资损失不计其数(上千亿)!变频器唯一合理用途是精确调速,以牺牲能源来满足工艺要求。

11. 变频节能其它没有科学根据想当然的借口:减少启动冲击电流----电动机在设计时都考虑过启动冲击电流,我在自己的45KW水泵上做过有载试验:连续启动1000次(间隔15秒,由于时间关系我相信电动机连续启动100万次都没有任何关系),电动机没有任何损坏迹象。启动冲击电流一般只有3-15秒,损失的电微不足道;提高功率因素---重复补偿,没有意义。。。。。。

12.解决水厂水泵效率仅仅采用调节池的简单设计,国内大型水泵实际使用效率都可以超过85%!(92%-7%的管损)比较一下浪费了多少能源!!当然,在缺乏创意,死板保守的设计者看来,即使是增加一个调节池也是违反天条,不可接受。

即使是空调循环泵,一切节能数据都在造假,实际是拆东墙补西墙。没有一家经过最简单的检验(综合能耗比)。

我建议:现在捧变频器臭脚的很多,但是出来混的都要还的。而且即使再多100倍臭脚爱好者,也不能改变变频器浪费能源的原理。最多是又一场闹剧。如果阁下知道国内被隐藏的北京XX大学、福建X自动化、等等知名学校大量变频器节能失败的案例,您的一切原来观点都会改变!有兴趣可以兵行险招,在反抗变频器节能的伪科学上有所作为,相信比盲从更有意义
cooliscool2008-08-20 22:47斑竹有点片面了,我接触过几个工程,做的冷冻水泵变频改造,一级泵系统。考虑冷冻机的允许最小流量,设定最小频率。工程改造变频装置是厂家免费做的,厂家工程投资回收是按照节省的电费进行分成。使用方不需要提供任何费用,只需要提供前几年的运行电量。改造后重新挂电表计量。据我所知,效果很好。如果有人有兴趣了解这几个工程,也可以联系我。

另外变频节能应该在国外早有定论了,现在的国外工程也都是这么做的,之所以在国内效果不好,我觉得主要是管理的问题。在中国暖通空调设施的自动控制大都是摆设,这不是设计的问题而是后期管理的问题。
cooliscool2008-08-20 22:48以上诸位观点都有些偏颇,尤其是帖子的标题

VPV系统作为一种新技术与老系统的结合,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也有新技术在实际运用里碰到的问题

我对该种系统进行了两年的实际系统测试,也翻阅了一些国内外相关资料,谈谈个人的想法

1.变流量系统实际运行下来不节能的原因并不是理论上的,根本原因是控制技术上的,控制技术的模糊直接导致节能效果的低下. 造成这一结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a)设计人员对变流量控制技术的理解、掌握不够透彻,造成在控制点、控制参数、控制方法设计上的不合理。b)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某些原因对系统的原设计进行修改,从而改变了系统设计初衷。C)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不了解和对系统控制认识的模糊,没有经过正式专门的培训而对系统进行错误的控制。比如现在常用的控制是压差控制法,而压差控制就分为三种方式:末端,近端,总管的压差控制.现在国内的变流量系统为了便于设计和施工,又都采用了总管压差控制的方法,对这种方法的认识不透彻对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效果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总的压差恒定了,水泵的频率就将不下很低,只是在某个频率周围波动,完全失去了vpv的有点.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总管设定压差作为一个变量随负荷变化,然后变频泵再根据这一新的压差运行,当然压差设到多少这是问题的关键,这方面国外提出具体做法如下:

(1)当所有的末端两通阀开启度都小于90%,这种状态连续保持10min ,把压差传感器的设定值减少10%;

(2)当所有的末端两通阀开启度都大于95%,这种状态连续保持8min ,把压差传感器设定值增加10%;

本人认为,如果真能按这一方法进行控制将会发挥出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但也可以看出,实现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还需要恨多的配套自控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流量,供回回水温,主机电流等方法进行控制,但是我们研究的还是太少,而且完全没有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

2. 片面夸大了vpv节能效果,对于水泵功率与转速的关系,人们认识还是不够清晰,能耗分析时常常存在两个误区:

A、在谈到变频控制时,总是认为水泵功率与流量成三次方关系。当流量变为设计工况时的一半时,认为功率就变为原来的0.125。而常常忽略了这一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两个运行工况必须是水泵的相似工况,在实际的运行中,并不是所有的运行工况点都是水泵的相似点,需要视不同情况而定,而不能认为三次方关系任何情况都成立(这方面我做了大量的测试实验,由于还没有完全整理出来和部分其它原因,还不能定量的跟大家讨论)。

B、忽略了台数控制,比如四台水泵并联运行,部分负荷时,四台水泵都变频控制,使流量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四台水泵的功耗变为原来的0.125,这样分析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当末端要求流量为设计流量的一半时,四台泵只开其中两台就完全可以满足流量要求,此时水泵并未变频,水泵工频工作就可满足系统要求,而不能认为所有变流量运行时,都根据水泵变频原理进行计算,忽略了水泵的台数控制,这是不合理的。
cooliscool2008-08-20 22:51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如果连最基本的原理都搞不清楚,就更不用大呼小叫什么高深的东西了.水泵效率下降和空调主机效率下降我也研究过的,这两个问题采用一些人为的设计手段和控制手段都可以进行避免:

1)水泵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水泵在低负荷,低频率下的运行,如果采用两台不同型号两台水泵,一台是大流量大扬程的,另一台相对较小,对大型号的水泵进行变频,就可提高变频水泵的负荷率,不必运行到很低效率就可实现加减泵了,这就很大程度的避免了水泵的效率下降.当然,不同扬程水泵并联必须注意很多问题,我这个提法尚处于探讨阶段,但是提出了一种VPV避免这一缺陷的方法,暖通空调杂志收录了我的一篇这方面文章,里面有比较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话可以留意一下(近期会发表).另外,当我们面前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想到怎么去解决,而不是想尽办法去否定.

