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习英文--英国人教你如何学习英文

来源:互联网 发布:apache 不能解析php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22:52
        在我小的时候,语言课是我最讨厌的,成绩也是最差。当时我跟其他理科学生一样,认为必修的法语课考试及格就好了。英文是我的母语,也是世界通用语言,何必要学其他的语言?。直到我大学毕业后到世界各地旅游时才意识到是以前学习方法不对引起我对语言学的厌倦,阻碍了我的学习。我在中国和南美旅行时发现了学习语言的吸引力和魅力。我从此变成了语言迷,无论工作多么的辛苦都要每天学到一点。我的中文学了两年多,也可以用法语,西班牙语和波兰语交流。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学习方法。这五年的语言自学探险中,我摸索着许多语言学习方法和窍门,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对学习英文的朋友有帮助。

        你的脑袋有天赋,不过背字典不算在其中!
        你的脑袋是一个神奇绝妙的机器。它能用来自你的眼睛的数据和复杂的物理公式盘算一个扔球的移动方向,速度和动力并控制你的手抓住它。他能明白另外一个人的心情并且预测他的计划。它能记住几千人的面孔长相并半秒之间把它认出来。不过,有时候它把相当容易的事情居然做不出来:做(对计算器来说)简单的算术。记住几个英语单词。这意味着你的脑袋有着很特别的天赋。它像某些自闭症的孩子一样:这些孩子经常有惊人的天赋,如算术、下棋、绝妙记忆,不过他们的交流能力虚弱或者语言有障碍,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中名落孙山。教育这些孩子需要理解他们才能帮他们发掘他们的潜力。你的脑袋也一样,需要理解它才能让它发表他的潜能。

        我们已经说了,记住名单不算是你的脑袋的一个优点,不过全球语言教育常常应用“背字典”填鸭式教育,如下:
请记住以下英语单词:
Family (名)- 家人
Dog (名) - 狗
To let (动) - 让,允许
To keep (动)- 养(宠物),关在(某地方)
Indoors (形)- 室内
Cruel (形) - 残酷
All day (形) - 长天
        你觉得看了这个名单几遍就能明天记得吗?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脸几次,你能第二天认出它吗?一个人的脸比几个单词要复杂得多,不过也是容易记得多。难道信息越多,越容易记?
        我们的脑袋不像电脑数据库,可以把数据一行一行得输入进去。它比较像一个蜘蛛网,要紧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之间的链接。添加的链接越多,记忆网越扎实,记忆越形象。记住以上名单是很难的,因为只有脆弱的链接,很容易碎开。现在请看以下句子:
My family doesn't let me keep a dog because keeping it indoors allday is cruel. - 我家人不让我养狗,因为把它整天关在家里很惨。
朗读一下几遍,确定你完全理解他的意思。他包括了以上名单所有词汇,也加入了一些语法和其他单词,不过这个版本容易记,因为不仅每个词是相连在一起,而且整个结构也是相连在一起。可能你会觉得关在家里的狗很可怜,这样它又跟你的情感相连在一起。这个版本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忆会扎实多了。
如果这个句子来自你最爱的好莱坞电影,那就更好,这样有声音,有视频,有故事情节都在你的记忆中链接在一起,那样肯定是永远忘不了这些词汇!学词汇的时候,总要在句子中学。学句子,总要在故事中学的。选择感动你的资料,选择丰富多彩的资料。


坚持,不过不要虐待自己

        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最能耐苦。这肯定是优点,不必要地受苦不利于学习效率。学一门语言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完的事情,需要用意志力长期坚持下去。不过,许多人把“坚持到底”理解为“悬梁刺股”,这可大错特错。学习语言应该是享受而不是受苦!自虐地逼自己背字典不仅不利于你的心理健康,而且阻碍你的学习效率:科学研究说明,愉快心情中形成的记忆会比无聊心情中形成的记忆持久得多。找时间来给自己创建一个舒服的学习环境,听音乐(最好是英文的!),只学习有兴趣的东西。要让学习永远新鲜,经常改变学习的资料和方法。当你觉得无聊的时候,休息一会,改变学习方式。最重要是注意以下原则:

