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和自卑症的典型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小甲鱼python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21:48
自卑心理的典型表现

在心理学中,自卑属于性格上的一个缺陷。自卑,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等。在社交中,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当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嘲笑或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会大大加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是实现理想或某种愿望的巨大心理障碍。自卑的人往往都是失败的俘虏,被轻视的对象,严重的自卑心理能导致一个人颓废、落伍、心灵扭曲。因此,自卑是成功的敌人。 

导致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复杂,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生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过矮、口吃、身体有残疾、缺陷等等,这称真自卑。 

而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工作环境不好,家庭或单位的影响,等等; 

有的人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性格气质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 

有的人自卑心理是由于生活经历造成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等。 


自卑心理严重可导致自卑症 

1、什么是自卑症?所谓自卑症就是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从而表现出社会交往时的一种羞怯不自在的苦恼心理。由于一般表现在社交时的尴尬和压抑心理,所以,在许多心理资料中又称之为社交恐怖症。其实,这一命名是从症状的直接表现上来说的,并不符合患者心理的真实描述,因而,在此我们称之为自卑症。 

2、自卑症的症状:自卑症的症状有许多,所谓余光恐怖症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刺激而形成的一种表现症状而已,并不是病因。打个比方说,就像一条压力相当大的塑料水管一样,到处都有撑破的可能,表现出某一焦点症状只是相当于水管某一地方被锐器刺破了一样,心中的压力很容易从这一地方发泄,从而不断形成惯性。 

自卑症多数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反复刺激而慢慢形成的,也有的是突然的强烈刺激形成的,在形成以后,意识往往过于执着,从而继续负向暗示而不断加重,随着压力的加大症状会自动泛演,最终表现的症状可能会有许多种,也会表现在随时随地。由于患者在症状上的执着和痛苦,又往往让心理工作者随之在症状上进行治疗,这样往往力不从心。水管破裂流水是因为水管内的压力过大,减轻水管内的压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患者心中没有了心理包袱,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 

3、自卑症的起因:自卑症形成的原因往往是本人或家庭的某一先天弱项反复地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也有的是因为自己的缺陷被强烈刺激而产生的,比如:长相、能力、生理缺陷、家庭条件、学习、职业、经济条件、性等。 

4、自卑症的根源:任何心理疾病的根源都是思想观念,在此我们只划一个小的范围来认识自卑症。 

自卑症的原因是觉得某一地方相对缺陷,不如别人,并坚信这是一个真正的“缺陷”。由于对这一缺陷的过度执着,致使任何一件实现不了的事情都归结到这一“缺陷”上来,遇事越是不成功,越想弥补这一“缺陷”,越想弥补,追求实现的欲望就越强。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认为本来是优于其他人的强项却得不到发挥和认可,从而感到压抑和自卑。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像生理上的缺陷一样,明知道无法改变却又放不下,尤其在青春期表现尤为突出,无法弥补的缺陷自卑,往往以某种逃避的借口的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自卑症就是两个根本条件,一是“缺陷”,二是欲望。欲望与缺陷就像镜子内外的人一样,人离镜子越远,镜子中的人离镜子越远,你对所谓的缺陷欲望越执着越认真,你的欲望就越强,越强就越难以实现,越难以实现就越执着,越执着就越痛苦,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病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一般对异性特别在意,也是青春自卑的一个共同执着点,形成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社会性暗示。当全社会都在追求一种或几种目标的时候,必然有适应于这些目标的人和不适应于这些目标的人,适应者成功了,不适应者失败了,于是就感到自己“无能”,从而形成自卑。 

害羞的道理一样,是因为直接或间接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想掩盖自己的“无能”,害怕掩盖不住被别人看穿才觉得害羞,如果自以为是的话就不会害羞了。 

其实一个人一种能力,一个人一种价值,正所谓的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才形成了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如果都用一个标准衡量,如果都追求一个标准目标,那么,世界就是单调的、极端的、不和谐的了,所以,在某一方面成绩不突出,未必在其它方面不是状元,就像在校学习的学生偏科一样,这绝对是好事,可以让学生、老师和家长发现这个学生的先天本能的特长,然后定向培养。但现在的教学方式却一味地强调全面发展,尤其语、数、英,必须成绩突出才行,这样,许多人才被轻易抹杀了,而许多人又很容易接受这种暗示,因为毕竟是社会性的暗示,力量是相当巨大的。 


治疗
自卑症比较容易调理,此症一开始是不断刺激,然后是惯性思维不断加重。只要认识了自卑的根源,并反复地扭转不良惯性思维,使之形成良性惯性思维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在催眠心理保健师在催眠状态下几次到十几次的开导和指导后,明白其理,化开心结,保持良性惯性思维便可完全痊愈,这对每一个认真落实良性思维的人来说,成功都不是一件难事。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善尽美。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常常无法使自己的愿望得以满足,特别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不可能成为常胜将军,接二连三的失败将会打击我们的积极性,挫伤我们的锐气,我们便会从以往优越的平台上滑落下来,良好的自我感觉将会遭到破坏。

  其实自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即便是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身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自卑现象。如果深入了解,你常可发现在大学校院中有许多这样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比较简朴,在高中时大多是所在学校或地区的优等生,进入大学后,同学之间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趋于消失,他们失去了以前的优越感。而生活的困顿使他们愈发容易发现自己与别人经济上的差距,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另外,个人身体方面的缺憾也可能使人产生自卑,在青少年中,我们对自身的关注越来越多,从关注自己的衣着进而关注自己的言谈笑貌,于是我们便努力提高自己的言语能力,学习说话的技巧,改变行为的方式,至于身材容貌,我们却无能为力。于是有的人开始为自己的身材容貌而忧虑重重,过分的关注结果导致自卑。