2)主机效率下降的原因是水量降低,温差增大.如果选择合适的冷机台数也可较好的避免这一问题.比如一个系统用了三台冷机,当水量降到70%,只开两台冷机,降到30%,只开一台冷机.这样既满足了负荷的需求,也不致使主机的出水温度变低.当然我只是举例了三台,只要配置的合理,就完全可以降低冷机效率下降区间,即使冷机温度稍微超一点,效率也不会猛降的.这种提法也是最简单的原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

至于你说的谐波损失,我想你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提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来了,如果有条件的话,你也可以试试:

一台变频器,一台水泵或风机,一部电表,运转变频风机或水泵一段时间,比较变频后和工频下水泵的耗电量,并折算出水泵或风机的实际耗功率与运行负荷率的比值关系,如果超过了二次方,说明谐波损失有,但不是很大,至少证明了vpv有相当的节能潜力,即使是一次方以上,说明这种系统还是节能的.如果你没有条件,我正在搭这样的试验台,过些时间只能给你透露点结果.

至于我的实测数据,我想也没必要全给你拿出来看了,不知道我写的点东西能不能粘上,我只能说节能效果没有人们说得那么高,但是有相当的挖掘潜力,因为通过现场的一定调整马上就会体现出来了效果,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的说,因为这个月的电费比上个月的便宜了很多.
cooliscool2008-08-20 22:57看了一些,楼主有些帖子有理,有些就有点,呵呵,不说了。但不要随便挂伪科学的帽子,也不要任意扩大化

变频的问题,我想并不象楼主想的那样,看了一些你对空调系统的分析,有不少问题。

感觉楼主对于变频供水比较熟悉,我不熟悉这个,不过可以按常识做一些分析。

变频恒压供水和空调水系统变频的工况是不同的。恒压供水的泵两侧是保持压差的,可以说类似一种堵转状态

流量和泵的压差并没有直接关系。空调水是个循环系统,0流量对应0压差。

所以,可能楼主说的变频恒压供水很有问题,但是空调的变频水量调节肯定是有效果的。

还有,不知道楼主做过空调设计没有,我想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设计。如果很完美,的确很多地方都不用调节了,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空调系统设计时,很多负荷是无法预测的,设计余量有时很大。因此初调节和运行调节非常重要。而你提出的所谓靠阀门调的方法,和变频相比,哪个效果好是有定论的。实际上,变频节能节在哪里?就是节在实际工况与设计工况的差异上。包括2个方面,1是设备的实际能力和设计工况下需要的能力的差异,另一个是负荷变化导致的工况偏离设计工况。而空调系统恰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

空调系统中风机和水泵在低转速下的效率降低并不大。实测的结果,基本上变频调节时,能耗与转速的2.5次方以上成正比。这个比起阀门调节来要强得多了。

现在配电室一般都有有功和无功电表,自己可以很容易实测。

至于楼主说的变频器的各种损失,我想可以去找找厂家,看一些专业的书籍。这个属于电力系统的问题了,据我所知,没有那么严重。目前的变频器技术上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当然我同意一点,变频技术有它的适用范围,不能滥用,滥用是国内的毛病,但变频调节绝不是甚么伪科学。
cooliscool2008-08-20 22:59我最近完成了一项酒店的空调设计,是完全变流量系统,制冷机保持在100%负荷下运行,二次变频水泵根据回水温度调节,系统多余或是不足的冷量由一个100多立方米的承压蓄水罐调节,实现了变流量系统。由此可以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实现了多次蓄冷目的。该项目正在安装,计划在明年2月投入。

    系统不是变流量,搞什么变频!

    最近我了解到一位变频专家给人家冷冻水变频,结果低于40赫兹时,冷冻水温差不升反降,好在是调试阶段,没出事故。什么原因?冷冻水流速已经不在紊流区域。
cooliscool2008-08-20 23:00众所周知,变频器是大功率非线性电力设备。经厦门市节能服务中心对厦门卷烟厂的现场检测变频器产生的谐波损失高达自身体额定功率的20%。厦门卷烟厂由于采用的变频器比较多,线路整体谐波含量已经高达8%!
       由于目前全世界还没有(预计100年内也不会有)真正能治理谐波的技术与设备。随着变频器大规模的使用,除用户有大量隐形损失(变频器处分表不能计量谐波功率,但是总表是可以体现的!),国家电力线路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1。采用变频器节能需要考虑高达20%的隐形损失,而不是某些广告资料所吹嘘的3%-5%---任何厂家都无法在变频器上实现如此低的损耗。
          2。目前全世界还没有(预计100年内也不会有)真正能治理谐波的技术与设备。所有吹嘘可以治理的都是骗子。仍然是采用分表计量的障眼法。---如果能治理,仅仅搞定钢铁厂中频炉的谐波问题就可以发大财!
         3。正常情况下,变频器只有超过25%以上的节能才大概算是有效节能。即通过局部电度表计算的变频器节能率减去25%后,才是真正有效的节能。低于25%的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能源。

