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写书给老外看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微信机器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4:10

        我的英文新书《Coding Interview: Question,Analysis & Solutions》即将通过Apress出版社在国外出版发行。目前出版社已经开始为这本书做预售宣传,朋友们可以在出版社的网页上(http://www.apress.com/9781430247616)看到该书的信息。这本书以我之前出版的《剑指Offer:名企面试官精讲典型编程题》为蓝本,在采用中文书的结构和绝大部分例题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最新收集的面试题。


        计算机技术毫无疑问是国外尤其是美国比较发达,因此绝大部分计算机领域的经典书籍都是老外写的。中国程序员,不管是看英文原版或者中文翻译,大多数都看过一些国外大牛写的书。有没有可能给老外们写一本书,也让老外们了解我们中国程序员这些年编程积累的经验?于是我有了用英文写一本书的想法。我知道如果这事很难,如果能做成这对我而言可能是个奇迹。我一直一来有一个信念,只有相信奇迹的人才能创造奇迹。我在下意识地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说不定能把这事做成。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

        用英文写书,需要准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好的英语写作能力,二是要有一个自己专长的技术领域。


        我到目前为止没有出国的经历。外出最远是去过两次香港,一次是读研时在香港大学做了两个月的暑期交换生,一次是去香港开一个叫CASA的学术会议。毕业之后在外企工作多年,却没有到国外出差过一次,也够悲催的。总得说起来,我是一个毫无海外经历的土鳖。

        我的英语也说不上很好。读大学的时候,英语四级八十几分,六级只有七十几分(那时候四、六级考试的满分是100分),这个成绩在班里最能算中等稍微偏上。

        尽管英语成绩不算好,但我有个优点是英语的阅读量还算比较大。这要感谢浙大计算机系(学院)领导、老师们的前瞻性眼光。当时我们的专业教材全部选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大一的时候(2000年)C语言课程发的教材就是CProgramming Language,之后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等教材都是英文原版教材。那个时候很多教材还没有引进到国内,只能由老师从国外带回样本然后自己印刷(算是盗版^_^)。

        最开始的时候读原版教材很辛苦,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自己还尝试一个个查中文翻译在书上标注出来。后来随着课程增多,遇到生词也没有时间查中文翻译就知道连蒙带猜。就这么磕磕绊绊几年,我养成了技术书籍基本只看英文原版的习惯。记得大三的时候编译原理那门课对应的教材,国内已经有中文翻译版。有同学买了翻译版,我拿来看了看,发现中文翻译的版本还没有英文的好懂。从此之后我就坚持只看原版技术书籍。

        这些年我所有技术类书籍都是看英文原版。同时,也陆陆续续看了一些非技术的书籍,比如《The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The World Is Flat》等等。

        对于英文写作,我一直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训练。唯一一次用英文写比较正式的文章,应该是04年写论文《Real-timeCartoon Animation of Smoke》。这篇论文最初投Eurograph,虽然由于创新性不够没有被录用,但写作一项却得到几个评委的满分。这也算是对我几个月辛苦写作、修改的一个肯定(我请了包括本科时期的英语老师在内的朋友帮我做了大量的修改,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功劳)。

        毕业之后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由于一直在外企,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多。虽然听力和口语一直是个瓶颈(我对印度英语一直心有余悸),但写了几年的英文Email,用英语写作倒也觉得不难了。


        关于技术储备,我在知名IT企业的编程第一线工作了6年多时间,自认是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同时由于工作需要,也面试了上百位应聘者,对编程面试有自己的理解。另外,促成我用英文写书的一个契机是《剑指Offer》一书发行后我收到的积极反馈。得到了大量读者朋友的肯定,让我对自己在编程面试这一领域的积累有了信心,让了觉得自己在这个细分领域已经做好了写一本英文书的技术储备。

        为了检验自己在编程面试相关领域的英文写作能力,我首先尝试应英文写这方面的博客(http://codercareer.blogspot.com/,国内需翻墙),前后一共写了三十几篇。几个月下来,虽然英文博客的点击量和我中文博客的点击量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中文博客的日点击量在3000左右,英文博客的日点击量不到300),但还是收到不少正面的反馈。于是我开始下定决心用英文写书。


        写书的第一步是联系出版社。通过互联网,我先后和O'Reilly、Wrox和Apress三个出版社的编辑取得联系。和创业者找投资人时需要准备一个商业计划书类似,作者找出版社也要准备一个写作计划书。

        通常写作计划书需要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书的主题。这一部分需要证明我们打算写的主题是有市场前景的。(2)如果市场已有同主题的书,那需要详细说明我们将要写的书和之前的书相比有什么特点。(3)书的大致提纲,最好有一个细分到三级目录的提纲。另外,还需要几页的写作样本,证明自己的写作能力。(4)自我介绍。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用过往经历以及积累的经验证明自己是写这个主题的书的合适人选。

        我很快和Apress谈成了合作意向。另外两家出版社中,O'Reilly对面试这个选题不太感兴趣,Wrox由于已经出过一本编程面试的书而不想再重复这个主题。

        在版权问题上和Apress的编辑来来回回写了很多封Email。我在计划书里坦承英文版的书和中文版的《剑指Offer》将有相似性,会采用中文版书中整体结构以及绝大部分例题。这让版权意识很强的老外很紧张,担心这会侵犯出版《剑指Offer》的电子工业出版的版权。直到我最后证明电子工业出版只有《剑指Offer》的中文(含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版权而没有英文版权,他们才松了口气最终签订合同。

        除了版权问题,其他事情都还挺顺利的。除了接到编辑的一个电话之外(编辑是印度人,口音很重),沟通都是依靠Email完成。这不能不感慨这个世界是平的。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我们合作的对象的地理位置已经显得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用Email等手段和世界任意角落的人合作。

        签订出版合同之后,就开始正式写作了。我开始是用Latex写的,但Apress有自己通用的Word格式模板。于是我不得不在用Latex写完之后在按照模板在Word里重新排版。英文版的书一共9章(中文版《剑指Offer》只有7章。我把中文版的第二章《面试需要的基础知识》拆成了ProgrammingLanguages、Data Structures和Algorithms三章,因此英文版的有9章)。每个月写三章(有一部分内容之前已经用英语写成了博客。如果没有这些博客,进度会慢一些),我六、七、八三个月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写书上了。好在写作进展还算顺利,终于在8月31日完成全部书稿。


        总结起来,我之所以有信心去和国外出版社去谈出书的事情并最终能完成书稿的写作,平时的积累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如果不是从读书的时候开始就坚持看英文原版的技术书籍,我也不会有用英文写书的念头。同样,如果没有从07年开始关注编程面试这个领域并坚持写博客,对这个领域没有足够理解,我也不敢贸然写《剑指Offer》一书。没有《剑指Offer》这本书,我也就断然不敢去想写书给老外看。

        最后 我想说的是,我一个从未到过国外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的小土鳖能用英文写书,那这事很多人都能做到。我们身边有很多在国外学习、工作多年的海归,他们的英语已经流利到和老美一个等级。同时,国内已经有大量优秀程序员,他们有人在谷歌、微软等顶级软件或互联网公司供职多年,有人开发出QQ这样世界级的软件(能够承担上亿人同时在线的软件全世界也没几个),有人开发出了百度这样的世界级网站(百度的搜索技术还是牛的,只是竞价排名这个商业模式有点过了)。因此,这些既有扎实英语基础又有技术积累的程序员只要愿意,也能用英文写书和国外的同行交流编程技术。我相信以后会有很多由中国程序员用英文写的经典技术书籍。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