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干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教育大数据app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4:34
引用:

中国电信(虚拟主机)1994年开始建设IP网络,最初只有北京、上海两个节点,节点之间用2M带宽相连,国际出口连接Sprint,自治域AS号码4134.


  1995年中国电信(虚拟主机)开始对外提供业务,有窄带拨号、电子邮件、文件传输、Web访问等,按时长收费100/6小时,超出部分20/小时,电话费另收。


  1996年中国电信(虚拟主机)IP骨干网更名为ChinaNet,节点逐步覆盖全国所有省会,由于窄带拨号接入的入网领示号为163,因此被称为163网络。


  1996年底一个只能在国内访问的互联网建成,采用私有地址10.0.0.0/8,入网领示号169,称为169网络。


  1997年各个中国电信(虚拟主机)省公司独立建设省内IP骨干网,构成独立的路由域,采用私有AS号码,在省会和省内第二出口节点同ChinaNet骨干网通(虚拟主机)eBGP相接,ChinaNet全网分为骨干网、省网和城域网三级结构,其中骨干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两层。


  1999年到2000ChinaNet快速发展,逐步采用同时期最先进的设备组网,由于ADSL用户增长,致使流量上升很快,核心、汇聚层之间采用2.5G10G链路,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加。


  2001年中国电信(虚拟主机)利用原169网络设备(主要是思科75系列路由器),通过POS155互连组建了MPLS网络,向外提供MPLS VPN业务。


  2003年,ChinaNet进行优化整合,取消省网,网络结构调整为骨干网和城域网两级,骨干网覆盖节点300个节点左右,骨干网路由器约800台,在一个ISIS Lervel2中。


引用:




中国电信有CHINANET、中国网通有CHINA169这些骨干网 CMNET 中国移动互联网网络

                          中国互联网CHINANET八大节点



中国互联网核心层由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8个城市的核心节点组成。

上海  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节点,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总国际出口带宽12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上海本地网络的互联带宽为80G;ChinaNet骨干网上海节点和ChinaNet北京(北方电信)的互联带宽为10G;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国内长途电信网的重要枢纽节点,也是中国国际通信的三大出口局之一,拥有京沪、北沿海、北沿江、南沿海、沪杭、沪宁等国内长途光缆系统,以及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是中美、亚欧、亚太、环球、中日、中韩等国际大容量海光缆、陆地光缆系统的重要节点,并建有太平洋、印度洋卫星地球站;上海长信的机房是级别最高的,上海机房中线路不管怎么绕,任何机房最终的出口都在武胜机房和横浜机房。设有两台国际出口路由器,负责与国际i nternet互联,以及两台核心路由器与其他核心节点互联。个人认为上海在国际出口方面启到的作用比北就,广州要大很多。

北京  北京是中国电信三大核心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 ChinaNet骨干网三个国际出口之一,中国电信北方网络的主节点在北京电信上地机房,现在的北京上地数据中心原来是263机房,后来被电信收购重组为中国电信北京数据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电信北方网络主节点ChinaNet骨干网的交换中枢

广州  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于1995年10月1日投入试运行,系统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开通。广州市Internet服务中心节点作为中国公用互联网络服务系统ChinaNET的一个骨干节点,与北京和上海的Internet节点连接,与它们以及其它地区的节点共同构成ChinaNET骨干网。广州节点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国际出口,也是广东乃至全国最大的国际出口之一。

成都  成都数据中心是中国电信全国8大节点之一,可支配带宽资源丰富,与Chinanet骨干网节点带宽60G,CN2节点带宽10G。机房内部网络全部采用千兆连接核心层与汇聚层,双百兆冗余到接入层的无瓶颈交换式结构,局域网采用千兆与百兆混合交换式可监控网络,中心网络设备确保高可靠性架构,做到无单点故障,分支网络提供冗余设备及线路,可针对客户数据传输,维护的需求提供XDSL,DDN,ISDN等多种接入手段,并能提供与国内Chinanet主要节点城市连接的长途专线。

南京  南京电信作为CHINANET的八大节点之一,南京电信拥有富足的网络资源,与同是八大节点之一的上海电信相比,南京与其他省市之间的骨干网络拥塞程度较轻,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省节点带宽资源丰厚 (20G),资源利用率适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两个标准的 IDC 机房(龙江,苜蓿园)一个在建的超大机房(游府西街),交通极为便利。齐备的机房设施(电力,恒温,安全)。

