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之路,松柏苍青

来源:互联网 发布:医疗网络咨询技巧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3:08

    题记:仅以此文回首一个准林业工作者4年的GIS之路

    写下这个题目时,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

   

    (一)与君初相识,赶脚爹被坑

    初识ArcGIS是在08年刚考上研究生的暑假,这点说来实在惭愧——本科整整4年都不知道ArcGIS是什么,甚至连听也没有听说过——但是,这实在不能怨我没有天天向上,原因很简单:我是某林业大学林学系的学生,我们的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除了3S技术导论这门专业选修课与GIS有两毛钱关系外,其他课程真心跟GIS没有半毛钱关系,so that写到这里时,我虽不后悔所选的专业,但我想呐喊一声给林学课改的老师们,让林学的小盆友们在本科时就学ArcGIS这个软件吧!真的灰常有用!回首4年的点点滴滴,再谈ArcGIS时,只有一种感觉——相见恨晚!但,08年那个暑假ArcGIS刚走进我的生活时,那时的心境比之当下只能用大相径庭来形容。

    话说那时本博(且以“本博”妄称之)刚考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研(多野外出差,跋山涉水),时常小兴奋,一个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人在上学期间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野外亲近大自然,包吃包住包风景还发补助,五个字——投其所好,爽!暗爽中,郁闷的事情还是来了:7月某个不沉闷的下午,在一间很沉闷的办公室,本博被导师叫去分配任务——给某地区航片乔、灌、草做矢量化,在导师大人的电脑上邂逅了ArcGIS,煽情点说,只那一眼,却将此生不解的情缘悄悄种下。。。。。。

    “就这样建mdb数据库,然后添加进来,开始编辑,再这样来勾图斑,然后分乔、灌、草三类来填写之前命名的属性,看明白了么?”导师大人一阵噼里啪啦的点击之后,扭头问我记住了没有,我很想借用张无忌的那句台词“现在已经全忘了”,但是,在导师大人几分威严的目光下我还是生生的咽了回去,努力的点了点头。
    “好!这个硬盘里有ArcGIS的安装软件,你拷到实验室的电脑上,按照里面的#%(此处略去两字)说明来装,装完软件就开始勾吧!”瞅着导师屏幕上ArcMap那些莫名其妙的按钮,神游中的我马上诺了一声,便拿起硬盘开始了我的AcrGIS折腾史。

    说实话,我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这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不问清楚之前我是不会乱下手的,当然也是有前提的——实验室对门是同院的地信实验室^_^。敲门后进去,叫师姐那是必须滴,师姐是很照顾师弟滴,尤其是张慧芳这个理科头脑十分发达软件用的风生水起的地信师姐,说明来意后,师姐打开她电脑里的一个word文档,指着上面开讲。
“神马先装license,然后再怎样怎样怎样”,布拉布拉一阵以后我一头雾水,最终她神秘的说了一句,“LJ啊,有时装这个软件要看人品噢!好了,玩去吧,有问题了再来找我”。
    咱人品那时还很好(这会儿也不差哈),居然让我一次成功了!小兴奋!好吧,开始勾图,苦逼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那时连按住C键可以转换成手型工具拖动都不懂,有木有!
    那时连图斑共享边追踪都不懂,有木有!
    那时连图斑合并用Merge都不懂,有木有!
    那时连AcrToolBox是神马都不懂,有木有!
    那时点一天的鼠标下来手都爪了,小臂都僵了,有木有!
    感谢导师发给我一台手动电子缝纫机。。。。。。QQ用过这样的签名,有木有!!!(矢量化时,点点成线就像缝纫机,我就在QQ签名上比了个喻)
    无比的枯燥中重复着无比枯燥的矢量化工作,我忍!这一忍就是两个星期,沉默中迎来的不是爆发,而是完活了!拨云见日,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完成了与ArcGIS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尽管过程中充满了枯燥与怨恨,但还是完活了!导师还是比较满意的,于是满意之下就从他书柜里抽出两本砖头一样厚的书递给我,赫然几个大字映入眼帘——《ArcGIS 9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实践》,“有空就学习下这书吧!”。接过书的刹那,我的第一感觉是:沉!在思忖手动电子缝纫机给我带来梦魇般的2个星期时,我毫不犹豫的在翻了两天之后将那两本书“沉”封起来,于是乎它就真“沉”了下去——第二本在我读研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我压在电脑的显示器下只为了垫高显示器,这样颈椎就不会疼。

