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车间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大陆去台湾网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2 14:43
        初到恒升,我被分配到九车间。一个新建的车间,据说设备什么的都是全厂最新的。车间的位置很好,朝南,正对的钱塘江大堤,涨潮的时候,站在车间里,远远地就能看到。而且车间通风很好,在里面上班,让人感觉很清爽。
        面向钱江方向,车间的右侧是烟酸池,在烟酸出入时,经常浓烟滚滚,对外行人来说,可能觉得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可是我觉得,那是很安全的地方,因为你远远地就能看到它在冒烟,就能防范。在化工原料中,最可怕的是那些无色无味的,剧毒的气体或液体原料了。这些东西,有的接触了,人还没感觉,等有感觉了,小命就保不住了。
        车间分两层,一排大小不一的反应锅架在楼板上,锅外边有厚厚的保温层,里面是夹套的。一楼是出料的地方,锅的出料口通过粗粗的管道,连接到压滤机上。一楼的东边角上,还有一台调整离心机,这是用来甩干物料的,却经常有同事拿着洗好的衣物来甩干。二楼是投料的地方,固态物料直接从锅口投进去了,液态和气态的物料则从上面的管线里投入,所以车间顶棚上真是管线林立。所有的管道都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压力、真空、水、酸、碱的区分。
        车间里,投料和出料时是最繁忙的,比如盐析时,两个人,在15分钟内在往锅里投入上几百公斤的工业盐,锅口最高的有胸口那么高,那段时间,倒是炼出了一些臂力。出料,在这里一般是出压滤后的毛料,不是简单地把料放了就行,得用铲刀,把边框和滤布上粘的余料,一刀一刀地刮下来,完了还得清洗机器和滤布,大冬天的,,有时候冻得手都握不住铲刀了。出一批料之后,整个人都累趴下了,现在回想起来,劳动力还真不不值钱。
        带我的老师傅,很内向,整天一句话也没有。不过对我很关照,上夜班时,常怕我熬不住,不忙的时候,总让我在车间休息室里打盹,他总能在巡查人员到来之前把我叫醒。跟着他,我学会了很多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识。虽然我化工原理学得不错,里面这些设备书本上都有讲过,但真正面接触设备之后,才明白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有多远。书本上的理论,往往是建立在理想模型之上,而实际情况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是书上找不到答案的。
        染原料在反应锅里的时间,不同产品,是不尽相同的,在时间间隙里,我总是把一 些工艺流程的参数很详尽地记录下来。在九车间那段时间里,做得最多的是一支蓝色的酸性染料。其中有一道工序是往浓硫酸中加入另一种原料,入料过程中,工艺要求温度控制在摄氏5度以下。可是那原料和浓硫酸接触,是个剧烈是放热反应,加料稍微快点,温度就会升上来,为了控制温度,只能把原料粉末,一勺一勺地往锅里洒。这过程中,烟尘是少不了的,而且得时刻提防锅里可能飞溅出来的硫酸,真是单调又无聊。可是后来我在化验室,看到实验记录,在实验室里,反应温度是35度左右。细想一下,就明白了,控制车间大样的温度,只是因为车间的搅拌速度,远低于实验室,加上锅大,入料太快容易结块,就会导致产品的转化率降低。可是,车间里这样原始的加料方式,又没有劳保措施,哪怕戴个防尘面具都没有。那一刻,我感觉到的是血腥。这些工人,是用健康和生命在换取那点微薄的工钱。
        当时九车间的车间主任,是个高中毕业的小伙子,我已经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印象中,他差不多成天板着个脸。有一次,厂办给我一个工艺流程,让我监控。我按工艺说明上调整好压力,就到休息室休息了。巡检时,我发现压力被人调高了一个压力,当时没在意,我直接调整回去了。可是过了一会,车间主任就过来问,谁把压力给调低了?我说是我,厂办的工艺说明里压力就是这么高的,所以调回来了。当时,他哦了一声,没说什么就走了。谁知,这竟然是我离开九车间的导火索,当然,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