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徒弟”的故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教育计算机统考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23:32

 孙志平是我的“徒弟”,面试时我是最后一关。这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皮肤微黑、身上带着自信的女孩就是这样于2007年4月走进了我的视线。我面试志平的时候表情相当严肃,以至于志平在以后的工作中聊起来都说:“我认为如果我进不了我喜欢的华为公司,原因不在别人,一定是你。”当时,我只是笑笑,不语。我想:我喜欢这个直爽的姑娘。

  在以后工作中,我以自己对待工作的方式来对待志平。没有超出两周,志平的工作热情明显下降,脸上也少了刚来的那份自信,多了一些阴霾。对于此种现象我没有多问。但在这种现象持续三天后我终于忍不住去找志平沟通:“我已经看到你盯着这张纸一天半了,是不是现在没有什么具体工作,觉得这样也可以过?”她很委屈地说最近家里有事,心情不好,所以无心工作。我说:“那就请假吧!”我当时认为,调整好再说,要不然新员工出现这种工作态度给大家印象也不好。“那我请一周吧!”志平毫不犹豫地说。听了这句话我第一感觉是,志平是一个不愿约束自己的人,我该如何与这位性情中人的姑娘沟通,毕竟在华为公司如果没有一定的承压能力是很难迅速成长的。

  于是,我说:“那你先问一下是不是每个同事心情不好的时候都需要请一周假来调整心情?”她无语,但无语并不代表默认我的观点,这件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但是我知道在志平的心中一定有一个不可解开的结,就是我对她的严厉,就事论事的态度让她觉得我是一难以接触和不近人情的同事。

  在以后的一周里,志平渐渐发现了一些自身与周围环境不融合的现象,这些现象让志平在做工作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有时也有一种不知如何回应别人的情景发生。在志平来办事处两个月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次纪念性沟通。比起工作来,志平更愿意让我教她如何与同事打交道,如何更默契地配合同事的工作。“我不会教你的”,我很平静地告诉她,志平的眼里流露出了伤心和不解,我接着说:“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性格和喜欢的方式去做事,就算我教了你,但不见得是你喜欢的方式。就像做饭,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调料做都会做出不同的味道,何况是为人处世呢?再说,我相信,如果你非常认真、非常渴望地想做你要做到的事情,你一定会做得更优秀。”听这句话,我从志平的眼睛里已经看到了答案,那个自信的女孩又回来了。

  现在的孙志平,在工作已经步入了正轨,并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相信她独立工作后的每一步都会走得很好、很稳、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