 

    (二)初探GIS海,折腾识明灯

    “沉”封中,研究僧第一学期的课程上完,09年3月开学,在整理实验室电脑桌面时,翻开了尘封已久的“秘籍”,看到那一页页的对话框截图说明,再看看那些干巴巴苍白无力的文字,我本想翻翻的兴趣一下子就没掉了五折。。。。。。便硬着头皮开始随便乱翻,翻得东西很简单也很浅,但恰恰就翻看了投影坐标和空间校正相关的那些章节。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本书上是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明白的,至少那本书上连一张3°带、6°带的关系图都没有,苍白无力的表达让我雾水一头,甚至产生了些许怀疑自己智商的念头!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go,度娘把我直接推给了一个叫东阳何生的博客,结合着那张橘子瓣一样的图看完文字说明琢磨了下,一种久违的赶脚叫豁然开朗也即茅塞顿开!为什么至今对东阳何生这个名字仍记忆犹新,是因为他的博文解决了我第一个关于GIS的疑惑。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基本平淡无奇,偶尔翻翻那本书,用铅笔勾勾画画,比如地理配准神马的,但ArcGIS这东东真不是翻书就能翻明白的!正印证了一句古话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着那些干巴巴的截图而没有材料让我try一下,真的是看过就忘过了——那时手头真心没什么可供我折腾的数据——别期望那本“秘籍”,它木有光盘练习数据,木有!渐渐的,“秘籍”又一次被我遗忘到了电脑显示器下面。闲了两星期,享受研究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就被同门红梅姐姐告知老师有任务安排。于是,晴朗的天空划来一道霹雳——矢量化某地区某年份TM影像上所有人工湖及水系,我和倆美女同门每人一景!接任务时,她俩都还挺淡定,想必是之前没用过这浮云的手动电子缝纫机了,我却在心里叫苦不迭,坑爹啊坑爹,又是这坑爹的活!感情咱上辈子是个不会针线活的女子?这辈子要以这种手动电子缝纫机的方式补偿回来???尽管情绪极端抵触,但还得做不是?现在每每回想起那会一起在实验室做矢量化的情境,感慨颇多:红梅姐姐在我背后坐着始终都是那么安静,安静的只能听见她点击鼠标的声音,她也始终坐的端端正正的,老老实实的在那里画——我真不知道她当时是如何忍受那么枯燥的活的,看来女生真比男生有耐心!我就大不一样了,对这手动电子缝纫机深恶痛绝!坐那简直如坐针毡!一会换个坐姿,一会甩甩手,一点儿也不老实。实在是耐不住性子做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还考验人耐心的机械活,于是就开始瞎折腾投机取巧的办法:首先发现了按住C键光标会变成手型,这样就可以左右手开工,边拉边画,速度快多了!再有是ctrl+z这个组合键跟office里的一样,可以撤销操作,这样就可以大胆的画了,还发现了其实图斑没必要画那么大,画几个小水系最后merge就ok了,帅气!越来越觉得貌似这个软件还挺好玩的。最后,矢量化的同时开小窗口看看电影神马的还真就耐烦了,嘿嘿~~记得某天下午红梅姐姐看见我在看电影时,瞪着眼睛用鸟语对我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一天不机道干活,就机道看电影!两个星期后交任务时,说实话我心里是相当没底的,俩美女一直都在干,我虽然投机取巧但是边玩边画,画的有些糙,但意外还是发生了鸟,老师看了结果后,基本没说啥就通过了审查,心刚回到肚子里,就一阵暗爽,Oh yeah!现在想来,参加ESRI中国的ENVI培训,在邓书斌老师的指引下做过变化检测分析后,回想起当初那样一点一点的矢量化水系真的是原始至极的做法!但,这恰恰展示了技术不断进步的魅力——让应用变得越来越方便和人性化!