国家为什么没有禁用变频器的关键原因,是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变频器的谐波危害。
我国技术力量与政府行政的严重滞后是有目共睹的,并非仅仅是技术因素。
打个比喻:我们目前所吃的鱼、虾、蟹、肉、无不比此次公布的多宝鱼的有毒成分少(激素、抗生素、重金属)。但是,因为涉及的范围广,这是不可能禁止的。
又如:我国电网电压基本是向上波动5-10%,每年造成的浪费超过2个三峡工程。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任何人都可以明白的。现在的技术可以轻松实现电压波动小于1%,而且投资很小。但是现在还没有实现,原因自然是供电公司的利益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同样的道理,变频器虽然对电网有污染,而且根本上不可以用于节能!但是,可以促进用户多用电!电力部门在还没有造成大规模影响之前是不会叫停的。
现在任何书本都在吹嘘变频器节能,但是真正认真分析变频率器谐波问题的却没有一家!!
中国的技术末路不是缺乏技术人才,而是人云亦云的垃圾专家太多!真正有真知灼见的理论是不能得到任何重视的。我多次将变频器节能是错误的技术原理,以及现场检测的报告发到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却无任何回应。----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不叫停变频器的关键。
cooliscool2008-08-20 23:00lxm447:
朋友介绍,真的很高兴看到您的论点!
有几点拙见与您交流:
1。“主机效率下降8%.综合节能没有多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还是可以节能的?
2。“却会产生末端制冷量下降,对系统都会存在的不利回路影响更大.”-是否可以认为把原来被大流量遮盖的系统水力不平衡的隐蔽缺陷明显化了?
3。“采用变频变水量,理论上50%流量时,输入功率会减少80%,但是扬程也减少了75%.而系统的固定水阻力是不会减少75%,实际等于水泵处于低效区工作”-输入功率会减少80%是依据三次方水泵相似定律得出的吧?你既然承认“系统的固定水阻力是不会减少75%”既管网特性系数不是常数而是变量,何以又有输入功率会减少80%的结论呢?“系统的固定水阻力”与“是不会减少75%”之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4。支持您“水泵处于低效区工作”的观点!令人不惑的是理论错误,而结论却是正确的!厉害!
5。“90%的变频变水量系统是失败的,因为没有实现节能,完全停用.”-现象确实存在,90%却不敢苟同!
6。“仅考量水泵的节能(而且是某时段),没有综合分析.由于大量减少流量末端制冷量会下降很多(可以参考国标数据)很多的节能是以减少末端制冷量实现的.”-说到问题本质!在先生看来“以减少末端制冷量实现的”节能是否也是节能呢?比如我们采用遮阳的手段来减少室内冷量的需求,这样是不是也是节能的技术呢?
7。既然还有10%的成功案例,那么90%的失败是否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呢?哪怕仅仅是想象空间!
cooliscool2008-08-20 23:08lxm447:
说说我的一孔之见:先和诸位说声抱歉!因为学生无能,不懂如何将图形拷贝到贴上,所以让诸位委屈了,还好楼主给出了链接网站。

不客气地说,不论是正方也好还是反方也好都是纸上谈兵而已。你们忘记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负荷变化,这里负荷水量的主动变化是事物的本质!系统流量从M到N之间的变化并不是由于水泵调速产生的结果,而是当管网中部分用户关闭时才主动性地导致了系统流量减少。讨论的前提之一就是满足系统用户的水量需求,既供水的服务质量。在读研究生的失误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眼里只有流量没有扬程,且不知没有满足每个用户的资用压头就断水了,这时只要水泵在转却不驳水就正如楼主指出的那样效率=0。空谈节能!还敢狂谈“对应的泵转速为530r/min,降到了原来的55%,且水泵工矿点的效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正是应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也是虎犬同行吧?

楼主在批判书生的同时也犯下了自己的错误!众所周知,水泵的实际工作点是水泵特性与管网特性两条曲线的交点,水量从M降到N是因为系统中部分用户关小甚至关闭了水量,这样就会导致管网特性的变化,当管网系数S为变量时,H=SQ2公式中扬程H与流量Q之间的平方关系就难以成立,所以楼主在第5点描述的“
  同样在管网水阻波动为21-26米时,如果采用变速运行,计算该该水泵在频率为42HZ时, 极限扬程是20米,此时效率是0.计算方法(42/50)2·28.5米=20米.------
  注:28.5米是额定960r/min时极限扬程; (42/50)2是变速运行扬程变化计算公式”也就不成立了!当然结论也就不正确了。

对于研究生提到的水厂供水这样的开式系统而言H=h+SQ2,注意:在等式右边的S和Q都是变量,通常是采用了恒压供水控制策略,所以无论系统水量是M还是N,纵坐标H的值是控制量,是给定值。也就是说MN两点的流量不同,但是扬程应该相同!我们可以思想一下,当最高的一户用户在26.5米处,即使系统中其他用户都不用水的工况下,水泵的扬程一旦低于28米(28-26.5=1.5米还要用来克服管网阻力呢),系统水量就=0,效率也就556!可见第4点的“  在管网水阻波动为21-26米时,该水泵效率仍然可以保持84%”也是错误的!

