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研发》阅读 - 6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淘宝惠惠助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01:20

高薪: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

      薪水高低、赚钱多少,是几乎所有人心底认定的自己社会价值的体现。华为从创业之初
就远远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高薪,对人才的吸引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任正非掌握了知识经
济时代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价值分享,就是在用知识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与财富的创造
者分享财富和事业的价值。
      高薪也体现了任正非的用人之道——知识分子的管理,管住脑不如管住心。中国的知识
分子,并不甘心做穷书生,内心渴望财富。人才,最受用的是对自己的信任和重视,这种重
视不是挂在口头上虚伪地称赞,而是能够体现在物质财富上,让人才能体验地到自己不是在
被忽悠。
      1993 年年初,作为软件工程师进入华为的刘平之前在上海交大当老师, 在学校的工
资是400 多元一个月,这还是工作8 年的硕士研究生的待遇。进华为后,刘平在1993 年2
月的工资是1 500 元,比当时上海交大的校长工资还高;刘平2 月只上了一天班,结果还拿
到了半个月的工资!这让刘平深受感动。没想到,真的是没想到!
      早期的华为招聘,面试上不上没关系,人才到华为面试,免费坐飞机往返。人才到岗后,
先领一个月工资作为安家费,以解决人才现实之窘迫。这种高薪,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任正非
视人才为创业合作伙伴,甚至如家人般信任和体贴,怎么不叫人才肝脑涂地呢?相比起那些
视人才为成本、能省则省的老板,视人才为“打工仔”吆来喝去的老板,任正非是天下最好
的老板!
      刘平来华为才一天就领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令他感动不已,这反映了华为对他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人才最受用这种信任了。刘平的工资第二个月就从1 500 元涨至2 600
元,一个月的光景又能做出多少惊天动地的成果呢,华为当时的做法全凭从人才的潜力以及
在当时对企业的贡献出发;但其结果对人才的激励是巨大的。人才在这种信任和激励下,的
确很快就做出了超水平发挥的成果。之后,令刘平激动的是,每个月工资都会上涨,到1993
年年底时,刘平的工资已经涨到6 000 元,如果刘平待在上海交大,可能要经历10 年才能
拿到6000 元的月薪!
      在此有必要对比2009 年的物价水平、工资水平、人民币的购买力,重新解释一下上面
的数字,便于没有在1993 年拿过工资的人理解:如果刘平在上海交大工作8 年的月工资4 000
元,去华为第一个月就是1.5 万元,不到10 个月已涨到6 万元了,而他如果继续待在上海
交大,年薪也不过6 万元!这个数字对人才的激励,够有吸引力吧!
      应该说1993 年是华为资金上最为紧缺的一年,JKl000 刚刚开发完成,正处市场验证阶
段,还没有开始为企业创收;C&C08 机的2000 门、万门机已同时启动研发,耗资巨大,任
正非为此四处举债。任正非此时的高薪,更为难能可贵!一方面,他已将产品和企业的命运
赌在了这些人才身上,一方面他真正懂得什么叫“以诚待人”,什么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企业可以高价买元器件,买机器,也可以高薪买人才!
      不过,那些高薪员工的工资并没有拿到手,每个月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金,另一半只是记
在账上,成为白条。任正非承诺留下一张白条,今后再偿还。任正非跟大家聊天说:“我们
现在就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拿了老百姓的粮食没钱给,只有留下一张白条,等革命
胜利后再偿还。”这些账上的工资后来变成了华为的股份,最后都得到了回报,任正非实现
了他的诺言。任正非的高薪一半是现金,一半是股份,牢牢地捆住了人才的心!
      每个月拿到手的一半工资也是刘平到华为之前月薪的150%,而且第二个月就翻番,以
后每个季度都有调整。到了1993 年年底,当年中国通信产业的整体增速是50%,华为的增
速是400%,刘平工资的增速是750%,拿到手的是350%,另一半工资在1994 年年度的分
红高达100%。
      若1992 年刘平在上海交大的年薪是5 000 元(折合2009 年的购买力5 万元年薪),1993
年到华为年薪已4.8 万(大致估算,折合成2009 年的购买力是48 万的年薪),拿到手的年薪
是2.4 万元。在华为工作一年的时间拿到手的一半工资已相当于刘平在上海交大工作5 年的
工资总和,另一半相当于在上海交大工作10 年的工资总和,两项相加刘平1993 年在华为工
作一年的收入相当于在上海交大工作15 年的工资总和。
      一位工程师,1996 年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初期工资1400 元,转正后1 700
元,1997 年年初到华为首月工资4 500 元,到年底涨到6000 元。这是期初薪酬的落差!且
不说研究生毕业进华为,就是本科进华为的秘书在1997 年都拿着4 500 元的高薪,以至于
离职后无法再找到类似的薪水工作(当时深圳的秘书平均月薪不到1 000 元)。
      “华为公司保证在经济景气时期和事业发展良好的阶段,员工的人均收人高于区域行业
相应的最高水平。”1996 年华为还将此承诺写入《华为基本去》中。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