    鉴于之前种种的“良好”表现,导师大人在09年年底接手某市宜居城市建设项目时,就直接把我拎了过去,让我全全负责那边的GIS制图需求,⊙﹏⊙b汗!!!这下玩的有点大,自己对ArcGIS制图出图还啥都不会!忽然就委以重任,我真心表示鸭梨灰常大!导师大人在给了一些基础的行政区界图、水系图、交通图、自然保护区图的矢量图层后,就说叠在一起先出个图准备下次汇报的时候时的图示。惜字如墨,多一句都木有!有木有!!!怎么做?你倒是教教我哇!真木有教!!!回到实验室,在ArcMap里添加了那些图层后,我彻底困惑了。。。。。。肿么办???临时抱佛脚呗~“秘籍”又被我翻了出来,草草翻了翻,我忽然明白了:以一个只做过两次矢量化又瞎折腾过一阵子的人的水品,来制一张至少让导师觉得比较顺眼的地图,那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只因:“出图是个细活!”这句在我未来日子里,曾听到过无数次的一句话!

    山穷水复之后,必有柳暗花明,这个故事也难逃俗套,贵人还是出现了——继温柔可耐的张慧芳师姐毕业走人后,我又从对门地信实验室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做AE开发的Adam,处于感恩,这里顺便给出他的个人技术网站网址:http://lightgis.com,点亮GIS,多么有深意的名字,感谢你的帮助和支持!Adam在半个小时之内给我大致讲述了ArcGIS制图输出的过程,末了,说了一句,“我也只是略懂,出图是个细活啊!你慢慢来吧!”谢过后,回到实验室开始折腾,但我实非费祎王充之辈,有过目不忘之才,实际操作时,还是发现很多都已经还给了Adam。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要么翻书、要么瞎折腾不断的尝试、要么一次又一次的往对门跑请教Adam童鞋,刚开始几天问他些简单问题,他还能张口就答,后来有些问题他也没遇到过,就说不上来了,于是乎在他的介绍下我认识了一位“新盆友”,这个也注定将会伴我走过一生的好盆友——ESRI中国社区。我开始学会在论坛里搜索相关的帖子,或者发帖子来求助。没几天,我就记住了那个在桌面及拓展应用区无处不在的、大神一般的名字——来生缘。敬仰可以用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来形容吗?Of course!缘版主,你就像桌面及拓展应用区的一座灯塔,为无数刚刚在GIS海洋中起帆起航的GISer们指明了方向。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摸索标注显示的位置、尝试修改边界及铁路符号、调配图层层次关系,在导师大人规定的那天,我居然拿出了一张像模像样的图。带着些许小欣慰,带着些许自我感觉良好去找导师大人交任务,but,这一次却被挑毛病挑到一无是处。。。。。。