武汉  武汉电信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和原中国电信第三大业务领导单位,其综合通信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5位。处于国家骨干通信网8纵8横一级通信干线中心位置。是中国电信建设的三大高速光缆环网(南环,西环和北环)的交汇中心。  武汉热线数据中心属华中最大ISP“湖北电信武汉市分公司”,与中国电信(CHINANET)骨干网通过千兆光纤以千兆以太网方式接入主干网。具有高速、直连、高可用性、可扩展性、高安全性。

沈阳  沈阳是CHINANET八大节点之一,主要是作为CHINANET在东北地区的网络中心,在96年开通,由于东北大部分地区都被网通网络覆盖,因此CHINANET沈阳节点是八大节点中规模最小的。

西安  西安是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和中国多媒体信息网络在西北五省的网络核心中枢,同时,西安又是西北五省和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络(CHINANET)连接的必由之路,拥有最大的网络传输线路。因此,在西安建立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必将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核心节点之间为不完全网状结构。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三中心结构,其他核心节点分别以至少两条高速ATM链路与这三个中心相连。

另外各省还建立了二级节点,省节点城市为天津 石家庄 呼和浩特 太原 兰州 西宁 乌鲁木齐 银川 昆明 贵阳 拉萨 浙江 杭州 福州 南昌 济南 合肥 郑州 长沙 南宁 海口 长春 哈尔滨



 

=== 中国四大骨干网与CHINANET八大节点 ===



引用:

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


(信部电[2007]55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互联网骨干网的网间互联和公平竞争,保障网间结算的实施,维护各互联单位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通过信息产业部指定的互联网交换中心(以下简称交换中心)进行互联的互联网骨干网之间的结算。
  第二章 结算原则
  第三条 各互联单位在进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应依照本办法协商确定结算方式和结算费用。互联单位在协商结算时,应充分考虑
网络规模、流量等因素。
  第四条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之外的互联单位,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进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应依据网间数据通信速率,按照不高于本办法确定的标准(见附录),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支付结算费用。非经营性互联单位结算费用标准减半。
  除前款所述情形外,互联双方可自行协商确定结算方式和结算费用。
  第五条 互联双方不能就网间结算达成一致的,按照《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协调处理办法》(信息产业部令第15号),由信息产业部协调、做出行政决定。
  第六条 结算在互联单位总部之间实施。结算双方应以
协议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及其他相关事宜,并报信息产业部备案。
  第三章 结算数据采集及费用计算
  第七条 结算按月进行,每月1日零时起至每月最后一日24时为当月结算周期。
  第八条 结算数据采集点为直接与交换中心
交换机相连的各互联单位的路由器。各互联单位应为结算数据采集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九条 对于在交换中心进行互联结算的收费方网络A和付费方网络B,交换中心按每5分钟一次的频率,采集从A到B以及从B到A的数据通信速率,得到两组数据,分别将5%的最高值去掉,余下的最高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算速率,并按照本办法确定的标准计算结算费用金额。
  第十条 各交换中心将结算数据汇总,由北京交换中心于每月第7个
工作日前向各互联单位提供上月结算费用金额和结算速率等相关原始数据。
  第十一条 各互联单位依据交换中心提供的结算费用金额进行结算。
  第四章 结算数据核对和争议处理
  第十二条 互联单位可于每月第14个工作日之前(核对申请期)向交换中心书面提交对上月数据的核对申请,并提供相关
技术信息。
  第十三条 下列数据核对申请视为无效,交换中心可不予受理:
  (一)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与本办法不符的;
  (二)超过核对申请期的。
  第十四条 交换中心应在收到有效的数据核对申请后1个月内,与提出申请的互联单位共同分析原因、完成复核,并出具书面结果。
  第十五条 数据复核期间,互联单位应依据交换中心提供的结算数据按时结算,待复核完成后,从下一结算周期中冲抵。
  第十六条 各方应当保证结算数据的真实性。任何一方有权对另一方的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向信息产业部提出申诉,并提交相关证据。信息产业部应进行调查并做出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信部电[2006]648号)同时废止。
  附录:互联网交换中心结算标准
  结算费用(元/月)= 1000(元/Mbps月)×结算速率(Mbps)






转自http://bbs.51cto.com/thread-787435-1.html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