另外,书生给出的离心泵综合特性曲线仅仅是某种特定产品的个性特征,并不是所以水泵的特性都是如此,在流体机械学中就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带有驼峰特性的水泵曲线!
cooliscool2008-08-20 23:09做道计算题:
主机100万大卡(额定输入功率230KW),冷冻水泵25KW(以GB50189-2005标准的水送效率计算)当主机负荷50%时,试计算变流量是否节能?
   1、冷水机50%负荷时,理论上可以减少50%流量。理论上水泵节能80%(1/2的平方),实际由于扬程与流量匹配造成水泵效率下降,以及变频器自身固定发热消耗。水泵只能节能25-40%,计10KW(此计算结果可以通过一切现场检验.另外,水力失调产生的系统损失更大,限于篇幅,暂且不讨论)。变频器20%的谐波损失(分电表不能检测,总电表有反应),即5KVA的损失,实际最多节能5KW.
   此时,冷水机仍旧维持5度温差,即回水12度,出水7度。冷水机仍旧在额定效率下工作。
    2、冷水机50%负荷时,水泵流量不变。   此时,冷水机只有维持2.5度温差,即回水12度,出水9.5度,比变流量时高2.5度。
根据冷水机制冷效率与出水温度的曲线,(或者直接用公式计算:T1/(T2-T1)×η)可知:冷水机效率提高4%×2.5=10%,节能230KW×50%×10%=11.5KW。
   变流量后,冷水机制冷效率相对下降10%,系统多用电11.5KW-5KW=6.5KW!
   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简单的计算就是没有人去做?中国已经没有专家了吗?国家为什么还要鼓励这些骗钱的骗子?!

偶心里发凉发凉的....无语、悲哀!
cooliscool2008-08-20 23:11lxm447:
1.1.“冷水机50%负荷时,理论上可以减少50%流量。”这时供回水温差是多少?

1.2.“理论上水泵节能80%(1/2的平方)”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在挖坑?难免有误导之嫌!

1.3.“实际由于扬程与流量匹配造成水泵效率下降”的依据是什么?

1.4.“变频器自身固定发热消耗”你是如何确定的?

1.5.“水泵只能节能25-40%,计10KW(此计算结果可以通过一切现场检验.另外,水力失调产生的系统损失更大,变频器20%的谐波损失(分电表不能检测,总电表有反应),即5KVA的损失,实际最多节能5KW.)限于篇幅,暂且不讨论。”是现场检验得到的数据还是由于篇幅限制,暂且不讨论的结果?

1.6.“变频器20%的谐波损失即5KVA的损失,实际最多节能5KW.”的依据就是10kw-5KVA=5KW吗?

1.7.(分电表不能检测,总电表有反应)的理由是什么?您是否认为总表要比分表更聪明呢?

1.8.“此时,冷水机仍旧维持5度温差,即回水12度,出水7度。冷水机仍旧在额定效率下工作。”冷水机仍旧在额定效率下工作的依据就是冷水机仍旧维持5度温差吗?
2.1.“冷水机50%负荷时,水泵流量不变。   此时,冷水机只有维持2.5度温差,即回水12度,出水9.5度,比变流量时高2.5度。”水泵流量不变是否就能保证“此时,冷水机只有维持2.5度温差,即回水12度,出水9.5度,比变流量时高2.5度。”吗?您认为这样的因果关系成立吗?

2.2.如果仅仅“根据冷水机制冷效率与出水温度的曲线,(或者直接用公式计算:T1/(T2-T1)×η)可知:冷水机效率提高4%×2.5=10%,节能230KW×50%×10%=11.5KW。”那么为什么暖通空调理论还要引入COP的概念呢?直接用您的T1/(T2-T1)×η公式计算不就简单了吗?

2.3.您在什么机型上取得“变流量后,冷水机制冷效率相对下降10%,”的科研数据?请问这样的数据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可以在任意机型上都能重现呢?

2.4“系统多用电11.5KW-5KW=6.5KW!”是您的标准答案吗?可以请问一下,当您出这道计算题目时是否考虑了系统其他因素对您所说的“冷水机制冷效率相对下降10%”的干扰作用呢?例如冷却水系统的水温、流量变化;冷却塔效率的变化;环境温湿度。。。。。?

能不能先不要去研究“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简单的计算就是没有人去做?中国已经没有专家了吗?国家为什么还要鼓励这些骗钱的骗子?!”这么沉重的课题,静下心来检讨下下我们自己。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耐心呢?耐不得寂寞如何能冷静思考呢?

个人之见,专家也好,砖家也罢,少了自我检讨的风度那是什么都不是了!
cooliscool2008-08-20 23:13那好,我们就这些被你认为是基础常识性问题一个一个来!
1.1.“冷水机50%负荷时,理论上可以减少50%流量。”这时供回水温差是多少?
----冷水机50%负荷,减少50%流量,这时供回水温差是多少?   5℃---基础常识性问题。
这么说你认为这时的温差一定是5℃。那么与你“2、冷水机50%负荷时,水泵流量不变。   此时,冷水机只有维持2.5度温差,即回水12度,出水9.5度,比变流量时高2.5度。”的论点是否自相矛盾呢?