    “这区县名称还要标这么大两个字,难道人不知道这是XX区么?”
    “自然保护区是重点!怎么标都没有标出来?”
    “这图是张什么图?连图的名称都没有?你说你这图是怎么做的?”
    “还有这图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我一脸满然,不知所措——这实在是超出了我一个学林学的学生的知识范畴!)
    “你看看你这个马大哈,嗯?这图上连比例尺和指北针都没有!”
    “另外各个区县的颜色也调的淡一些,你看你这图做的大红大绿的,多难看!”
    “把这些都改好了尽快拿给我看!”
    一阵点头称是完后,再回到实验室电脑前看看做好的图,想想导师大人刚提出的那些问题,就觉得这图确实是没办法看了,虽然一个星期的劳动成果只换来一顿狂打击,但确实感觉导师说的对!哎~老师,我知道您刚挺想说这图怎么这么恶心的?嘿嘿~~接下来的第二次,导师大人只提出了2个毛病:关于字体比例大小,关于公里网格。Ok,改之!第三次,导师看完之后,表示比较满意,并表示出图的dpi如果再调整高一点就ok了。Ok,这次你终于满足了!你的满足是对我不断折腾的最大肯定!
    后来,我把项目关于旅游环带的想法如实的反映在地图上,我也终于一步步的摸索出了图例调整排列这一我老是不能control的问题的答案。
    后来的后来,我应项目的要求把各种森林的分布反映在不同的地图上,我熟练的掌握了sql语句查询选择,学会了边界的buffer效果,出色完成了课题所有的制图要求。
    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我在一次偶去那个合作学科的实验室时,居然在墙面的成果展图里发现了我的“真迹”!一阵暗爽后,想想新学的许多制图表达的知识,看着那些艰辛摸索期的“大作”,只觉得,这图居然都敢上展板?只觉得,这次第,怎一个烂字了得?


                  曾经做过的稚嫩的森林旅游环带图

 

    (三)乐尝实践果,金沙留身影

    导师大人还是比较反对我们在读期间出去各种兼职实习的,因为他觉得他的课题就够我们忙的了,但,我还是破了这个例——机缘凑巧,10年4月份,某规划院下某林业相关所的老师(本校校友)找一个博士师兄拷ArcGIS9.3的安装软件,但师兄恰巧那天不在,一不小心就把W老师推给了我,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故事:在给W老师拷贝完软件后,W老师问我这个软件怎么装,小惊讶后我明白了,原来他是不会用这个软件的,9.3版本对初学者来说,确实安装就是门学问,考虑到按照安装说明都不一定能让初学者顺利装上,刷刷两下卸载了License后,就打开了红蜻蜓,在我的机器上边装边抓图,并给他写word文档。安装到最后一步可以装Desktop时,图文并茂的文档已经写好了,拷给W老师后,他微笑着说:“小伙子现在有空吗?有空的话跟我走一趟吧!”
    ......走一趟?我犯事儿了?你是便衣?脑子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看我一脸疑惑,W老师马上说“过去给我们那边几台电脑装一下GIS吧!”
    “噢,好吧!”
    于是乎,我被带去了规划院下那个新成立不久的所,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原来他们所的几个人居然没一个会用ArcGIS的!G所长(亦为校友)是位年近50的林业人,在我给他们所的几台电脑安装ArcGIS的间隙跟我聊了聊,问我做过什么ArcGIS相关的课题没,我就说做过某市航片的植被矢量化、某市水体的矢量化、还做过某市宜居城市项目的制图。于是她便跟我大致说了一下他们眼下立马要进行的云南某水电站征占用林地调查的项目,并在她的电脑上给我看了他们手头的数据,问我有什么想法。由于之前已接触过二调数据,并在08、09年两个暑假外业时折腾过GPS,我便说出了大致的想法:实物调查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幅成图后,外业拿图纸+GPS去实地调查,内业则将植被变化区的GPS数据导出为shp格式后与原实物调查数据叠加,统计变化类型和面积,最后制图输出。
