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 自负 自信

来源:互联网 发布:BIOS 取消网络唤醒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0:39

写在前面:从走出校门工作到现在已经两年,这两年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自己身上背负了很多压力,痛苦,迷茫。。。但也恰恰是这些,让我开始学会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是讲自卑,自负,自信,结合自己的经历看来,感觉蛮对的,所以分享下~希望自己能对自己有更深更客观的了解,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没有自信。

      为什么没有自信?因为无知。无知有两种,一是对客观的无知,即没有知识;二是对内心的无知,即没有自知。没有知识,会高估或者低估困难,导致自卑或者自负;没有自知,便不能正确的评价自身,也会导致自卑或者自负。

      对于没有知识造成的自卑或者自负,举个例子,两个人登山,山的高度未知。自负的人会认为自己肯定能登上去,自卑的人会认为自己肯定登不上去。如果客观条件是山的高度超越了人的极限,那么大家会认为自负的人很无知。如果山的高度远没达到人的极限,大家就会认为自卑的人很无知。这就是没有客观知识导致的自卑和自负。

      我们再看没有自知导致的自卑和自负,又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对自己的自身条件和能力大小的无自知,也可归于客观的无知,容易造成低估或高估自身应对困难的能力,造成自卑或者自负。其二,是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极端的时候常会引起自卑和自负的相互转化,但对自身品格和能力的健康发展都无益处。举个例子,比如某人有几处显性缺点,或仅仅是因为普通而不引人注目。但是他却有几处偏隐性的优点。此时如果把握不好,在与别人的初次见面中,他总是会迫不及待的展现自己隐性的优点,自己却感受不到不自然。这种对隐性优点的自负起到的效果通常是适得其反,在引起别人反感的同时,也反衬出自己对显性缺点的极度自卑。再举个实在例子,比如某人不善言辞,却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没有自信,那么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他所做的很可能是通过否定别人甚至找茬来维持谈话的继续,同时又可借以发挥自己的逻辑辩证能力。殊不知这样会比沉默更为尴尬,因为人的内心是渴望被肯定被赞许的,所以这在照亮了自己逻辑能力自负的同时,也照亮了其言辞能力的自卑。再说残疾人,残疾人最大的可能的悲剧,不在身体的残疾,而是心灵的残疾。我认为,能否在阴影、低谷和世人的冷落中,保持一颗阳光、淡定、健康的心,才是判定一个人残疾与否的标准。

      由此可见,自卑和自负是对孪生兄弟,总是相伴而生和相互转化的。自卑和自负,就是不能客观地认识外在和自身。自卑的人容易消极处世,自负的人容易碰壁却不知悔改。二者都容易引起极端的行为,导致懦弱、尖刻与暴烈。导致人生的种种不顺利和不幸福,因此二者是极其需要努力避免和克服的。

      自信,就是自卑和自负的折中,是不卑不亢,也是一种豁达。如何自信,一要有知识,二要有自知。如果一个人正常的勤勉,知识会随着经历的增多逐步的增加。但自知却不一定,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及早地认清自身,就会及早的把握自己,去寻找自己所需的知识,来巩固自己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