1.2.“理论上水泵节能80%(1/2的平方)”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在挖坑?难免有误导之嫌!
----水泵变速理论计算公式:Q=(n1/n)Q;   P1=(n1/n)3P---基础常识性问题。
如果您这样认为,那就恕我直言:你落伍了!有兴趣的话可以去http://co.163.cn/forum/content/166_412820_1.htm灌水!也可以去http://www.chinahvac.com.cn/xuehui/HVACR06/L-04/07.htm看看去年第十五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已经形成的共识和建议。
哦!我忘了,君认为“中国已经没有专家了吗?”
您在这里强调了“泵变速理论计算公式:Q=(n1/n)Q;   P1=(n1/n)3P---基础常识性问题。”斗胆问一句:您这里的P表示的是什么功率?水泵轴功率?还是水泵叶轮上的有效功率?或者是电机的输入功率?还是变频器的输入功率?是否考虑了n1与n之间的电机效率、机械传动效率以及变频器效率的差别?
正如您所说“冷水机50%负荷时,理论上可以减少50%流量。理论上水泵节能80%(1/2的平方),实际由于扬程与流量匹配造成水泵效率下降,以及变频器自身固定发热消耗。水泵只能节能25-40%,计10KW(此计算结果可以通过一切现场检验.另外,水力失调产生的系统损失更大,限于篇幅,暂且不讨论)。变频器20%的谐波损失(分电表不能检测,总电表有反应),即5KVA的损失,实际最多节能5KW.”那么像“----水泵变速理论计算公式:Q=(n1/n)Q;   P1=(n1/n)3P---基础常识性问题。”这样基础常识还能继续成立吗?辛辛苦苦挖了坑,却把自己埋了进去。长见识了!

1.3.“实变速际由于扬程与流量匹配造成水泵效率下降”的依据是什么?
-----H1=(n1/n)2H;   (n1/n)2H的扬程下,水泵不能输出(n1/n)Q的流量。---基础常识性问题。
理由同上!基础常识应用性问题!用您的矛去击您的盾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1.4.“变频器自身固定发热消耗”你是如何确定的?
------散热量=散热风量×进、出风焓差。
你真的认为变频器自身固定发热消耗=散热风量×进、出风焓差吗?那么其物理量的量纲是什么?那么没有被冷却风量带走的热量呢?即不是以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而是以辐射等形式传递的那部分热量是从哪里来的?是否也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呢?这部分能量是否也是来自于电能的转换呢?

1.7.(分电表不能检测,总电表有反应)的理由是什么?您是否认为总表要比分表更聪明呢?
---谐波能量穿过分电表向内部电网辐射,谐波能量是总表出来的正弦波转换而成,普通电表以涡流感应电动势的方式计量正弦波功率。谐波频率在电度表的电流线圈上,感应的是热。故普通电表都不能计量谐波功率。(个人见解,尚未完全专业考证)
既然你认为:谐波能量穿过分电表向内部电网辐射。那么请问当谐波能量穿过分电表时为什么分电表却不能检测呢?
既然你认为:普通电表以涡流感应电动势的方式计量正弦波功率。谐波频率在电度表的电流线圈上,感应的是热。故普通电表都不能计量谐波功率。那么请问总表为什么却又能有所反应呢?
既然你认为:谐波频率在电度表的电流线圈上,感应的是热。这就是说谐波在线圈上了做功,将部分谐波电能在线圈电阻上被转换成热能而消耗掉了,那么请问这部分有用功在电表上是否有所反应?是否也是“分电表不能检测,总电表有反应”呢?
好了,既然电磁学不是您的强项,那就不再为难您了!建议先将这个问题暂搁。

cooliscool2008-08-20 23:17“主机100万大卡(额定输入功率230KW)”?在你看来制冷机组的标称冷量也就是你这里所说的100万大卡和主机的额定输入功率230kW一定是对应的,当主机制冷100万大卡时主机消耗的功率就是230kW对吧?一开口就知道你的功底了!没错,类似的题目在硕士考试题库中并不少见,这也正是你“根据冷水机制冷效率与出水温度的曲线,(或者直接用公式计算:T1/(T2-T1)×η)”可知的!

偶心里发凉发凉的....无语、悲哀!

原来还想给你留点面子,现在看来是多余了!
cooliscool2008-08-20 23:19因为我是反对冷冻水变频的,无论从设计上还是改造上都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大流量和变工况问题。就变频本身来讲,在一定的条件下,没有严格的对比实验谁都说服不了谁,大家在这里是白费口舌。我想在这里所要讲的是变频后将对以下几个方面造成影响,这些影响会降低效率,抵消变频后减少的泵耗功率的损失。至于是(变频)节能的效果与诸多方面造成效率的下降的最终结果是节能还是耗能?本人不做结论,只是希望大家多方面了解变频后的影响,全面地判断冷冻水的变频。
1.变频后,水泵的电流表的电流是下降了,但绝不是荔枝兔的列表那样。
因为此时水泵的特性曲线和效率曲线都会改变,此时水泵的工作点于效率是不利的。
2.变频后,变频器本身要多耗能,没有争议的是配带功率的10%-15%.
3.变频后,对电网是有影响和损失的。
4.水泵降低流速后,通过蒸发器的流量会减少,换热系数会降低(流速在紊流区内),换热强度下降后,为了要保证7-12度的工况,蒸发的蒸发温度会下降,至于下降多少要视流速对K值的影响程度,蒸发温度每下降1度,制冷机效率下降3%左右。如果流速不在紊流区内,将发生制冷机设备事故。
      另外以冷冻水出水温度5度为目标参数的变频控制,会影响某些流量不利的末端设备的制冷量。
      还应该注意的是:泵耗功率应该在一定的合理范围能,比如0.015KW/KW
cooliscool2008-08-20 23:201。同意“无论从设计上还是改造上都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大流量和变工况问题”。变频调速不是唯一之举。

2。“就变频本身来讲,在一定的条件下,没有严格的对比实验谁都说服不了谁,大家在这里是白费口舌”。能否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谐条件?所谓的谈判不就是一种双方妥协合作的过程吗?

