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大话OpenStack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收藏夹分类没有了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0:39

【导读】《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我们可以把“云计算”当做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云计算平台可以算是一场局部战争,OpenStack就像这场局部战争中一颗闪亮的“新星”。

天时:亚马逊已经成为云计算领域的“霸主”,没有一家IT巨头愿意受制于亚马逊,而且使用亚马逊网络服务的云计算企业,抱怨最多的就是“用户被绑架,无法轻易转移数据”,OpenStack应运而生,时机选择恰到好处。

地利:背靠美国国家宇航局,Rackspace两座“大山”,得天独厚。

人和:众多IT领军企业的倾力加盟。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60多家领军企业,包括Dell、惠普,Intel都参与到了OpenStack的项目之中,阵容庞大。

牛X背景:

Swift

OpenStack Object Storage 最开始是由Rackspace开发,并于2010年7月贡献给OpenStack,作为其开源子项目。工程代号为Swift。

OpenStackObject Storage(Swift)是开源的,用来创建可扩展的、冗余的、对象存储(引擎)。Swift使用标准化的服务器存储PB级可用数据。但它并不是文件系统(file system),Swift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长期的存储系统(long term storage system),为了获得、调用、更新一些静态的永久性的数据,Swift看起来具有更强的扩展性、冗余和持久性。

Nova

研究人员在美国的航空航天局(NASA)的Ames研究中心开发了 OpenStack的雏形,被称作Nova,其目的是为美国的航空航天机构提供可塑性较高的云客户端。之后Rackspace涉足了该技术商业化的进程, 并最终使其成为一款独立的基础软件。

版本历史:

我们明显可以看到,OpenStack的版本更新很快,基本上不到半年就会更新,这是自身的优势,也表明了OpenStack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如果新版本的发布过于频繁,就难免会在一些地方与老版本出现兼容性的问题。如果仅仅对代码做了一些改进,却不被社区接受,那么使用自己代码更新的版本将变得难以维护。

主要项目:

OpenStack当前主要包括三个子项目,三个项目相互独立,可以单独安装。

Swift: 提供对象存储。类似于Rackspace云文件(从它派生)或亚马逊的S3存储。

Glance: 提供OpenStack Nova虚拟机镜像的发现,存储和检索。

Nova :根据要求提供虚拟服务。这与Rackspace云服务器或亚马逊EC2类似。将来会出现web 接口的子项目以及队列服务的子项目。

Openstack的架构图:

强悍对手:

显赫的出身,意味着身负众望,从出生就面临着最强大的对手,(是不是很像凯瑟琳·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虽然没有与亚马逊全面的开战,但是“处处”硝烟弥漫!

给予厚望:

开源是云计算发展的灵魂,OpenStack作为来源平台,自身就带有强大的优势,也许正是开源的魅力所在,才成就了OpenStack的高速发展。

     Rackspace CEO Lanham Napier

随着云计算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一代的技术和成果也在快速增长。但是云计算市场的分散性导致客户难以选择云计算厂商和合作伙伴,一旦做错决定将不得不转 移到新的云上进行重新构建。这对于一些大的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 鉴于上述原因,云需要一个开源的操作系统,开源云可以避免被锁的问题,而OpenStack就是这样一个开源的云操作系统,RackSpace CTO John Engates将OpenStack的发展比作Linux,Rackspace 的CEO Lanham Napier对OpenStack更是给予厚望!

相关文章:OpenStack:是否会像Linux一样缔造传奇

辉煌成就:

两年前的7月,OpenStack项目正式成立。目前已有183家企业参与,包括Rackspace,Dell,惠普,Intel等巨头。同时其社区活跃度已超越Eucalyptus、CloudStack,潜力无限。更重要的是一些企业已经把openstack投入到实战阶段,比如 :在2011年7月底时,Dell推出了第一套支持OpenStack的云解决方案,包括OpenStack云操作系统、戴尔开发的管理与配置工具Crowbar、PowerEdgeC6100/C6105服务器、PowerConnect交换机、参考架构、部署指南及戴尔服务与支持等等 。

Openstack在中国

OpenStack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也是非常之好,包括物联网用户、国内高校以及部分大小企业,都开始利用OpenStack建立云计算环境,整合企业架构以及治理公司内部的IT基础架构。

在第四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OpenStack开源技术专题论坛可以用“火爆”来形容。(上图是小编在云计算大会期间抓拍的一张照片)

相关文章:OpenStack为什么这么火?

历经坎坷:

OpenStack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崎岖坎坷”。曾经作为OpenStack的大靠山——Citrix,在今年四月份,就投入了在开源云计算平台上更为成熟的CloudStack的怀抱。现在令人更担忧的是,甚至有些白金合作伙伴对自己投放在OpenStack的赌注也想“套期保值”,一直研发自己的具有潜在竞争力的项目。这对OpenStack来说算是一场小小的“灾难”,尽管如此,Rackspace每年贡献约500万美元在项目的开发上,惠普也没有对其承诺大打折扣。

祸不单行,虽然美国宇航局和Rackspace的合作最终孕育了OpenStack,给予它生命,但是却在不久后选择了自己的对手Amazon的S3存储服务,对OpenStack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是NASA的CIO后来发表博文解释,NASA和OpenStack还有一些合作项目,对OpenStack依然“一往情深”!

相关文章:Citrix Splits With OpenStack, Takes Cloud to Apache

相关文章:NASA Embraces Amazon Cloud, Leaves OpenStack Behind

相关文章:NASA CIO:我们对OpenStack一往情深

两岁生日:

OpenStack两岁了,然而两岁的生日并不是那么的好过。虽然社区活跃度已超越Eucalyptus、CloudStack,潜力无限。但是OpenStack仍然要面对自身的短板,在即将步入第三个年头的关键时期,OpenStack应该集思广益,在打造一个易于理解和定向驱动的平台上实现自我超越。OpenStack将必须拿出足够成熟的商用版,并解决兼容性等一系列问题。机遇与风险并存,OpenStack能否实现自我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OpenStack两岁:开启新的征程

展望未来:

尽管来自Eucalyptus、CloudStack等对手在当下拥有更成熟的产品,但IBM、Dell、惠普、Intel等巨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OpenStack,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研发力量,在社区活跃度上OpenStack也超越所有对手,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开源是被Linux证明是成功的开发的模式,OpenStack被誉为21世纪的Linux,最有可能成为云计算IaaS层的工业标准。

相关文章:用勇气和实力拥抱OpenStack

 首届OpenStack亚太技术大会将于8月10日、11日在北京、上海召开,详情请参见大会官网(openstack.csdn.net),欢迎讲师报名、听众报名。感兴趣的网友,请关注@CSDN云计算微博、国际云计算技术交流群及OpenStack中文社区进行讨论。

本文为CSDN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market@csd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