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观-5-是什么决定了人类在众多物种中的胜出

来源:互联网 发布:bi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01:15

人类与其他动物,有哪些区别呢?

      能判别危险?动物一样也会判别。

      能制造工具?有些动物也可以,只是非常简单。

      能直立行走?袋鼠也行。

      会说话?鸟也会通过叫声传达不同含义。

      学习能力?很多动物经过训练一样也能学会很多人类的动作。

        为什么人类总想把自己与别的动物区分开来呢?其意义就在于只有区分开来了,人才可以任意屠杀和使用这些资源而不感到害怕和愧疚。人类把地球上的东西分成两种,一个是人,一个是资源,除人以外的任何东西都是人类可以利用来获得生存的资源。如果人与动物的界限不划清,那么我们可能就杀了自己的同类,这样的情况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导致杀戮可能降临到每个人身上,因此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是从生物学角度看,人还是动物的一种,只是其发达的大脑比起一般的动物来说复杂得多。为什么地球上不出现两个智能差距不多的物种呢?即使是猩猩,离人类的智能还是如此之遥远。Why?我们先看人类的发展史,在远古时代,一群动物因为发现需要合作才能生存而选择了群居。在群居的过程中,动物之间会互相模仿,渐渐地,它们建立们仅仅是享受着起了团队的默契,它们过着一起采集事物,一起防御外敌侵扰的生活。它自然界提供给它们的一切。某个偶然的机会,其中某个动物不小心把拿起的石头掉到了一个坚果上,坚果裂开了,这一个过程被旁边的动物看到了,于是纷纷模仿其动作。这样第一个工具诞生了,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的经验,如发现尖的石头更有效率。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诞生了,手和脚的分工越来越明显。随着工具的使用,刺激了人类大脑结构的变化,经过漫长的一代又一代的知识传递,这种模仿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任何的一个改变,总不会是线性增长的,因为一生二、二生四,人类从学会使用一个工具到学会使用第二个工具,可能经历了上万年时间。但是从学会第二个到使用更多的工具,其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从人类社会经济和知识的发展来看,也一样有着这样的规律,认知方面爆发式地增长,必然带来人脑结构的进化。在刺激与被刺激者之间总是互相作用,无所谓谁决定谁的问题。

      在从动物(如猩猩)向人猿转变的过程中,因为某些种类选择群居生活而变得越来越聪明,而另一些则依然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且受到这些群居生活群体的排挤而生活在偏远地区。当一个社群比较大的时候,交流变得更加频繁,智慧由此产生。某个人一个偶然的动作可能引起另一人的模仿和猜测。工具的制造和社交活动的频繁导致了人类智力成几何级数式的增长。而与人有同样的血缘关系的猩猩由于落后一步而退出了竞争的行列。或许几万年或上百万年后,猩猩也会进化出具有人类智慧的大脑,但是其必然的途径是种群的壮大和大型社区生活的形成。但就目前来看,人类统治着地球,是不可能让另一个种群壮大到可以威胁自己生存的地步,任何大型物种,在人类的驱赶和规划下,变得七零八落,不可能形成大型的社区生活。虽然象蚂蚁这样的生物种群社区可以很大,但是其智能与人类比起来,简直可以忽略。人类单个大脑的神经元之间的协作智能已经是一个蚁群无法比拟的,络更何况一个超大的全球化社会群体形成的智能网。

      如果一个人单独生活在某个自然环境中,那么他除了比一般动物具有更高的思维能力外(这种超过一般动物的思维能力来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结构的完善。),其实践能力可能与其他动物没有太多的区别,狼人的传说就说明了这点。人类进化的最大动力应该不是来自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而是来自对人类社会环境的适应,这点可以从神经元网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自然的进化中,总是有胜出者,在远古时代有恐龙,而今天人类的胜出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偶然可能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种群的分化。而必然则是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人类信息获取器官的进化,虽然在某个单方面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其整体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应该是最适应自然的。虽然人的眼睛可能不如很多动物,人的耳朵、嗅觉、触觉都不如某些动物的灵敏。但是从获取一个世界的信息的维度来说,可能人类就是最多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