频率高而不是时间长
我们已经知道无聊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无聊是我们脑袋的自然反应,它的功能就是压迫没有用的记忆。学习时间长了,脑袋会开始积极的压迫你刚刚辛辛苦苦学会的词汇记忆!所以,每天学习20分钟比周末学习140分钟要好几倍。想办法在你的一天的工作或是学习中偷出几分钟来学习。带个小本子记英文句子,乘电梯拿出看看。带mp3,上面装了英文对话或者故事,去健身房锻炼时听。放英文电视剧到你的手机上,在车上掏出来看。这样做不仅是排除无聊和让学习环境多彩多变,也有更重要的原因:


学习语言最大的绝密

        你的脑袋里面的记忆网链接需要维修,这个叫温习、复习。机器,比如车、家电等越老,需要维修越频繁。神奇的是,你的脑袋恰恰相反。科学研究说明,每次当你温习的时候,你的记忆中的链接变得越强壮,记忆越扎实。比如,你刚刚学会的句子有可能两个小时后就忘记了。如果你一个小时后温习的话,明天就能记得。明天又温习的话,要一周多才忘掉。既一周之内又当月内温习就能记清楚半年。半年后温习就能记住一辈子。温习很快:只要在几秒钟中看一遍,朗读一下,自己造一两句就可以了:一辈子积累起来只要花5分钟。不过温习时间安排是关键的。如果现在就花20分钟重复得学习它,才一周后很有可能是记不得。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及时温习,词汇、句子就能自己轻易涌出来,这种感觉很舒服。温习太晚的感觉就大相径庭:把单词从脑袋中拔出来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感觉很吃力。如果你以前觉得复习很困难,可能只是温习太晚而已。
那,怎么才能安排好温习呢?怎么定温习频率?有一些电脑软件能帮你做,不过我觉得它们目前还太繁琐操作,而且会去掉很多学习需要的色彩。自己定一个简单的系统就好。比如,如果你把新学到的英文句子记在一个本子里并标上日期。每天睡觉之前,记得温习当天学会的句子。过了一周,可以再重新温习一遍。一个月和六个月之后再次温习一遍。我自己最喜欢听对话,我把学过的对话mp3都存在按日期排序的文件夹,每周把一周前、一个月前、六个月前的对话加载到我的手机上,在跑步或者坐车的时候听。
我说的一天、一周、一个月、六个月是我自己的习惯。高难度的资料需要温习频率高一点,难度低的就不用学那么多。每个人不一样,你需要自己调节温习时间。如果觉得温习困难,要调短时间,而温习太容易的要调长。要记得不能让温习变得无聊,这里有些窍门:

被动和主动学习
        被动语言技术是能读、能听。主动的是能说、能写。传统语言教学把两者分清楚而我认为他们息息相关。可能通过例子能理解得更清楚。Bow这个英语单词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Bow(跟cow押韵)的意思是鞠躬而Bow(跟grow押韵)的意思是弓。当一个阅读能力强而写能力差的学生看到一个句子“Hetook a bow”,他不一定理解准确。意思到底是“他鞠躬了”还是“他拿了一张弓”?写能力强的(和英语母语的)会知道怎么把bow用的准确:“Take abow” 是固定搭配,意思十有八九是鞠躬。所以提高主动技术等于提高被动技术。
        用主动技术会让我们挥发我们的创造力,避免无聊,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所以,学习被动技术时,要融入主动联系。当你每次温习学过的句子,要自己造出相关的句子。用学过的句子、代替几个单词,使它可以应用到你今天要接触的事情。如果你的老板最近太紧密的监督你的工作和让你加班,你可以用我们讨论过的句子造“Myboss doesn’t let me organize my own work”或者“He is keeping me at theoffice all evening”。造轻松幽默的句子。说过就记得,做过就懂得,只看不用很容易忘记。
被动学习要融入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最好是有被动学习的支持。因为主动比被动难,一下子把一个词汇从不知不觉的状态变成了如指掌很难,很容易理解错意思,或者很快忘记。所以,我建议大家学新句子时,先学读和听,后来温习的时候越来越强调说和写。我学习波兰语的时候,我也天天用它跟旁边的人说话,不过,我发现了,虽然常用的词语很快变得熟练,但是不常用的词语还是说不出来。虽然我定期做被动温习这些词语,但是要应用的时候经常记不得或是说错了(波兰语的发音比中英文复杂得多,而且单词经常很长)。所以我开始了用一个新的主动温习计划。每天早上起来我会做我的被动温习,几个句子。那天之中我会积极的找机会用到相似的句子(如以上例子)。用上了的句子,晚上就会在他旁边打个勾。没打勾的句子,加到了第二天要温习的单词。这个计划很有效率,我6周后离开波兰的时候能流利的用到我所有学过的句子模式。就算你没机会跟旁边的人说英语,你也可以用这招。你在一天的学习或是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找用英文句子的机会。如果情况不允许你说出来,想出来也可以,也可以找机会把造句写下来。做到这点,已经是温习最高境界了。不过,知道怎么温习,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行?

高强度和耐力学习:“精”和“泛”
        运动员培训时会有高强度训练和耐力训练。语言学习也不例外。经常学生会选择两种其中的一个,忽略二者。比如,我曾认识了一个美国人想学习西班牙语。她听说过有语言环境可以学得很快,所以他辞职了,去哥斯达黎加住三个月。他去之前,一句外语都不会。回来时,虽然她在这三个月中玩的超级开心,还是一句话都不会。语言听多了不一定就会了!需要扎实的基础才能享受语言环境的优势。她选择了耐力训练而忽略了强度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我也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辛辛苦苦念了十年书也一句英语都说不出:他们选择了(或无可奈何)做高强度而忽略了耐力训练。阅读在语言学中分泛读和精读,这个概念也可以用到听说和写。两者必有平衡。你可以先做“精”学习一段时间,觉得累的时候可以换“泛”学习。主要的是自己清楚你在做哪一种。
“精”学习的特点:为了懂得每一个字,经常查字典,安排定期温习,把资料变成你个人语言知识宝藏中的一部分。目的是提高词汇,学新的句子模式,提高你说写的准确度。
“泛”要懂70%-80%左右,不用字典,不温习。如轻松口语交流,听英文音乐,写英文email给朋友,看书或英文新闻。目的是把你已经学过的东西变得更熟练,锻炼你的沟通或理解能力。
我喜欢看西班牙语电影,它们又多又好看。我既用他们学“精”又用他们学“泛”。学“泛”时,我喜欢放西班牙语字幕,这样我可以懂得大部分对话。放英文字幕太容易。不放字母太难,懂得的不到50%,明白的太少。如果懂得70%-80%会有挑战,不太难,也不太容易,学习效率最高。
“精”时,我一开始会放西班牙字幕的,不过当每一句话说完我都会暂停播放,用字典查出不认识的词汇,模仿电影里面的人说话。电影的第一场放完了,我回到开头,去掉字幕,重新播放几次,确定可以听懂每一句话。为了保证不忘记学过的词汇,我也安排定期温习。这个练习可以迅速提高听说能力。

目的清楚
        就算能保持学习心情愉快,长期坚持需要纪律。为了加强你的信心和成就感,我建议大家定义明确的目标。比如,把词汇从两千词汇提高到三千、学会欣赏无中文字幕的《老友记》(一步在国外很流行的电视剧),听懂每集五个笑话、考上某某资格证、学会跟国外朋友用英语能聊天10分钟等。那样,你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进步,这也会激励你对学习的热情,让你的外语水平节节高升,走上精彩的多语世界!

我的中文只学了两年多,写得不好的地方请诸位见谅。祝大家学习愉快,天天向上!

http://jamesinchina.com/外国人在海南/2010/03/22/怎么学习英文