3。“只是希望大家多方面了解变频后的影响,全面地判断冷冻水的变频”-达成共识!

“1.变频后,水泵的电流表的电流是下降了,但绝不是荔枝兔的列表那样。

因为此时水泵的特性曲线和效率曲线都会改变,此时水泵的工作点于效率是不利的。”-正确!但是量呢?效率下降0.1%是不利,下降10%也是不利!毛毛细雨是雨,倾盆大雨也是雨!

“2.变频后,变频器本身要多耗能”-没有争议!但是“没有争议的是配带功率的10%-15%”是否过于武断!

“3.变频后,对电网是有影响和损失的”-原则同意!

水泵降低流量的前提是负荷冷量减少!部分负荷对应部分流量。“4.水泵降低流速后,通过蒸发器的流量会减少,换热系数会降低(流速在紊流区内),换热强度下降后,为了要保证7-12度的工况,蒸发的蒸发温度会下降,至于下降多少要视流速对K值的影响程度,蒸发温度每下降1度,制冷机效率下降3%左右。如果流速不在紊流区内,将发生制冷机设备事故。”在这里蒸发温度是上升还是下降请您再做进一步确认!

流量减少,蒸发温度反而下降是否与能量守恒定律项背!

紊流区的范围有多大?流量低到您所说的“如果流速不在紊流区内”时变频水泵的频率是多少?是否能够将“流速”始终控制在您要求的“紊流区内”呢?

     “另外以冷冻水出水温度5度为目标参数的变频控制,会影响某些流量不利的末端设备的制冷量”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温差控制并不是变流量节能控制技术的唯一控制策略!也不是最佳策略!

     “ 还应该注意的是:泵耗功率应该在一定的合理范围能,比如0.015KW/KW”不知道这里的KW/KW都是什么物理量?

你和楼主都看到了问题的另一面,这是你们的过人之处,但是知其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全部。其实,阻碍水泵变频调速的主要门槛在于辅机节能的同时可能会导致主机的额外耗能!就像一个跷跷板。如果主机的额外能耗大于辅机节能时,系统是不节电的。你们上述所说的都是次要矛盾!因为对于闭式系统的暖通水泵而言,单从水泵系统中的节能空间远远大于诸如水泵效率、变频器功耗以及所谓的谐波损耗。。。!看问题要看问题的实质,而不是开火炒作!用伪科学去批伪科学?

如果有人问你菜刀是凶器还是厨具?你将如何对答?同理,变频器充其量不过就是一种调速工具或者设备罢了,只是被商家套上节能器马甲而已,偷换概念罢了!

具体到某一个实际项目,那就要看你如何使用这个工具了!即便是在一个变流量节能控制系统中,变频器也仅仅是一个执行器而已,关键还是要看你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优。舍本求末何来叫停之说?有人挖了一个坑真就有人往里跳哦!
cooliscool2008-08-20 23:21回荔枝兔:
很高兴我们能达到这样多的共识,根据你的答复我补充和修改一些:
1.变频后,变频器本身要多耗能-没有争议!但是“没有争议的是配带功率的10%-15%”。。。。。
关于这一点依据是:清华一位教授给我看了他们做的实验数据,在不同工况下,损失10%-22%;另外我和深圳一位变频专家谈论此事,这位专家出版过变频专论,他讲大约损失5%-10%,我再追问是运行功率还是配带功率?他讲是配带功率,由于他是推广变频技术的,所以他讲的上限我信。
2.我在176楼里谈的第4点不全面,经过你的提醒我修正一下:
4.水泵降低流速后,
(1)通过蒸发器的流量会减少,换热系数会降低(流速在紊流区内),换热强度下降后,为了要保证7-12度的工况,蒸发的蒸发温度会下降,至于下降多少要视流速对K值的影响程度。
(2)由于相对的换热面积增大,传热温差是要减少,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会上升.
(3)制冷量下降后,制冷机的单位冷量的能耗是上升的。但通常制冷机负荷在75%时的效率最高(此时不变流量),这是因为相对的换热面积增大,传热温差减少的缘故,如果考虑(1)种因素,则要重新评估。
    蒸发温度每上升或下降1度,影响制冷机效率在3%左右。如果流速不在紊流区内,将发生制冷机设备事故。
3。“比如0.015KW/KW不知道这里的KW/KW都是什么物理量?”
这是讲:在楼宇的中央空调中,每输送1KW的冷量(冷冻水),需要消耗的泵耗功率,比如要输送3516KW的冷量,冷冻水泵要耗52.74KW(运行功率),只有高手才能设计成这样,此时制冷机(离心)的功率约为600KW,不到10%,我控制的目标是<制冷机的10%.要知道实际运行不大于75KW就算不错的了!。
4.“紊流区的范围有多大?流量低到您所说的“如果流速不在紊流区内”时变频水泵的频率是多少?是否能够将“流速”始终控制在您要求的“紊流区内”呢?”
每台机都不同,要问厂家要参数!一般厂家会给出最大冷冻水温差,一般在8-10度不等,反过来算,就是流量要在100%-62.5%或是100%-50%不等,都有过几起变频烧坏主机的事故,比如深圳HQC酒店。

