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量和分贝(三)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控制transform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2:48

响度: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主观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是和频率有关的。是人的感受,低频的声强大和高频的低声强,人的感受可能是一致的。故是等响度的。

响度级: 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相关阅读:等响曲线)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方(Phon):响度的客观单位,其数值和1kHz所代表的声压级相同,并代表响度的客观单位。简单来说,因为响度是一个主观感受量,并且会随频率不同被人耳感知程度不同,所以,将一个声音在1kHz的声压级数值,作为该声音的响度客观值。如,在1kHz的频率上,声压级为60dBSPL信号的响度为60方。由于这种客观单位只是非常有限地表达了人耳对于响度的反应,因此可以引入一个关于响度的主观概念——宋。宋(Sone):表示人耳在自然状态下,根据声压级的变化所表现出的对于响度听感的变化。————“的关系表现为1宋等于40方(即在等响曲线图中,1kHz处代表40dBSPL),并且以1宋为标准,在2宋时响度增加一倍,在0.5宋时响度减小一倍。关于响度的认识:    虽然人而表现为声压敏感组织,但从人耳接受声波并对声波进行分析的方式来说,振幅因素和响度其实并没有直接的的关系。例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 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很明显,人耳对于不同的信号频率存有不同的敏感度,所以声波频率和声压或者说振幅是影响人耳对响度感知的两个主要因素。从心理声学角度考虑,人对响度的感觉除了上述两种之外,还有来自于信号持续时间和对于临界带宽频率的控制的因素。通常,人对于一个声信号响度级的识别以200ms(毫秒,1000ms=1s)为界,当信号的持续时间低于200ms的时候,持续时间越短,信号的响度越低。临界带宽频率控制这里不讲深,可以简单理解成,相同声强的两个声音,频率越丰富的,人耳感觉到的响度越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响度的所有途经,均是为了激发更多的毛细胞,从而达到增加临界带宽数量的目的。 

粉红噪音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噪音,它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瀑布声和小雨声都可称为粉红噪音。粉红噪音这名称起源于这种噪声是介于白噪音(1/f0)与褐色噪音(1/f2)之间(普遍说法则是棕噪音) 

粉红噪音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噪音,简单说来,粉红噪音的频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从波形角度看,粉红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音频数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能量。从功率(能量)的角度来看,粉红噪音的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曲线为1/f,通常为每8度下降3分贝。粉红噪音是最常用于进行声学测试的声音。

粉红色噪音讯号 ( pink noise ) 这是一般都会配置于 sr 混音器上的讯号产生器,简单的说 pink noise是一个等量输出在每一个音程,就音频曲线 20hz ~ 20khz 它在每一个频率输出皆是等电平( equal energy level ) 这样的特性是接近我们演出的音乐电平值。拿它来做系统的校准是最接近不过了。pink noise 的应用可以让你对系统使用前了解到音域是否平坦或过多或不足。

是两种不同的测试信号。FM收音机没台的时候那种声音就是白噪声,粉红噪声就是低频成分更多的白噪声 

白噪音:所谓白噪音是指一段声音中的频率分量的功率在整个可听范围(020KHZ)内都是均匀的。因为人耳对高频较敏感,所以这种声音听上去是很吵耳的沙沙声,近似于电台FM频段空白处的声音。

粉红噪音:粉红噪音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噪音,简单说来,粉红噪音的频率分量功率主要分布在中低频段。从波形角度看,粉红噪音是分形的,在一定的范围内音频数据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能量。从功率(能量)的角度来看,粉红噪音的能量从低频向高频不断衰减,曲线为1/f,通常为每8度下降3分贝。粉红噪音是最常用于进行声学测试的声音。利用粉红噪音可以模拟出比如瀑布或者下雨的声音。

褐色噪音:褐色噪音的频率分量功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其能量下降曲线为1/f^2,其波形是非常自相似的。整体来说有点跟工厂里面的轰轰隆隆的背景声相似。 

 

 

 我们说事情都要有原点、出发点,所以先来说说功放上的0dB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新买一台AV功放,打开就用,那0dB对你毫无实质绝对意义,不代表任何东西,那就是一个数值而已。0dB唯一有意义的时刻就是自从你对整个系统进行声压校正之后。AV功放的设计是这样的:它假设你到手之后先会做一个自动EQ,这样它就有机会调整每个声道的电平,使得皇帝位测到的每个声道声压一致。一致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当你把功放打到0dB之后,在皇帝位将得到每声道105dB的声压!!! 当然是105dB动态声压(是85dB常规水平加上20dB给大动态的余量),不多不少,这是THX的参考标准(Reference Level)。这是AV功放要完成的任务。这是0dB的意义!同样,即使你不用自动EQ功能,你根据许多人建议的,手动用声压计来校正每个声道到85dB,背后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大家都建议校正到85dB。因为大多数功放的测试粉红噪音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来达成这样一个任务:当你在调试每声道电平时能达到85dB后,那实际使用时0dB的音量就是105dB(以粉红噪音频谱计),因为如果要用105dB的声压来完成整个系统调试工作实在是太疯狂了。那有人说:我偏要将每声道电平调教大于85dB,会怎么样???什么事都不会发生,只是让你实际使用时自我感觉好一点,好像音量打低就能很大声的样子,其实你的零点已经漂移到 0dB = 115dB而已,其它什么都没有发生。必须要说的是:0dB和功放本身的额定功率什么的根本没任何关系。所以当你用- 15 dB的刻度看电影的时候,你就是在以1051590 dB的声压等级在看电影(以粉红噪音频谱计)。这就回答了问题:为什么音量要以-dB显示?,回答是:这样你就知道当时的听音声压离THX标准有多远
    当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那随后的数值都非常容易理解了,从0dB之下或者之上每递减3dB意味着AV功放的输出功率增加一倍

经常有人会用我用-xx dB看电影、你用 -xx dB 看电影,所以A功放要比B功放怎样怎样的理论来说事,这是不对的,因为这套理论背后的理论太模糊了:双方的环境不同、推的音箱不同、EQ时每声道的电平调整不同、每个人对震撼的需求不同,所以是得不出有用结论的。

功放是有多个额定功率的,不同的额定功率,失真度不同。大功率功放由于其区间大,功率较大的时候,失真度是可接受的。但小功率功放,随着功率增大,失真度就比较大了。
    那如果所有的AV功放都能达到0dB105 dBTHX影院标准的话,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大功率后级?这就和达到0dB时每个功放的总失真度THD有关了。大家都以为AV功放只有一个额定功率,这其实是不对的,如果你能容忍不同数值的THD值那就可以出现一系列不同的额定功率,唯一触发功放保护动作的不是总失真度超过某个值、不是额定功率超过某个值,而是电流超过保护值,仅此而已。当你不断提高功放输出功率,总失真度指标会上升(声音越来越难听)的同时,电流也会上升最终触发功放保护,有些小功放也许在没达到0dB之前就挂掉了。
    一台普通后级功放和一台大功率后级功放,在同一个环境、用同一个前级、推同一套音箱,经过调教后它们在同一个前级同一个音量刻度时应该使皇帝位达到同样的声压才对。那为什么还需要大功率后级?很简单,因为达到同样的声压时,大功率后级功放的总失真度比普通后级功放的总失真度要小很多,所以更好听也能应付更多的动态变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