  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通过把自己与别人比较后产生了不认同感而引起的。由于我们的注意力太关注于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就难免对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深感失望,自卑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自卑会在我们的内心形成一种压力,因而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衡与不安。由于自卑,我们以往形成的关于自己的美好形象遭到了破坏,这就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否定。这一过程是相当痛苦的。

  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某些经历可能会增加我们的信心,另外一些经历却会使我们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自卑。你可能在某些方面特别优越,但你是否注意过自身的某些不足,是否也曾为此事烦恼,过去的一些经历是否给你造成过不能忘记的痛苦记忆。

  自卑的产生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可能激发我们身上某些隐藏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卑。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的看法发生改变,自卑对于我们的作用也就会相应改变。

  当我们因为这些痛苦的经历或认识而在内心深处造成自卑之后,我们心理上原有的平衡便会被打破,这就促使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扭转这种不平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产生自卑之后,常会引发补偿行为。通常情况下,双目失明的人的听力特别好,触觉也特别好;盲人能通过盲人杖敲击来辨认路面,我们中的大多数恐怕没有这种能力。这只是一种生理上的补偿现象:一个人的视神经损伤后,促使听觉神经、触觉神经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它例子还有:由于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手的人,通过刻苦锻炼学会了用脚写字、吃饭等我们正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一些生来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反而能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我们青年人应该有这种突破自身限制的能力,不要为一时的得失而困顿,应充分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或许一次新的尝试将会使你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当然,自卑不仅能引发积极的补偿行为,也会引发一些消极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后果

  因自卑而逃避退缩,意志消沉的例子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有些人因为高考失利而长期颓废,有的人因为自己生活不富裕而怨天尤人,有的人因为身材容貌欠佳而终日闷闷不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棘手的事情或感情的波折,这对于我们的一生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很快走出苦恼的阴影,重新面对生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只要我们能尽快摆脱一时的消沉,前面的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还有一些人在产生自卑后会出现补偿过度的现象。一切都有一个可接受的适当标准,一旦我们的言语行为超越这个标准,就会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常见一些人因减肥不当而造成了厌食症,还有些人为了掩盖精神的空虚而挥霍无度、醉生梦死。保持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不为个人的得失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是一种很困难,但很有益的心理能力。


  人为万物之灵。通过智慧的思考、观测,我们能够清醒地把握自身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感觉及行为有清楚地认识。我们还能通过自己的意志信念去控制、改变自己的言行。在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总能相当准确地把握到那些明显的、外在的特征,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我们便会产生一定的整体认识,这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避免一些偏见和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有时还要巧妙地运用“阿Q”战术,占领心理上的制高点。如果你曾为自己的身材不高苦恼过,那就大可不必了,因为“矮个子长寿”、“矮个子聪明”嘛,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这种态度来看待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其它问题的话,你的自卑感便会有所减缓,甚至得以消除。

  假如经过自己乐观评判后,仍然无法避免自卑感的产生,这时你就要学会有效地对待自卑。既然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某种自卑感,你就不用再欺骗自己,而要真诚地面对它,力争用最好的方法加以克服,这样你可能会取得许多意外的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别人,但如果努力,你总会在另外一些方面胜过别人。在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关键要能够扬长避短,一个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就不要对自己在体育方面有过多的强求,适当地转换一下你的注意力,很可能你会在心智活动方面发现自己的特长。俗话说得好“条条大道通罗马”。走向成功的路有许多,不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失利而影响你一生的发展。

  或许没有什么比自信对你我来说更重要的了。良好的自信可以使我们冲破困难的阻挠,摆脱失败的痛苦,走出事业的低谷,踏上光明征程。生活中,信心不足会使我们丧失许多本属于自己的机会。信心不足,会使本能做好的一些工作中途而废。我们常见一些尖子学生考场失利,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发挥失常,这其实都是对自己不够自信的结果。

  提倡自信,并不是要让大家盲目乐观,真正的自信建立于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充分评价之上。只有真正意识到了自身的某些优点,我们才能真正确立自信,在此引用马俊仁的情况加以证明。马俊仁以前只是一个体育教师,他通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了王军霞、曲云霞等一批世界冠军,让世人深感震惊,而他自己在成绩面前也表现得十分自信,特别是当“马家军”由于诸多因素突然解体,马俊仁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克服了自身疾病的干扰,重新着手踏上征程,终于在“八运会”上再创辉煌,这不能不使人对他表示由衷的赞叹。“马俊仁现象”表明:自信一方面来自于自身的实力和清醒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自信又能加强自身的实力,使自我实现登上新的高度。

  面对自卑,我们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出现补偿过度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由于自己的交际能力差而深感自卑,便把全部的精力投向了工作,由于过度的补偿,整日为工作而不顾一切,失去了生活的平衡;还有的可能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平时很少受人重视,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这种自卑促使他们从学习外的其它方面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中的一些人便把自己的精力投入破坏性或抵抗性的活动中,通过不适当的方式来利用自己的能量,例如经常逃课,沉溺于打电子游戏,甚至抽烟、酗酒、赌博、或者打架,慢慢地这些人就成了公认的坏孩子。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些内部机制的存在,就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心理补偿的程度,使其不超越正常的界限。

  通过对自卑的产生过程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的了解,我们应形成这样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因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情绪,强者和弱者都会自卑,但强者会使自卑转化或受到控制,让自信占领心理的制高点。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充分利用自卑对个人潜能的激发作用,发现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保持自信,这样就能成为“常胜将军”。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