    G所长认真听完,直接就是一句“小刘,外业能力怎么样?能不能来他们所实习,参与这个项目?”
    ~@#¥%ArcGIS在林业中实实在在的应用哇!真刀真枪实践的机会哇!没听错吧?!嗯,确定没听错!
    “外业?打过100多块样地吧!(各种山头林业调查的辛苦活!能有实实在在百块样地经历的人真心不多!)”
    平静的应答后,不经意间窥见G老师眼中一闪而过的满意,but
    我只能说——“抱歉,G老师,我不敢来,我命由师不由我的,导师比较反对我们出来实习的。。。。。。”
    “那也要看你做什么样的实习呀,这种跟你专业相关的实习,我想他是不会反对的,W老师刚跟我说过了,你导师是WXX吧?我认识他,我们一起开过会,我这里还有他的名片,你这两个月忙不忙?不忙的话,我马上就给他打电话,让你过来实习!”
    在实践中折腾ArcGIS,提前参与以后工作中才能接触到的林业项目,还能去实地调查,比起天天坐在实验室等老师分配任务或是偷偷看电影,这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有一种机会叫不可多得!G老师立马就给导师大人打了电话,我还在担心可能会被拒,但破例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导师欣然同意后,并马上给我打来了电话,叮嘱我一定要给人认真做好!有什么不会的要主动跟他请教。第一主成分的权重瞬间决定了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被抓住了,暗爽ing,心花怒放ing!导师哇,您就别教我了,我都自己来惯了哇!
    那时,开始有目的的翻阅《ArcToolBox学习指南》那本书,并开始用手头的数据折腾ArcToolBox中各种实用的矢量操作工具。
    那时,ArcGIS中CAD格式还不能很好的转为shp格式,还好之前在ESRI中国社区就已接触到FME这个强大的格式转换工具,结果转换时百试不爽!
    那时,还不知道如何制作地图符号将转换过来的shp图层快速规范显示,地图制图与空间分析群里,在那个爱用感叹号的“我是一只鱼”童鞋的指引下,很快就学会了制作地图符号并快速规范地图要素显示!
    那时,做好模板、地图符号好,开始疯狂的制图,教会几个师弟师妹后,5个人在一个星期内赶制完核心区+淹没区所有的300多张调查地图!
    那时,在将每幅CAD地形图选择投影坐标系转为shp格式后,还不知道是存在一定偏移需要校正的,实地调查时GPS跑出来的结果老是跟图上坐标存在偏差,还好在顶住鸭梨后反复调整GPS参数,居然也将误差调整在10m范围之内!
    那时,在云南某县林业局去要二调数据,惊奇的发现省内做好的二调数据资料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居然连如何查看都不会,偌大一个林业局居然没有一个人会用ArcGIS!
    那时,水电站核心区征占用林地调查完后,实物、测绘、林业三方初步核对数据,针对我们的数据总是偏小的问题,在做完三方共享基础小班数据的拓扑检查后,居然发现原始数据n多的拓扑错误,他们不得不再检查一次!(我们的基础数据没做拓扑检查,但内业中由于需要修改变化图斑,大部分都整理过;实物调查则是在航片上勾绘,对航片上有难判读的部分进行实地调查。)