另外“流量减少,蒸发温度反而下降是否与能量守恒定律项背!”
这句话是不成立的。讲一种极限情况:冷冻水流量减少—>0时,换热强度下降,制冷工质蒸发的量减少,制冷机在吸气,形成低压低温.
你要是运行或是修理过制冷机就清楚了.
cooliscool2008-08-20 23:22很高兴与你交流。

变频器本身的功耗和效率以及对电网的污染。。。是不言而谕的!根据我采集的数据这是一个变量,不同的厂商、不同的型号、不同的制造工艺、不同的功率、不同的设置方式、不同的电机匹配、不同的运行条件、不同的运行工况(如是否恒力矩。。)以及不同的管理模式。。。。。。都会对其产生影响。22%实在是太高了!这样的产品不要说是用来节能了,就是单纯的调速都没有明白人敢用。试想一个能耗损失高达22%的产品,其自身的效率是多少?若将变频器效率×电机效率×机械传动效率×水泵效率,请问还能剩下什么?这样的耗能大户早就被打土豪了!如果还是配带功率,那就更不要提了!
cooliscool2008-08-20 23:23变流量是小流量大温差,定流量是大流量小温差对不?假设设定主机为出水温度控制模式,按你的思路出水温度都恒定在7度好吗?请问当“通常制冷机负荷在75%时的效率最高(此时不变流量)”时,你的回水温度是多少?这时蒸发器内的平均传热温差对数值是多少?那么变流量时回水温度你定为12度,这时蒸发器内的平均传热温差对数值又是多少呢?两者之间的蒸发温度到底是下降呢还是上升?把逻辑关系理顺了,事物的本质才能明了!不要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同理,到底是制冷量下降后传热温差才减少呢?还是因为传热温差减少,制冷量才下降呢?因果关系不要弄错!否则结果也是错误的!
依据目前现有的控制技术已经足以将流速控制在紊流区内了,如果流速不在紊流区内的工况我们就不要再讨论了好吗?连冻管事故都不能预见,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还敢变流量?那不是欠揍吗?这种低档次的东东就不要再浪费看官们的眼力了!

你所说的是水量驳送系数吧?你是否认为这里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所以“只有高手才能设计成这样”?恕我直言,这里拼的不是什么高科技,而是责任心,是职业道德,是精益求精的设计作风。只要你认真去做相信大家都能成为你眼中的高手!
需要提醒你的是,由于实际运行工况中冷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你所说的“只有高手才能设计成这样,此时制冷机(离心)的功率约为600KW,不到10%,我控制的目标是<制冷机的10%.要知道实际运行不大于75KW就算不错的了!。”是不可能的!你见过始终保持在10%的系统吗?充其量不就是自娱自乐吗?

你要希望理论下去,必须看请别人讲话时的前题,比如我讲变频损失的范围在10-15%,并不在于是专指在什么情况下,在你的列表中的范围不是更大?!
我根本不想与你纠缠具体的数字,你讲你设计的“水量驳送系数”是多少为好?你都设计了多大?现实中绝大多数是多大?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设计的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泵的泵耗功率(理论上)是一定的!
至于你提到的“流量、冷量、温差”等之间的因果关系我想我是清楚的,我想问我在上述的论述中有错的地方吗?哪些是必须要通过搞清楚因果关系才能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里的楼主本来就不是我,没有人想和你理论什么,说破大天去也就是相互交流而已,你要看成PK那就随你!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设计的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泵的泵耗功率(理论上)是一定的!”正说明了你对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的无知!面对一个具有显著末端主动性调节属性的系统,你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如何如何!
请问当你“设计的冷冻水系统的冷冻泵”在额定电压和工频条件下运行时,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否会变化?(理论上)也行!
当末端阀门90%关闭时和100%开启时你“设计的冷冻水系统”的管网压力会一样吗?管网特性系数会不会产生变化?在不同的工况下你的泵耗功率如何实现“是一定的”?(理论上)的也行!
cooliscool2008-08-20 23:27作为刚刚从事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外行人(非暖通专业),看了各位的论点后想提几个“幼稚”的问题,望各位不吝赐教。
1)Chiller Water的温度每上升1℃,主机效率效率到底增加多少?
    我拿YORK、TRANE和McQuay的几种主机参数(每种取5-8个额定冷量)做了粗略计算,大约是在2.51%-3.15%之间,算术平均值2.9%,离4%有较大的差距。
2)Chiller的出水温度可以随意上调吗?出水温度上调后,按7℃出水来设计的末端设备能否继续保证制冷效果?(我只知道需要冷冻除湿的场合肯定是不行的)
    目前大多数厂家都把上限设在9℃,如果确实存在上限,我遇到的几个工程问题就不好解决了。例如上周的一个建筑Chiller出水8℃回水8.9℃,是否应该建议他们换掉2005年才安装的TRANE主机?还是再买台更小的风冷机?这些非变频节能方案投入的费用和“麻烦”比装变频更小吗?
3)到底有没有理想的中央空调设计方案?
    过去半年改造了十几个中央空调系统,发现设计余量有的大得离谱,有的又把水泵设计小了。仔细打听后才明白设计和施工是两回事,设计师宁可放大余量以免工程施工中的缺陷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至于电费问题是业主才需要考虑的。
    虽然有些新式主机号称冷却水可以低至14℃,但实际低于16℃时就开不了机了,我们不得不减少冷却水流量。另一种情况是很多系统不用大水泵,高峰期总有几个位置制冷效果差。重新布管的可行性不大,用大水泵工频运行又总觉得对不起业主。
    在这些不合理的现实下,不靠变频又如何才能节能呢?我手头还有一个冷冻水量大于主机满负荷流量而制冷量只需70%的“特案”,不知哪位可以给我指条合理改造的明路。
4)无功和谐波问题
    见过几个电抗器和滤波器都不装的变频案例,现场的PLC都无法连续运行,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大钱都花了还在乎小钱。进线电抗器我是从来不敢省的(进口电抗器也就相当于变频器造价的20%),使用的西门子MM430变频器+进线电抗器实测功率因数都不会低于90%。奇次谐波比率由于手头缺乏仪器还测不到,西门子的工程师说装LC输出滤波器可以进一步减少谐波,有机会找个对谐波敏感的项目试试。
5)水泵的效率问题
    各品牌的水泵在变频情况下的表现相差很大,我怀疑与泵体的局部结构有关(我基本不懂水泵),配置变频电机也会相对提高水泵的总效率。从手头广东/*/美国各一家的资料看,安装普通电机时美国产品的效率曲线最平坦,在50Hz至30Hz的频率下,总效率仅下降不到20%(资料中提供的相对比值,未经实测),估计今后无论新旧系统都会推荐业主使用这种泵。由于厂家一再要求保密,所以具体资料无法提供,有兴趣的可以找熟悉的厂家要,他们一定有这方面的数据。
6)实话实说可能会好点
    对于新的建设项目,我通常会把变频的问题与业主讲清楚:设计方案肯定是有余量的而且不可能不留;实际运行负荷肯定远远小于设计的最大工况,特别是在冬季小负荷时。愿意装您就装。
7)理论节能效果和实际应用的差距
    任何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都是以不影响使用效果为前提的。很多人要求拿出具体的对比数据来证明变频节能还是不节能,很抱歉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每年同一季节的平均温度是不同的,相差4-5℃很正常,例如刚刚过去的这个暖冬和寒春。2006年2月和2007年2月的冷负荷相差很大,装再先进的仪表都是没有意义的。
cooliscool2008-08-20 23:271.
你自己做出的实验数据不是已经给你答案了吗?暂且不说不同品牌,不同机型,就是同一台制冷机组在不同温度平台上同样上升一度,主机COP的变化是常数吗?仔细去看看你的试验记录就知道了。在实验科学中正确地分析实验数据和正确地采集数据同样重要!如果你取得了足够多的工程数据,你就会发现24%仅仅只是一个数据分布区间而已。即便是同一品牌、机型,甚至是同一台机组在不同的工况下,所采集到的数据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不同的冷凝温度、管理方式、运行策略,甚至使用年限、维保质量等等都会对你采集的数据产生耦合影响,并不是你所谓的厂商保密,而是厂商也不知道罢了
2.
目前大多数机型不但能对蒸发器的出水温度实施调节控制,甚至可以允许用户自主选择使用冷冻水出水控制还是进水控制。但是绝对没有一家厂商可以容忍你“随意上调”!何况在实际工程中你见过用户要求“Chiller的出水温度可以随意上调吗?”
对于你给出的“目前大多数厂家都把上限设在9”的结论实在不敢苟同!“例如上周的一个建筑Chiller出水8”,你给出的实际数据并不能支持你的论点啊!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不知道你“遇到的几个工程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在订货合同中是否得到过设计师的技术支持?还是你自己老子天下第一?如果机房设备与末端设备不能匹配和谐运行你遇到的几个工程问题理所当然地就不好解决了。
“例如上周的一个建筑Chiller出水8回水8.9,是否应该建议他们换掉2005年才安装的TRANE主机?还是再买台更小的风冷机?”你有没有对产生0.9温差的具体原因实施分析呢?动不动就以专家的姿态说我是难道你就不怕人家用刀砍你?
3.
虽然你“过去半年改造了十几个中央空调系统”,平均一个月要做2个项目,实在佩服哦!表面上看也是个实践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了,自嘲为“作为刚刚从事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外行人(非暖通专业)”实在是太谦虚了!

无论是“应该建议他们换掉2005年才安装的TRANE主机?还是再买台更小的风冷机?”还是“靠变频又如何才能节能呢”,甚至是“不得不减少冷却水流量”、换泵、改造系统都是改良系统获取节能收益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开个药方≠开个医院,思维创新,辩证施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实质。


你遇到的问题我也碰到过,变频器产生的谐波干扰是不争的事实,在实践工程中普遍存在,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除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大钱都花了还在乎小钱。进线电抗器我是从来不敢省的(进口电抗器也就相当于变频器造价的20%)”这种传统思维之外,难道就没有其他出路了?你有没有想过不装进线电抗器呢?甚至不用变频器也能实现水泵调速呢?5.

水泵的效率是由水泵的实际工作点决定的,离开工作点狂侃“在50Hz30Hz的频率下,总效率仅下降不到20%”是没有意义的!在目前绝大多数负荷主动性调节的暖通空调系统中,水泵的实际工作点仅仅是跟随负荷变化二被动改变的。也就是说,在相同频率工况下,由于水泵实际工作点的不断变化,水泵的实际工作效率是不同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6.

“任何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都是以不影响使用效果为前提的。”是不是改成:“任何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都应是以确保系统运行安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为前提的。”会更好一点?
“很多人要求拿出具体的对比数据来证明变频节能还是不节能,很抱歉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不是改成:“在环境气象条件不均等的前提下,尚难以实现。”会更好一点?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