   

                            金沙江畔曾经的身影

       每一个小问题的成功解决,每一点小知识的欣然领悟,心底都会掠过些许成就感,短短两个月内,对于非地信科班出生的我而言,这种在ArcGIS应用上的积累和进步,让我欣喜若狂并乐此不疲!害怕忘记,于是开始总结一些应用的心得,比如色带图例的制作、比如AcrScene中的三维表达、比如多边形内点要素个数的统计......QQ空间中,一篇名为《GIS应用心得》的帖子,在10年3月开贴后,每有新的心得便记录于此,一次偶然翻贴,居然发现那篇帖子已被转载分享达1600多次!只是觉得有愧于众网友的是:他们所转载分享的,是一篇终此一生都会不断更新的帖子。因为这朵平凡“小花”的背后,是穷此一生都只能窥其一角的广袤GIS世界!


   
       被转载分享的帖子

   

    (四)终览缤纷界,始生恨晚情
    说来惭愧,一直在北京却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好几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如今,站在博二的门槛上,我知道我不能再失此良机了。
    第10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北京国际会议中心,GIS和RS的缤纷世界毫不吝啬的犒赏着我的视听,充实又疲惫的两天过后,是深深的感触!有幸一睹开发竞赛特等奖作品——Web城市管道系统,更有幸在走廊里遇到了它的作者——山东科技大学大四刚毕业就被ESRI中国签下的孙群童鞋,畅聊中除了对其作品无比赞许之外,更多的是基于他的作品联想到两年来暑假论文外业调查的艰辛:
    论文的实地调查是在森林资源二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抽样的,再指哪打哪去某山头的某个小班内实地调查,但就是这指哪打哪的这一环节却让我吃尽了苦头!刚开始是根本找不到选定小班的,当拿着事先做好的在2.5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标好位置的目标点图,在大致范围内拿着GPS东走走西走走找寻第一个调查小班时,我忽然发现这样的目的地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单靠GPS导航,是根本无法找到的,除非我能带着队伍走直线遇山翻山,逢河趟河!曾自负外业能力超强的我,瞬间陷入了沉默,作为论文的承担着,作为队伍的领队者,一种空前的鸭梨感与无助感将我团团包裹,缚得我不知所措!GPS只能告诉你离目标还要往某个方向走大致多少公里,但是眼前那个方向明明是条深沟!沟的对面那山上,一眼望去也根本不是抽样点上的那种植被类型!
    “如果真的我有一双翅膀两双翅膀,我一定会带他们gia哈!”我是鸟人么?否,于是我不能直接带着他们gia到那里去......原地打转,抓耳挠腮,一筹莫展!不能再这样空耗着了,不行就打道回府吧!心下已萌生退意,但危难中却是师妹拯救了我的外业计划,救了大家。茫然中,有的在等,而有的在想办法。
    W师妹打开了她爱疯的Google Map,一个蓝色的小点在与Google Earth几乎完全一致的背景影像上闪烁,放大一点,再放大一点!展开我手中的带目标点的遥感影像山脊山沟走向图,再对照Google Map中的影像。
    “Ok!现在的位置在这里,我们还需要往这个方向走,再放大点!貌似那个方向有路!”
    “对就是那个方向!”
    “Ok,KO!老师们都只能靠找熟知当地情况的护林员才能搞定的指哪打哪的问题,就这样被我们用爱疯解决掉了!”
    后来在每去到一个区县进行调查前,我都会先在遥感影像上将要调查的抽样点小班在2.5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上标出明确的位置、分式标注出乡—村—林型—郁闭度等信息,并分大、中、小比例尺截图,在爱疯的Google Map导航下,指哪打哪,屡试不爽!虽然准确,但个中艰辛滋味只有我们才知道——在某区调查时,曾为了找一个林班,我们走了将近6个多小时的山路,其中不乏悬崖峭壁、小路崎岖,而这条充满荆棘的小道平时只有驴友才会踏过!浅山区的点好找,一天能调查两个点;稍微深点的地方,一天早出晚归都只能调查一个点;最无助的时候,爱疯没有信号的区域,那些点就只能被抹去......一切的一切还是在坚持中挺了过去,10、11年连续两个暑假的调查,终于得到了论文的宝贵外业数据!


                               

                                      某天外业调查一天走过的路径(直线距离8.6公里)

       在这里回首往事,是因为听完孙群的报告后,直言不讳的在走廊里当着他的面表达了与GIS相见恨晚的深深惋惜!要是在林业GIS之路上,曾有那么一个过来人指引我去思考实际外业中的困难和需求,也许野外调查会变得轻松无比,也许林业二调的数据采集会更加准确与真实!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在平板电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结合GPS基于Arc Globe的林业精确定位调查系统,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充满现实意义的创意?只可惜,不懂开发的我,站在博二的门槛上,只能深深的叹息与实现这样的创意已永远失之交臂!

 

       (五)林业GIS路,松柏永苍青

       眸然回首,4年只在弹指一挥间,这四年里亲历的课题项目让我愈发对林业GIS的魅力痴迷,同时也深深的认识到我国林业GIS之路才刚刚起步,全国范围内地市级的林业GIS系统的搭建,还只是屈指可数的试点研究,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信息化、数字化逐渐融入各行各业的今天,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经营的战略目标,林业GIS将是必由之路!自然与科技并重,魅力与生机的化身,林业GIS,注定将如松柏般永远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